中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產業2013年經濟運行情況整體向好
吹響產業鏈整合號角 編者按 2013年,在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平、世界經濟尚待復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于重重困難之中主動求新求變,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全年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2032.4億元,利潤總額為144.3億元。其中,玻璃纖維紗總產量為285萬噸,同比減少1.0%;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總產量約為410萬噸,同比增長2.5%。纖維復合材料產業保持整體平穩運行。 12013年國內玻纖產量同比減少1.0% “三費”仍占企業運營成本較大份額 2013年我國玻璃纖維紗產量為285萬噸,同比減少1.0%。面對持續低迷的市場,協會倡導的限產保價、加大技改和產品結構調整的發展倡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巨石、泰山、重慶等各大池窯企業紛紛啟動池窯冷修計劃,并借此機會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和發展戰略,而隨著池窯細紗產量的快速增長,球窯及坩堝拉絲生產企業一方面加大技改,關停落后球窯,逐步向高品質和高性能玻纖紡織紗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積極轉產制品深加工業。下半年隨著市場略有好轉,部分玻纖紗產品價格小幅增長。 2013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310.8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為83.9億元,同比增長9.3%。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成本1112.0億元,同比增長15.3%。三項費用中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31.4億元、45.6億元、24.3億元,增速分別為6.1%、4.6%、6.1%,三項費用仍占企業運營成本較大份額。 2玻纖企業增資擴股延伸自身產業鏈 為池窯生產企業走出低谷創造商機 2013年玻纖制品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投資額共202.1億元,同期增長2.9%。玻纖企業通過一體化、差異化、國際化的方式進行增資擴股,由此延伸自身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中,如重慶國際通過收購常州宏發,向低碳環保的風電領域延伸,而中小企業中,如南康羅邊則力求將企業定位為小而精,向復合材料、砂輪網布方向穩健發展,增加產品規格,安徽同力則依靠產品品種新、規格全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作為新材料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以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支撐,玻璃纖維加工業一定會為池窯生產企業走出低谷創造商機。新的加工工藝、裝備,將為全行帶來革命性的深遠影響。例如鋪縫技術、裝備,熱塑性工程塑料發展用長纖維、紡織纖維,都將為纖維復合材料發展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3玻纖粗紗全年累計進口增長59.4% 產業結構調整使行業轉向制品加工 2013年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數量為23.3萬噸,同比增長14.5%;進口商品金額為9.5億美元,同比增長3.8%。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均價為4059.1美元/噸,較之去年同期4476.9美元/噸的均價下降了418美元/噸之多。 玻璃纖維粗紗制品仍保持大量進口,全年累計進口2.02萬噸,進口增長59.4%,而其價格更進一步下降至803.7美元/噸,與粗紗制品出口均價相比低了130.1美元/噸之多。 自2011年1月以來,玻璃纖維細紗進口量持續增長,今年全年我國進口玻纖紡織紗制品共4.89萬噸,同期增長24.74%,超過2012年全年的進口量(3.92萬噸),價格也從去年同期的3208.44美元/噸降至2794.2美元/噸。自金融危機后,產業結構調整使行業發展趨勢轉向制品加工,持續3年拉動玻纖紡織紗的進口增長,同時,惡劣的市場環境迫使OCV、PPG等全球巨頭也紛紛加入了低價營銷的隊伍。 4玻纖進出口貿易實現9.75億美元順差 進口價低于出口價且價差進一步拉大 2013年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數量為119.1萬噸,同比降低1.60%,較前三季度降幅趨緩;出口商品金額為19.2億美元,同比降低1.31%,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均價為1613.8美元/噸,較前三季度價格有所回升。在2013年艱難形勢下,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出口貿易仍實現順差9.75億美元。另外,大局上還需要考慮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建設的產能對出口數據造成的影響,所以不能單憑數字的下降判定國內企業競爭力減弱。 