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資深人士評說2013年6類重點策劃
行業趨勢 大小企業回歸“投資理性” □李燕立(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從2013年整體發展形勢來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處于穩步增長,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在推動行業生產和銷售較快增長的同時,也在刺激更多的行業投資。 從企業投資來講,2013年企業家投資逐漸回歸理性,不再盲目上線、盲目擴張,投資方向開始向更高層次轉變。以紡粘生產線為例,據紡粘分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投入安裝和即將投產的SMS、3S非織造布生產線有七八條之多,將增加紡粘非織造布產能3萬噸左右。很多人擔心會因此造成產能過剩,但事實不會如此,幾萬噸質量較高的產品連續上市,實際上也在同時淘汰產能低質量差的產品,不用國家及行業硬性規定,小批量低質量產品賣不出去便自動擠出,這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道路,也是促進市場進步的良性循環。 從技術進步來講,盡管2013年產業用市場已經產業化的高端國產技術成果不是特別突出,但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始將技術研發提上日程并納入自身發展規劃,在未來的3~5年之內將會有明顯效果,有些相對成熟的技術在未來2~3年之間就可以投入使用。 從企業利潤來講,統計在內的規模以上產業用企業2013年均實現利潤增加,而中小型企業仍舊相對困難。不過可喜的是,不少民營企業家逐漸明白,現在的企業競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成本競爭,而是技術與實力的競爭。中小型企業發展必須講究技巧,同質化道路走不通,就要另辟蹊徑做特殊品種的產品。目前看來,單純的非織造卷材生產已經不能支持小企業生存,而產業用所屬的其他領域種類多、道路廣,的確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2014年行業仍將保持跟去年類似的發展狀態,其中過濾用、醫療衛生用產品仍保持高速增長。據生活用紙協會統計,目前產業用產品在醫療衛生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達到70%,而在“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后,這一比例還會不可逆轉地擴大。 安全防護、結構增強、土工建筑等領域都誕生了不少新產品,有些已經具備了規?;a能力,但市場推廣能力還須提高。例如,國內企業生產的礦井員工用防護服質量已經不錯,但是大部分礦山老板仍舊按慣性選擇價格便宜的普通制服,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推波助瀾。交通工具用產品的發展障礙主要集中在打入國外車系較為困難,因為其本身就有自己的供應商,因此企業的努力方向就是以自己產品的優質廉價慢慢滲透,逐漸突破防線。 產業配套 人為門檻攪亂“利益格局” □王樺(四川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目前國內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在原料供應方面的整體情況相對樂觀,但是在面對上游原料供應商的時候,因為不了解原料性能耽誤生產的情況時有發生。盡管國家及地方政府并沒有偏向進口或扶持國產原料,但不少企業仍然選擇進口原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推卸責任”:假設是進口原料,那么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大家會認為是原料本身的問題或者是設備及生產環境問題所致,跟生產廠家沒有多大關系;而如果原料是純國產的,那么一旦出現問題,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國內特有的商業模式,即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那么這家企業就要承擔各種負面影響。由此說來,企業在選擇原料時的利益擔憂,導致游戲規則并不規范。 而企業面對下游用戶同樣也存在著難以打開局面的問題。一方面對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沒有進行調研,不清楚產品的市場份額,只顧埋頭生產,目前國內的紡粘產品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過濾產品也出現產量大、壓價厲害的問題,企業生存比較困難。另一方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并沒有了解清楚客戶的使用要求,例如不了解建材行業的使用要求,不了解水過濾材料的性能要求,結果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是價格太高就是部分性能不達標或超標。 再者,慣性思維也會影響產品的上下游銜接。如果一個產品是全然陌生的且需求呼聲很高,那么它進入市場會相對容易一些。而如果之前市場上已經存在這種產品了,想要用另一種產品來替換它,則需要用大量的時間與經驗去驗證它有更新更好的效果。舉個例子,我們的PPS過濾材料在最初進入煤炭廠的時候被告知需要2年以上的使用業績,大家都不愿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PPS在推廣前期遇到極大的困難。之后有一些“膽大”的煤炭廠開始嘗試使用,后來發現效果不錯,PPS才逐漸被應用推廣開來。 