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現狀判斷:新舊增長模式轉換關鍵期已經來臨
編者按:進入2014年,雖感經濟體制改革春風陣陣拂面,但紡織企業身負外部因素及自身轉型壓力,對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的預期并不樂觀。因此,在近日舉行的中紡圓桌論壇第九屆年會上,當有經濟學家信心十足地宣稱,紡織業將在調整轉型中迎來新的發展黃金期時,業界人士不禁捫心自問:誰是那個有準備的人,誰是那個“做對了”的人,誰能夠笑到最后,最終收獲那一桶金?這場論壇好似一架望遠鏡,讓與會者在現實的骨感里眺望到未來的豐滿;又好似一只萬花筒,為眾人描摹出五彩繽紛的產業新前景;還好似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行業必須破舊立新、調整突破的慣性與瓶頸?,F在,就讓我們與您分享其中部分精彩觀點與獨家分析吧。 張燕生:“五個轉換”勢在必行 “五缺”瓶頸亟待解決
《決定》中有一句話:要站在一個歷史的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對紡織人來講,我們究竟站在什么樣的歷史新起點上? 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大幅升值,到目前已累計升值36%。同年,全球紡織品服裝配額制度取消,但中國紡織行業受制242條款,仍面臨貿易制裁和沖突,貨物到港卻不能上岸。2012年要素成本上升,全球需求萎縮和產能嚴重過剩,棉花價格倒掛,人民幣升值加速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摩擦加劇和歐美的再工業化所產生的產業回歸和產業對外轉移。 但是,2012年紡織業研發創新支出占GDP比例的增長是過去10年最好,城鄉新增就業是過去10年最好,紡織人過去10年的表現告訴我們,誰早結構調整誰就早主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突然發現過去幾年紡織人確實站在了用改革調整,轉變方式來贏得生產率增長的新時期。 現在紡織產業正處于新舊增長模式轉換的關鍵時期。2012年是新舊發展模式的臨界點,以往30多年的低成本驅動模式、簡單模仿模式、大規模生產模式、粗放高碳模式、制造主導產業的模式,正在轉向要素優化組合模式,創新驅動模式,高品質、小批量、定制和電子商務模式,低碳模式,以及研發與市場主導產業的模式,解決技術、人才、訂單、融資和規范秩序等瓶頸問題,紡織業將迎來新的“黃金30年”。 當前,紡織產業轉型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瓶頸問題。這些瓶頸我稱為“五缺”。 第一缺技術。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要開放創新,通過全球合作來解決我們缺技術的問題。其次是引進來,把美、日、歐先進的技術理念、管理理念、發展理念,先進的創新過程,先進的創新實踐引到國內。再次是本地化,以滿足紡織轉型發展對技術的需求。 第二缺人才。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怎樣提高勞動生產率。我們發現,職業教育、技術培訓變得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迫切。 第三缺訂單。跨國公司的采購網絡由過去的中國下單,賣銷全球,開始轉變為在我們周邊下單,產品內銷中國。這個時候我們面臨著怎么做渠道,怎么做網絡,怎么做品牌的問題。 第四缺資金。如何將資金在合理的財務成本基礎上進入紡織產業,怎么解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問題,怎么能夠為落后地區紡織業發展創新提供中長期的融資產品、市場和渠道。 第五缺規范。前35年“轉軌、轉型、摸著石頭過河”。下一個階段,無論是企業、行業,還是整個國家,都要走向法制,走向公平競爭,走向透明。未來35年紡織業會發展成什么樣的愿景?要由紡織人一步一步用行動來探索和實踐。 高勇:“四難”當道變數頗多 穩中有增來之不易 2013年我國紡織業發展整體較為平穩,呈現穩中有增的態勢。但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去年對企業而言是很困難的一年,分析主要原因,原因有四方面: 一是我國紡織工業已進入到持續低增長的發展階段。從去年我國紡織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看,形勢似乎較好,但具體到紗、布、化纖、服裝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增速明顯放緩。在計劃經濟時期,工業的增長一定要遠高于全國GDP的增長,才能拉動支撐全國GDP的增長?,F在盡管第三產業的發展超過第二產業,但去年的現狀是紡織工業增長率不能完全完成國家賦予紡織工業的需求。同時,去年的投資增長率也大大下降,這也成為行業運行困難因素之一。另外,原料對整個行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棉花國家收購政策一直延續下來,持續的國內棉花差價對紡織業造成巨大的影響,致使棉紡行業比其他行業受到的沖擊更大。 二是企業結構的調整。當前形勢,造成訂單、利潤,包括產能都向大企業集中。尤其在棉紡行業、針織行業、服裝行業比較明顯。 三是整個行業的節能減排形勢愈加嚴峻。目前,節能減排工作大致可以歸結為三方面,一是節能、二是減排、三是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在節能方面,我們有很多新經驗,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所以,中紡聯環資委近幾年做了很多培訓、咨詢活動。 四是紡織業終端——電商、網上零售,規模越來越大,造成一部分服裝企業的銷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總的來看,2013年紡織工業呈現穩中有增的發展格局。2014年整個紡織行業形勢仍然是以“穩”為主,盡管仍然會“穩中有增”,但更是“穩中有變”。一是因為原料有變化,二是化纖產業結構調整前幾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這一兩年已經陸續顯現。 關于內需市場,我認為也存在一定變數,對于服裝、家紡類消費品,如果不提高農村的消費水平,內需就很難調整。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