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和行業利空源源不斷。超日債違約、寧波興潤置業資金鏈斷裂、人民幣短期內大幅貶值、上證指數跌破2000、PTA期貨跌停、棉花拋儲17250元/噸以及4:1搭送配額的政策逐漸落地......多重利空持續累積對紡織服裝業恢復形成制約,內外銷紡企對未來經營倍感迷茫和悲觀,弱勢行情下越來越多的工廠不得不調整產品結構,而混紡紗成為轉型的主打產品。為何近年來混紡紗產量與日俱增,其具備何種優勢而受此青睞呢?我們分析認為,滌棉紗、滌粘紗等混紡產品除了生產可行性便于工藝調整、產品性能兼容多重纖維的優良特性而替代純棉紗外,以下三個方面也是紡企優先轉做“混紡紗”的強大理由。
一、利潤可觀
如圖所示,2013年以來三大純紡紗線利潤水平差異較大,按現買現做整體來核算,純棉紗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而人棉紗和純滌紗多數時間保持盈利狀態,截止目前,純棉紗價格水平處于盈虧邊緣線,而純滌紗和人棉紗仍有200-300元的利潤水平。而反觀混紡紗,利潤水平則相對客觀;
以滌棉紗T65/C3532S和滌粘紗T65/R3532S為例,滌短價格按8800,棉花價格18300,、粘短價格12000元/噸的均價水平、綜合考慮原料損耗和加工成本來核算,T65/C3532S滌棉紗當前均價18500元/噸左右仍有700元左右的利潤空間,同理核算滌粘紗T65/R3532S,利潤水平也在千元附近。當然局部地區受生產規模、管理費用和融資成本等因素影響,綜合成本相對較高,利潤或達不到此水平。但混紡紗經濟效益遠遠高于三大純紡紗是毋庸置疑的。
二、價格抗跌
由圖可見,2013年以來國內滌棉紗價格整體呈現震蕩下行態勢。其中,中國紗線指數CYT32S價格當時的14850元/噸累計下滑1450元至當前的13400,跌幅9.76%,而具有代表性意義的福建產滌棉紗T65/C35T32S價格從18700元/噸累計下滑800元至17900左右,跌幅4.28%,降幅不到純滌紗的一半,顯示滌棉紗相對抗跌,而兩者價差也有之前的3850元擴大到當前的4500元左右。價格拉大使得滌棉紗與純滌紗的替代效應逐漸削弱。
此外,受棉花終止收儲和直補政策影響,市場對棉價下行的預期較高,后續純棉紗滯銷和庫存壓力尚需時間消化,易跌難漲的趨勢明顯,而滌短價格盡管在8600元/噸左右形成一定支撐,但不排除后續頂端原料繼續塌陷而導致價格繼續下行。相對而言,純紡紗線抵御風險能力遠遠不及混紡紗線,至少原料成本均攤了一定的市場風險。
三、需求導向
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和收入增長乏力影響,終端消費者更加傾向于中低端產品消費,而相對廉價的混紡、化纖類紡服產品剛好迎合了這種趨勢。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我國共出口化纖制針織服裝9.63億件/套,同比增長28.46%,化纖制梭織服裝6.68億件/套,同比增長40.27%,均超過棉制服裝出口增速;化纖面料出口數量17.15億米,同比增長19.03,遠遠超過棉類面料8.26億米和2.12%的增幅?;w制面料和服裝出口的大幅放量對滌棉紗、滌粘紗等混紡紗的需求拉動作用勢必增強。
今年是改革之年,以往靠貨幣刺激和低廉原料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優勢喪失。在行業資金面整體偏緊、人工成本持續攀升,原料價格震蕩下行的大背景下,紡織企業急需產品升級來應對不確定性風險,而滌棉紗、滌粘紗等混紡紗相對可觀的利潤和優良的價格抗跌性是紡企產品結構調整和規避風險的不二選擇,而終端市場需求非棉化趨勢和化纖制產品出口放量大增均給混紡紗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建議相關廠商積極順應市場需求,相應增加混紡紗線的比重,不過,產品轉型不可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漸進,由于混紡紗規格多且比例配比多種多樣,所以要考慮訂單和客戶渠道的開拓和積累,非常規產品更適宜按客戶要求進行定紡,同時常規產品也要規避閩粵工廠生產的常規產品規格,避免同質化產品供大于求帶來的價格下行風險。此外,混紡紗所用原料多且質量參差不齊,相關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把控需更加嚴格。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