產業用企業要想克服上下游銜接不通暢的問題,必須加強多方面的合作。其中,政府、協會及相關機構的引導一定要做到位,盡管目前是市場經濟,但相關的行政干預仍舊很有必要實施。以屋頂防水油氈為例,盡管物美價廉,但房地產開發商卻并不了解,仍舊一味地使用原先的針刺織布,如果這個時候相關機構出臺一些政策,規定只能使用某種等級以上的產品,相信我們的產品在推廣方面一定會順暢很多。 市場選擇 優化集聚凸顯“濃縮主體” □胡軍波(湖北仙桃市張溝鎮黨委書記) 作為市場的“高濃縮主體”,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集群彰顯明顯的集聚效應,便于實現產業鏈條的日趨完善。同時,在產業集群中建立非織造布生產力研發中心,可以實現聯合多家企業共同出力,組織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促進行業標準的建立、發布及產品檢測,開展職工技能培訓等多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從源頭帶動產業用產業集群升級調整,還可以適當減少企業個體的資金投入。此外,集群建設可以實現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盡管目前國內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集群發展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例如江蘇阜寧地區、山東泰安地區、湖北仙桃地區、紹興夏履等地的產業用集群都在快速擴張,并且產業規模幾乎可以保證以20%以上的速度擴張,但從長遠來看,我國產業用集群建設仍然面臨著國際、國內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優化提升面臨巨大挑戰。 一方面,產業用產業集群內部分工局限在價值鏈的上下游產品之間,同一層次產品同構性比較嚴重,造成內部的競爭大于合作。同時,在管理培訓、技術開發、產品設計、出口業務等方面都是由企業分散進行,缺乏專業性的中介服務機構和公共部門,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發揮集群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自身資源不足的缺憾。 另一方面,成熟的產業集群體現在建立完善的分工合作體系,進而形成整體競爭力,形成集群的區域品牌和區域品牌下的企業自有品牌,最終體現為集群具有較高的整體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形成對集群未來走向的路徑控制能力。國內的產業用集群雖然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成熟度普遍不高。 為了進一步加快產業用集群建設的速度與質量,2014年仙桃市政府應當緊緊圍繞延伸產業鏈條進行招商引資,引進和發展一批企業填補產業斷層。具體來說,一是引進產業用機械設備制造商;二是引導和開發各種工藝的非織造布產品生產,產品的品質決定制品的產業開發與市場開拓;三是拓展多個領域的產業用制品加工,推動企業在穩固現有市場的基礎上,改變現有制品和產品檔次偏低、應用領域較窄的格局,推動產業用產品向中高檔發展。 上市公司 IPO重啟不懼“估值陷阱” □劉杰市(廣東復合非織造材料公司董事長) IPO重啟將困擾2014年的創業板市場。2014年1月份登陸創業板的公司,發行市盈率應該不會太高,這也有可能會導致整個創業板市場估值推倒重算。一方面,創業板在容量擴大后,如果沒有更多資金涌入,那么估值下降發生的概率將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創業板目前存量資金中的投機炒作資金較多,這在市場出現恐慌情緒時容易讓人選擇出逃。 盡管眼前的情況不是十分樂觀,但這并不會阻擋公司上市的腳步與決心。公司目前已經聘請注冊會計師介入完成有關公司上市的審計工作,并且完善財務報表和原始憑證。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市場無序競爭之后,有頭腦的企業家都會逐步感受到,上市是低成本快速融資的工具,不管是私募股權融資還是證券市場融資,股權投資市場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用擔心返本付息。 對于經營者來說,提升企業的利潤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增加營業額,二是降低成本。公司上市之后,必然會按照規定引進一套合理科學的公司治理方案,并且建立一套規范的管理體制和財務體制,這對于壓縮管理成本、加快庫存周轉速度、提升企業整體信譽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股市像個放大鏡,做得好或做得壞,都會引起強烈的反應。上市可以增大公司治理的彈性,家族企業上市可從封閉的家庭體制邁向開放式。此外,上市公司有獨立董事,他們都是各個行業的專家,這就相當于低價請了個身邊的專家。 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在近10年內快速膨脹,不論內銷還是外銷都取得了極大進步。但是在這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企業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在國際國內市場建立起可靠的并且響亮的品牌。沒有品牌效應的支撐,企業終究是小打小鬧。但是上市可以促進,甚至大大提升企業的經營活動,特別是在品牌方面效果將十分顯著。首先,企業在上市前后,會通過媒體發出很多相關的分析文章,投資者和散戶也會天天關注,這絕對是一個不花錢就能夠打造品牌的途徑。其次,從上市伊始,政府和社會都會特別關注,社會上有口皆碑將成為企業的信用保證,并提升企業的無形資產。