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向:找準支點 發掘紡織行業新的比較優勢
編者按:進入2014年,雖感經濟體制改革春風陣陣拂面,但紡織企業身負外部因素及自身轉型壓力,對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的預期并不樂觀。因此,在近日舉行的中紡圓桌論壇第九屆年會上,當有經濟學家信心十足地宣稱,紡織業將在調整轉型中迎來新的發展黃金期時,業界人士不禁捫心自問:誰是那個有準備的人,誰是那個“做對了”的人,誰能夠笑到最后,最終收獲那一桶金?這場論壇好似一架望遠鏡,讓與會者在現實的骨感里眺望到未來的豐滿;又好似一只萬花筒,為眾人描摹出五彩繽紛的產業新前景;還好似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行業必須破舊立新、調整突破的慣性與瓶頸?,F在,就讓我們與您分享其中部分精彩觀點與獨家分析吧。 孫瑞哲:規模和效益并舉 堅持可持續發展 縱觀紡織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非常清晰的主線,概括為三個關鍵詞就是,主導產業、主流產業、永續產業。 首先,紡織工業是工業革命以后,工業化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主導產業,而且在這個階段,它也是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領導行業。 其次,紡織工業也是工業化和后工業化時代的主流產業,是經濟和就業的支柱產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雖然不同國家的分工在調整,但是發達國家并沒有把紡織丟掉。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纖維產業和產業用紡織品仍然在世界上獨領風騷;德國的紡織機械現在仍然占據了全世界紡機市場的將近1/3。韓國的印染業現在都沒有丟掉。 再次,紡織工業應該說是信息化時代發展中國家的永續產業,也是我們社會經濟轉型的基礎行業。社會上有一些聲音,說信息化時代,像紡織工業這樣的制造業在某種程度上應該被邊緣化,中國應該把關注點放在高新技術、信息化產業等方面。對此,我認為:制造業不應被歧視,沒有制造何來商貿?產業不應被忽視,沒有產成品,哪來消費品? 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基于比較優勢。中國紡織產業在過去30多年中具有勞動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那么,下一步紡織工業的比較優勢是什么?我認為包括兩個方面:規模和效益并舉和可持續發展。首先規模和效益并舉,沒有規模作為基礎,我們就談不到產業的強,特別是面對現在如此之大的市場容量,必須以規模作為基礎。但是,下一步規模效益并舉,一定要把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作為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環節。通過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促進效益的提升。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既有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友好,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同時也有在消費過程中如何形成對我們品牌的消費黏力和品牌忠誠度。 賈康:納入全球視野 全面改革發展 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結合紡織行業,當前最實的一條線索就是攻堅克難,沖破利益固化藩籬全面改革。紡織工業的發展實際上需要更充分的與外界互動。我們注意到,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是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當前有一個說法叫“制造業重回美國”。這個重回不是簡單的回,而是升級版的回。有分析說,中國紡織業的元素要流入美國,這意味著我國紡織業在美國本土上將有新一輪的升級,這些都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和外部互動要考慮的相關因素。因此,要使我國紡織工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就應該將其納入全球視野全面發展。 斯坦芬·克勞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自覺追求環境友好 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在調整中站穩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我想應該是技術創新??刂苿趧映杀尽⑻岣呱a率是目前需要我們做的。其中提高效率最為重要,我們要從工人效率、生產程序、工廠布局、運行時間方面進行提高。另外就是要防止浪費,節能實際上不是負擔,而是行業發展的趨勢。這使得企業必須要進行更新和改造,使自己對環境更加友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