2013年玻璃纖維粗紗制品出口量為53.4萬噸,同比降低2.58%,出口金額為4.98億美元,同比降低5.90%,均價933.8美元/噸,出口均價相對穩定,但進口價格仍低于出口價格,并且價差進一步拉大,使粗紗制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進一步壓縮。玻璃纖維席出口增長較快,2013年出口4.18萬噸,同期增長31.6%,出口金額達0.63億美元。 5纖維增強塑料制品需求相對平緩 500萬以上項目投資達153.1億元 2013年我國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處于前幾年高速增長后的相對需求平緩周期。全年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總體產量約為410萬噸,增長2.5%。其中,纖維增強熱固性產品為273萬噸,增長1%;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為137萬噸,增長5%。 據國家統計局對392家規模以上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生產企業2013年的經濟效益統計數據顯示:主營業務收入為721.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716.5億元相比增長0.7%;利潤為60.4億元,同期增長4.6%;企業虧損面為12.0%,與去年的12.7%相比減小了0.7%。2013年166家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產量為259.9萬噸,累計增長率為-9.8%,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業500萬以上項目投資完成153.1億元,增長率為11.3%。 6西北地區纏繞制品項目需求增長較快 地下雙壁儲油罐投入批量生產并應用 2013年纏繞制品總產量達70多萬噸,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纖維增強塑料輸(排)水管產品因受項目投資建設放緩、市場無序競爭和問題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致使產量下降,但西北地區項目開工建設優于其他地區,需求增長較快。連續管道成型工藝因其產品質量的穩定均一性受到企業關注并呈發展趨勢。 復合材料貯罐的塔器在石油化工、釀造等領域獲得廣泛認可,需求平穩并部分出口;石油工業用復合材料高壓管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呈現國內市場銷量下降,國外市場銷量上升的趨勢;復合材料脫硫制品、水處理制品在環境工程中進一步得到廣泛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復合材料CNG氣瓶的增長。 冀州市中意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可耐特玻璃鋼有限公司開發的復合材料地下雙壁儲油罐投入批量生產并安裝應用,由于該產品具有超強耐腐、自動泄漏報警、高效環保、安全經濟等獨有特性,可廣泛應用于石油類制品、化學溶劑的貯存,特別適用于石油類制品、化學溶劑的地下儲存,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7模壓SMC產量同比下降約4% 復材電纜成行業新經濟增長點 2013年復合材料模壓SMC/BMC制品產量約為37萬噸,同比下降約4%。SMC/BMC汽車部件的產量和效益均有所下降,電器(電力)用SMC/BMC制品產量基本持平,高鐵、地鐵軌道交通的項目建設帶動軌道交通用SMC制品的需求增長,建筑、新能源和新農村建設成為模壓制品的增長點。 2013年復合材料拉擠制品產量約為28萬多噸,同比增長約8%。主要應用為電力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化工防腐等領域。復合材料電纜、復合材料橋梁、復合材料桿塔、聚氨酯拉擠制品已經成為復合材料行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8復合材料連續板材產量同比增長10% 葉片企業主動開發性價比合理產品 2013年復合材料連續板材產量約為14萬噸,同比增長10%以上。主要應用領域為建筑工程、工業廠房和農牧業設施以及廂體板,成為復合材料增長較快的一個產品。 2013年風電用復合材料量達20多萬噸。風電產業見底回暖趨勢明顯,在去年新增裝機1296萬千瓦上迎來增長,新增裝機1610萬千瓦,增長超過20%。風機葉片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相繼推出適合低風速、海上、高海拔地區的產品。業內整合加快,葉片生產企業也趨向于逐步擺脫前幾年被動接受市場需求的局面,主動選擇市場和開發性價比合理的產品為主機廠配套。 92015年增強熱塑產品占復材50%份額 國內LFT-D生產線建筑模板批量化生產 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因其重量輕,抗沖擊性和疲勞韌性好,成型周期短,可循環利用等諸多優點,尤其是長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LFT-D)為業內關注與發展重點。 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已進入交通運輸、航空航天、新能源、基礎設施、建筑、電子電器、船艇、醫療器械、體育休閑器械等多種應用領域,其中在交通運輸、電子電器等領域發展迅速。預測到2015年全球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占纖維復合材料50%的份額。 