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去的棉紡企業何去何從?
近兩年,在內外棉價差高企,用工、稅費等生產成本高漲的“逼迫”下,我國的棉紡織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別是今年以來,棉紡織企業對產業轉移的關注度大大高于往年。 中國棉紡織行業春季調研總結指出,因現行的棉花政策及巨大的國儲庫存需要逐年消化,以及不斷上升的各項成本、稅賦及資金壓力,多數有實力的大企業都在走出去或者籌劃走出去,去東南亞、非洲、澳洲、美國等地投資建廠。 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可以走出國門,去原料價格低廉、勞動力成本低、稅費低、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國家建廠,尋找更好的發展,而國內那些規模小的棉紡織企業,并沒有雄厚的資金可以支持去海外建廠,那么這些企業面對國內的諸多不利因素怎么辦?除了期盼國內政策環境的支持,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善? 大企業海外發展優勢明顯留下來的企業盼政策利好 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用工成本比東南亞國家高出1~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為了擺脫困境,多數棉紡織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過都成本國內棉紡織企業海外戰略的目標。天虹紡織是我國較早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棉紡企業,在越南投資建廠,公司棉花業務部總經理陳夏馳介紹,2014公司將繼續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并在2015年開始進入土耳其。他說,公司投資土耳其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原料,也不是用工,而是打開貿易壁壘——原本中國出口到土耳其的紡織品關稅只有8%,2011年土耳其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部分出口到該國的關稅稅率提高到28%,而只要到當地設廠直接銷售產品,就能規避高關稅等貿易壁壘所帶來的損失。 除東南亞、非洲、澳洲等地外,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也同樣吸引著國內棉紡織企業。浙江航民科爾紡織有限公司就因在美國建紡紗廠而受業界的普遍關注,該公司某負責人表示,企業之所以選擇美國,首先是因為美國具有很穩定的政策資產經濟。公司整個項目投資2.1億美金,折合人民幣超過12億元,所以投資安全性是公司最先考慮的。同時,美國進口環境很好,可長期貸款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他說到,美國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產業國,棉花資源豐富優質,公司項目選址在南卡羅來納州,該地區擁有一大批紡織技術工人,具有美國最大的紡企,產業鏈完整,且交通便利??茽柟矩撠熑吮硎?,在美國建廠除了棉花價格低外,電價、融資成本、土地成本等都低于國內,特別是土地成本,公司在美國一共買了880畝地,每畝成本不到1萬美金,且地段較好。 而對于一些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來說,并沒有如此大的資金實力把產業轉移到國外,雖然國內有著諸多不利發展因素,但也只能留下來苦苦支撐。目前,多數企業把希望寄托在國家政策的利好,企業期待著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實施后,棉花價格能夠實現市場化,與國際棉價接軌,以降低用棉成本。另外,隨著“高征低扣”改革開始在安徽試點,企業也期盼著能盡快有所推進。此外,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也是企業希望能有所改善的重要方面。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一方面期待政策的利好,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內在優勢,盡快實現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 國外生產國內銷售國內企業忍受多方“擠壓” 走出的企業,看中的是海外的低價棉花資源、低成本勞動力、稅費優惠政策以及進出口優惠政策等,相比國內的企業來說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產品的價格也就更具競爭力。對此,國內一些棉紡織企業表示擔心,走出去的企業產品市場是在哪里?是否還會運回國內? 常州一家棉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走出去”是一項國家鼓勵的政策,但是希望國內的企業走出去以后不要再回來,如果僅僅是工廠走出去了,而產品又回到國內銷售,那么就等于打壓了國內企業,國內棉紡織企業的生存將會更加困難。 科爾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美國項目投產后,產品暫時還是主要面向國內客戶。該負責人說到,公司成立多年,在國內有許多老客戶,不可能在美國建廠后,國內的市場就放棄了,但是長遠目標,在穩定國內市場的前提大,開拓更多的國外市場。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認為,我國棉紡織行業的“走出去”,是政策“逼”出來的。他表示,棉紡行業的走出去與后到的服裝行業走出去的動力是不一樣的,棉紡走出去主要是為應對國內外棉花的高價差,但企業的棉紗產品最終都是要回到中國來,而服裝、針織行業走出去,是為尋求低價勞動力,市場是在歐美地區。他說到,如果國內外棉價基本統一的話,棉紡企業的走出去動力不會這么大,但是從長遠來看,“走出去”是符合經濟規律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成本的制造業必定向低成本地區流動。 高勇認為,我國的棉紡行業還會繼續受兩方面的擠壓,一方面是政策效應的擠壓。我國棉花政策的不利影響還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企業;另一方面來自是周邊國家的擠壓。周邊國家的生產優勢會越來越突出,開始有更多的產品渴望加大出口。印度就曾要求我國降低棉布進口稅率,以擴大印度織布在我國的市場。 “走”并不是萬全之策專業化之路或成發展方向 棉紡織企業走出去成效確實明顯,但是對于企業來說,更多的是挑戰。在國外比在國內建廠有更多問題需要面對。科爾公司負責人表示,美國勞動力成本、廠房建筑成本都比國內高出很多,國內建廠需要約1500元/平方米,而在美國則需要近4000遠/平方米。美國產品必須通過安全認證,沒有認證,無法進口。美國簽證嚴格,公司想派技術安裝和管理人員過去,必須要證明公司派過去的人的工作是美國當地工人不能完成的,所以申請工作簽證很難,目前公司申請成功的只有15個人左右。另外,語言問題也是很大的障礙,美國只有0.9%的人會講中文,且聚集在加州等經濟發達區,找到同時懂得中美文化、懂得管理的人,是非常難的。 高勇也表示,我國棉紡織行業到海外投資建廠的時機很重要,目前我國的各項政策都在像利好方向發展,也許過兩年,國內外棉價接軌,海外的原料優勢減弱,投資紅利相比國內就沒那么明顯了,那到時候企業怎么辦?這是走出去的企業需要慎重考慮的。此外,高勇還提到,國內的棉紡織企業發展除了靠國家政策外,還需要靠企業內部的調整,有很多規模不大的企業,因為產品結構做的好,利潤也不錯。 在大多棉紡織企業還在堅持做純棉產品時,張家港保稅區金海瀾紡織有限公司早已把產品改向色紡紗,經營產品主要以全棉色紡紗為主,混紡色紡紗為輔,包括聚酯纖維、粘膠、錦綸、腈綸、羊毛、莫代爾纖維、竹炭纖維、牛奶纖維等,為國內一線保暖內衣品牌如南極人、北極絨、纖絲鳥、恒源祥等提供針織用紗,贏利空間大增。 另外,江浙地區聚集的眾多中小棉紡織企業的發展模式或許也能給企業提供思路。有專業人士表示,該地區的很多小棉紡織廠只專注于紡紗的某一道工序,如浙江地區的某一家企業只做漿紗,且漿紗的工藝精湛,在當前棉紡織行業的不利環境下,企業生存的很好,企業普通漿紗工的工資可達到七、八千元,高的可過萬。同樣也有企業專門做染紗工序的企業,整個工廠里只有染紗這一道工序。這些中小企業摒棄了全產業鏈的思路,走出了符合自己小企業“身份”的發展模式,企業的日子自然過得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