再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銀行里能得到的融資支持是不一樣的,如果企業上市,那么信用等級將得到數倍提升。 管理提升 技術管理難逃“痛苦蛻變” □郭秉臣(原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部教授) 在絕對“技術掛帥”的產業用紡織品企業,行政管理遠沒有技術管理的難度大。非織造行業發展迅速,但是技術人員的成長卻始終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速度,于是掌握核心技術的骨干員工便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因價值感倍增而生成傲驕之氣在所難免。不少企業為了突出“技術”的重要性,常常賦予技術部門特殊權限,比如減少行政匯報、參與產品研發,甚至隨同售后直接作用于終端。 有的企業則大手筆投資技術部門擴建,曾經有一家企業為技術中心配備了主任、副主任、科長等多個負責人,結果經常出現意見不合、影響生產的結果,最終在無奈之下撤銷該部門才得以息事寧人。 于是,“用一種力量制約另一種力量”成為企業在實際運行中總結出來的又一套管理哲學。許多企業嘗試通過增加部門建制,強化內部管理的梯度設計,但隨之爆發的問題是“外行管理內行”,行政人員與技術人員的立場不同極易引起內部糾紛。 目前,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在內部管理方面都面臨著三重問題:一是管理規劃性差,二是管理合理性差,三是管理制度化建設不完善。換言之,完善的制度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而實現合理性則需要完整規劃的引導,要想有完整的規劃卻又離不開完善的制度,因此“規劃性、合理性、制度化”堪稱完美管理的閉環邏輯。 不少私營企業的管理遵照“老板說了算”的規章制度,忽視信息渠道建設,對國家政策變化、行業信息更新了解不及時。體現在用人方面,如果老板喜歡聽話的員工,那么即使該員工技術水平不高也會重用;相反如果老板喜歡會干活的員工,那么即使這個人不怎么聽話也不影響前程。這樣的擇人方式對于原本就難管理的技術團隊更顯混亂。企業關鍵是管理,但難在技術管理上,老板要管,各級領導也要管。要管要理,管要管好,李要理順。 國內產業用企業要想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借鑒國外成熟的管理經驗十分必要,例如美國杜邦公司、日本豐田公司的系統化管理模式等。國內知名的非織造布生產企業福建恒安集團就曾經陷入管理難題,導致公司經營困難,直到后來引進國外相關企業的管理專家對公司進行大規模革命性的整頓,公司運轉逐漸步入正軌,才有了今天每年幾十億元的銷售額,而中間過程可謂是“痛苦的蛻變”。 人才培養 高等教育對壘“師生缺口” □封嚴(天津工業大學非織造專業年級組長) 盡管經歷了最難就業季,天津工業大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2014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仍舊樂觀。截至2013年12月份,已經有近2/3的學生聯系到實習或工作單位;其余1/3還沒有確定工作崗位的畢業生,有的是因為個人就業意愿不強烈,有的則是手握多家公司的錄用通知猶豫不決。然而這份“樂觀”還能持續多久卻不敢兀自斷言。 眼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畢業生“隔行就業”的問題越來越普遍,專業流失率不僅是對固有教育資源的浪費,還將在不遠的未來造成行業的結構性人才缺口。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入學之初的第一志愿錄取率不高,不少同學都是被調劑過來的,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二是學生的就業期望值不高,相比車間較為單一的生活,學生更加期望到外邊世界中體驗白領、金領的生活。隨著社會風氣浮躁化的加劇,這種情況可能會愈演愈烈。突破這一悖論,需要院校與企業共同面對聯手攻克。 更讓人擔憂的是,前段時間有不少高校反映非織造專業的專職教師招聘困難,甚至有些校方開始考慮取消這一專業。雖然這可能是暫時現象,但其背后隱藏的專業危機卻不得不引人深思。高等院校的教師需要博士學位,而最早成立獨立的非織造專業是在2005年,到現在不過8年時間,因此聘任教師的范圍必然較窄。隨著專業人才的不斷培養輸送,這一問題或許在未來2~3年便可緩解,但是聯想到“專業流失率”的話題不免再生憂慮。 “校企聯合”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發揮的效力常常受到現實的制約,例如學校每年都安排學生利用最后一個學期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但是就業壓力增大和學生心理因素不穩定使得這種有價值的“行業勘探”逐步淪為簡陋的“性能測試”。為此我們學校多次邀請如今在金三發、諾邦無紡、鑫華等國內著名非織造企業已經有所成就的師哥師姐回校宣講,手把手帶后來者走進車間,目的就是要將企業生活盡早融入在校生的思維。 在與成功案例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合理有序的晉升路徑是留住人才的關鍵要素,“高級獵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代年輕人小馬快跑式的職業規劃,即兩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目前業內不乏骨干人才通過獵頭尋求到更高的職位。上有科學的職業目標設計,下有系統地基礎教育托底,“物盡其用”的人力資源模式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