2012年7月福建海源自動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LFT-D)模壓生產線投放市場,至2013年底共生產銷售10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最大產能為600kg/h。加上原有的上海耀華大中、上海GSI、長春英利的生產線,國內已有15條LFT-D生產線。除生產汽車部件等產品外,建筑模板、養殖場地漏板已批量化生產。 10國內碳纖維實際用量近1萬噸 碳纖維企業“小而散”整體虧損 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新材料之一,并列入國家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性能纖維應用及產業化是規劃中的十大重點方向之一。目前,我國碳纖維產業整體技術現狀是T300級碳纖維已掌握工業化生產技術,T700級碳纖維已基本掌握工業化生產技術,T800級碳纖維處于試驗線試制階段,M40級碳纖維處于研發、試制階段。 全國(大陸)碳纖維生產企業共30余家,2013年碳纖維的產能已近14000噸,實際產量不足3000噸。與去年相比產能增長約40%,產量增長20%多。從事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研制和生產,以及設備制造的廠家有百余家。其中大多是生產體育休閑用品,從事航空航天等高端碳纖維復合材料研制、生產單位10余家,從事纖維纏繞和拉擠成型工藝生產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企業共40余家。 據業內有關資料報導,2013年全球碳纖維產能近10萬噸,產銷量約5萬多噸。我國碳纖維實際用量約近1萬噸,占全球碳纖維產量的1/5。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應用領域所占比例為航空航天等市場的10%,一般工業市場的30%,體育休閑用品市場的60%。 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領域的特殊性,國外對高性能碳纖維技術與高端工藝裝備實施壟斷封鎖,低端碳纖維產品向我國傾銷(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動了碳纖維復合材料企業的發展),加上我國碳纖維企業小而散的狀態,質量尚不太穩定,而且生產成本高于進口同類產品價格,全行業呈虧損狀態。 2013年10月,工信部印發《加快推進碳纖維行業發展行動計劃》。計劃提出,經過3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體系,碳纖維的工業應用市場初具規模;到2020年,我國碳纖維品種規格齊全,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工業對各類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品的需求,初步形成兩到三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纖維大型企業集團及若干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產業鏈完善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集聚區。計劃要求在產業推進發展進程中不忘轉型升級,并鼓勵骨干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力爭到2020年,前5家生產集中度提高至70%以上。碳纖維產能如果能夠持續穩定生產,必將取得突破并在全球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將有力支持中國高性能復合材料發展,調整產業格局。 11三年內公布行業準入管理申報結果 淘汰落后產能增強企業自律意識 2013年10月18日,玻纖協會與工信部在北京組織進行了玻纖行業準入公告管理申報企業專家評審會,對申報的45家玻纖企業進行初審;2014年1月7日,巨石集團、泰山玻纖、重慶國際、江蘇九鼎、四川玻纖等30家符合準入條件的玻纖企業進入第一批公示名單,公示時間為2014年1月7日~2014年1月21日。進入公告名單的玻璃纖維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準入條件要求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每兩年對照準入條件開展一次自查,填寫《玻璃纖維行業準入公告管理企業年度自查報告書》,并報送省級工業主管部門。計劃三年內行業內所有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逐批公示完畢。協會和工信部以此堅決遏制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制品深加工業,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增強企業的自律意識和行業大局觀,不讓假冒偽劣產品影響行業的聲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對行業有益的事情,這是專家、企業以及協會共同的呼聲。我們要代表行業的利益,就一定要代表行業先進的利益。 12玻纖企業產品結構不同形成兩極分化 合作贏利模式不斷創新實現優勢互補 2013年,經營單一品種的玻纖企業贏利艱難,在玻纖市場處于被動地位,如玻纖電子布企業虧損嚴重;但具有多種產品結構、差異化經營的玻纖制品企業創收良好。企業間不斷打破舊有合作模式,尋找新的合作及贏利模式,如重慶國際收購常州宏發、AGY上海工廠,增強了重慶國際在風電、細紗領域與國內外玻纖企業對抗的競爭力,實現了市場區域的互補性。