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定制服裝市場仍是藍海
扯塊布料做衣服,這是人們對上世紀工業欠發達社會的回憶。如今,當琳瑯滿目的成衣掛在商店里供人選擇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卻開始追求衣著的個性與私人化,高端定制服裝因此悄然興盛。 高端定制服裝最早誕生于19世紀中葉的法國,1858年,定居法國的英國設計師沃思在巴黎開設了首家量身定制高級時裝店,除為客戶定制衣服,還用真人模特展示服裝樣品,方便客戶選擇自己中意的單品。高級定制時裝由此產生和發展,并在戰后經濟復蘇和追捧奢侈品的上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初達到鼎盛。 高端定制前景看好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購買力也在不斷增強,中國正在快速縮短登上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的時間。據《羅博報告》統計,僅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人的出境奢侈品消費額已經累計達到240億人民幣,超過了日本和歐洲,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最大的買家,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費支出,占到了中國消費者奢侈品總支出的60%以上。 雖然數據統計顯示,在2012年年底,服裝行業42家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普通服裝市場庫存嚴重過剩。同時,國內較高購買力因國外奢侈品的吸引大量釋放到海外,然而,現在國際上很多大牌在中國已經隨處可見,由品牌帶來的增值感不斷下降,有些帶明顯標識的奢侈品甚至給消費者減分,因此,定制市場尤其是高級定制市場仍是一個全新的藍海。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高端客戶群體對于服裝的個性化、功能化要求日益提高,在大牌設計師緊缺的背景下,高級定制甚至不是有錢就能買的。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說,現在,定制的人群主要是文體明星、政府要員和商界名流。政府首腦及要員出訪,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其穿著既要突出個人品位,又要與個人形象氣質相契合。文體明星是潮流的引領者,他們經常參加各種公眾活動,最需要突出個性。商界名流經常參加重要論壇和私人派對,這種場合名流云集,大家都穿高級大牌,一不小心就會撞衫,定制就顯得很有必要。“只有當消費者開始追求個性和品質時,定制才可能出現。”趙萍說,中高收入人群都有定制需求,只是頻率不同,高收入人群更頻繁,中等收入人群在某些重要場合,會偶爾定制如婚紗、禮服等。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院長趙平時說,這些年,中國服裝產業一直很困惑的是,雖然有一些設計和品質都很不錯的品牌,但國人對它們的認識不夠,它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始終上不去。 著名時裝設計師郭培在參加第二屆中國精品論壇時也表示,高端定制在中國已經存在30多年,她自己從事這個行業也有17年了,高端定制服裝業在中國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未來高端定制服裝會脫穎而出。 尚普咨詢在《2013-2017年中國服裝市場分析調研報告》中也指出,隨著消費者對定制的認識逐漸提高,消費升級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推動服裝產業升級,定制將成為品牌服裝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并不是隨便一家企業都可以做高端定制的,除了價高料貴、純手工制作等硬性因素的制約外,更多的是在軟實力上的缺陷。 “中國定制在發展過程中有過曲折,主要是服務對象和市場定位不明確,市場定價也沒有把握好。”趙萍說,有些定制對中國元素的演繹太過泛濫,顯得不倫不類。企業必須擁有既有中國文化底蘊又具有國際時尚嗅覺的時尚大師,才能設計出真正的上品。中國還很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對設計師的培養和塑造很迫切。 著名服裝設計師王玉濤介紹,“高端定制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工人至少要有10-15年經驗。30歲以下的人,無法從事高端定制。” 玫瑰坊的郭培女士在回憶自己的從業經歷時也表示,有刺繡從業經驗的人才是最短缺的,為此只能自己培養人才,玫瑰坊用15年培養了300繡工,都是從最基礎的學起。 據記者了解,“口口相傳”是高端定制打開市場的重要方式,“從事高端定制一定要有深厚的積累,不管是設計師還是制作者,都不可能一入行就從事高端定制。”王玉濤告訴記者,這種積累,包括技藝的純熟,也包括設計師和品牌的影響力。只有這樣的積累,才能吸引住客戶。 但這樣的營銷推廣模式使得中國高端定制品牌遭遇到來自國際品牌的擠壓。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占據最好的店面,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加上中國人慣有的“洋的就是好的”思維定勢,使國際大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占位更具優勢。 高端定制不是賺快錢產業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說,國產定制的整個業態還非常不成熟,沒形成商業模式,更沒有產業化,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不過,在如今“成衣橫行”的時代,很多人越來越喜歡定制,定制也開始外延到中低端。去年我國服裝業的業績并不好,實際上也意味著產業升級期到了。消費升級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推動服裝產業必須升級。在這種背景下,定制服裝品牌更具成長空間。 “30年前,是日本設計師到巴黎、倫敦,顛覆了西方的設計,給西方帶去了新的思考,現在輪到中國了。”“依文”的夏華看來,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高端客戶群體對于服裝的個性化、功能化要求日益提高,給高端定制行業帶來了更大發展契機。在中國市場上,相對于普通制衣,定制市場尤其是高級定制市場仍然是一個全新的藍海,機遇非常多,從這一點來說,對高端服裝定制而言是利好信息。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張慶輝也認為,隨著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高端定制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而突出個性化,滿足情感消費體驗應該是高端定制始終堅持的準則。“目前國內做得好的設計師和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始終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價值。他們專注于品質和細節,力求滿足消費者的每一個要求,在設計上精益求精,因此形成了良好的顧客口碑。”隨著“無用”和“例外”因第一夫人效應的走紅,不少人都將高端定制與“民族品牌的希望”聯系在一起,資本市場上不斷傳來的利好消息也讓游資蠢蠢欲動。 然而,“這不是一個可以賺快錢的產業,想做好這一行,需要有信仰,需要堅持,需要熱愛,它跟做商業不一樣,不會有很高的回報。”王玉濤介紹,高端定制前期要承擔高昂的成本和較大的壓力,雖然他和工作室都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到高端定制中,但現實卻是如果只做高端定制,工作室可能都養不起自己,雖然高端定制服裝的價格非常高昂,但與每件衣服背后的物質和時間成本相比,利潤并不算高。 著名設計師戰英杰也向記者透露,她的工作室“社稷”創立一年多,雖然客戶群在逐漸壯大,但至今也還未盈利。 戰英杰認為,國內整個服裝行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大家為了走量,為了要利潤,跑得太快了,往往忽略了細節,這是做衣服時遇到的問題,也是整個服裝產業的問題。做高端定制,就要跳出這種工業化思維,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標準,忍得住虧損”。 高端定制服裝這個新貴在中國的崛起,可能還需要第二代人、第三代人去發展,郭培女士認為,“傳統產業越純越地道越好,我覺得三代人也不長,不過一百年時間,愛馬仕、香奈兒也是一百年。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精品,精品沒有一個高、中、低的界定,不是數字能體現的,是用心、用時間、用文化積淀的,要允許我們走過這個漫漫的過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