同時又可借鑒收購企業的技術與管理,將其復制移植到自身的管理中,從而提升整體生產管理水平。 13玻纖企業“走出去”規避反傾銷風險 完善快捷物流體系提高全球競爭力 不斷上漲的能源、勞動力成本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中國已經不再具有低成本優勢。而金融危機的持續不退,也使歐美貿易保護主義頻頻抬頭。在這種環境下,玻纖企業毅然選擇“走出去”。2013年11月27日,巨石埃及公司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年產8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成功點火,巨石集團布局國際化和市場全球化戰略正式邁上新的征程。而重慶國際在繼收購OCV巴西卡皮瓦里工廠后,2013年9月下旬,作為控股60%的第一股東入主AFG公司,將在中東建立起規模化的玻纖生產基地,銷售優勢輻射歐美、中東、亞太等玻纖市場。憑借當地優厚的貿易政策,“走出去”的企業可規避反傾銷、反補貼等國際貿易壁壘帶來的風險。同時極具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完善快捷的物流配送體系,將極大程度地提高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14中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 東盟自貿區對國內玻纖廠商造成壓力 自美國20世紀50年代初首次提出自由貿易區概念后,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1200多個自由貿易區,其中15個發達國家設立了425個,占35.4%;67個發展中國家共設立了775個,占65.6%。中國在建自貿區有18個,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談判的自貿協定6個,涉及22個國家。 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日本NEG馬來西亞分公司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相關協議享受零關稅優惠,大量出口玻纖短切紗產品至中國,并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優勢搶占中國玻璃纖維廠商的客戶,對我國玻璃纖維廠商造成損害。建設自貿區是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對外開放市場,既會給本國帶來發展機遇,同時也給國內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相較之下,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與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起點不同、發展程度不同,民族產業的力量還不足以抵抗國外企業的這種不正當競爭。我們當下需要的就是規避自貿區帶來的弊端,利用自貿區“走出去”。 15全球纖維復材產業重心轉向亞洲 產品設計制造應用普及環保理念 全球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的重心已從歐美發達國家轉向亞洲,亞洲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區域,而中國成為全球纖維復合材料發展關注的焦點。以纖維增強熱固性復合材料為基礎,大力發展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及制品應用開發,推動產業升級、產品升級,走出一條產業發展的健康之路。 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纖維復合材料會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工程、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能源工業、機械制造、船艇、體育器械等國民經濟各領域,并保持增長態勢,產業發展將會呈現以下特點:(1)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因其容易回收再利用的特點,占據半壁江山;(2)以碳纖維為主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的發展將會加快;(3)復合材料工藝集成技術、低成本、低排放的制造技術逐步提升;(4)環保理念在產品設計、制造、使用等各個環節普及應用。 16新能源等領域成復材產業發展重點 面向市場實現技術優勢型戰略轉移 在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和可持續發展政策引領下,新能源領域、建筑領域、交通運輸、電力工程、海洋工程和環保工程等領域的市場開發成為復合材料產業的發展重點。巨大的市場潛力支撐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在全球面臨能源危機和資源短缺之時,纖維復合材料企業要面向市場,形成自己的技術開發團隊,使行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從成本優勢型戰略向技術優勢型戰略轉移。中國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產業鏈的整合,已經吹響進軍號角。 ?。ㄖ袊AЮw維工業協會 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