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因素無一退場 考驗我國紡織行業增長含金量
“休養生息”暫且無緣 如果用一個詞來評價2013年上半年紡織行業所處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平穩”不失為一個客觀的選擇,但如果遵從某些企業內心的感受,或許“沉悶”顯得更加真實。當然,這種“沉悶”的感受并非真正來自宏觀經濟或者紡織行業發展基本面的實質性改變,而是來自對增長加速期待落空的深深失望,以及身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周期當中所感受到的沉重壓力。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和國內外棉花寬幅價差的困頓中度過2012年的紡織行業,早就開始期待2013年至少是一個休養生息之年。而當2013年行進過半,各種去年已存在的壓力因素卻無一退場,新的問題還在不斷出現,對于多數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而言,生存發展不可謂不艱辛,于是所有數據表現上的平穩在主觀情緒之下也都變成了平淡。 2013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基本平穩,略有改善,但依然低于預期。全球PMI指數7月升至54.1,全球貿易指數5月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別增長0.1%和2.1%,宏觀景氣度較上年低點有所回升。美、日經濟宏觀向好,發揮正向支撐作用,但全球經濟仍未從歐洲經濟持續衰退、新興經濟體景氣下行等諸多拖累因素中有效突圍,復蘇態勢明顯低于此前市場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個月內三度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失望氛圍可見一斑。 國內經濟增長不失亮點,卻也暗藏隱憂。上半年我國GDP累計增長7.6%,成功守住增長下限與底限。但長久習慣了實際增速必然高于國家預定目標的欣喜感,忽然回歸現實難免感覺失落。而且,在工業產能調整、投資回歸理性等良性放緩因素之外,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放緩,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回落,讓人不免對當下以消費為驅動主體的經濟增長前景感到擔憂。 由于2012年基數偏低,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海關公布的紡織行業經濟指標其實并不讓人沮喪。2013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6.6%,1~7月快報全社會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7%,增速尚好于上年同期。但從4月開始,三項指標已經先后開始不同程度呈現增速放緩苗頭,與外部大環境同步存在的行業運行壓力正在日漸脫出統計基數因素的掩蓋范圍。 關注企業切身感受,多年來累積的生產能力慣性增長并不能即時隨宏觀形勢變化戛然而止,市場需求相對不足與產業結構尚待完善所造成的產能真空區域客觀存在,窒息的是企業的利潤空間;國內日益高企的制造成本、政策成本和短期內無從突破的棉花窘境,使企業艱難猶疑于出走、轉移還是堅守。 雖然知道新形勢下行業必須在調整與轉型的道路上果斷邁出步伐,但不得不說,外部環境的重壓真的很重,自身變革的陣痛也真的很痛。行業中仍有諸多優秀企業的財務曲線依舊微笑上揚,也不得不說,與本世紀第一個黃金十年相比,如今的增長含金量當真高出許多。 2013年剩余的時間,世界經濟仍然走在弱復蘇的道路上,加速增長的動力有限,風險因素卻依然眾多,進一步回升向好并非極小概率事件。但客觀來說,階段性的回升主體上仍是技術層面小修小補的結果,未必能真正抗衡諸多根基深厚的風險,出現反復在所難免。 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壓力依然不輕,國家“政策藥方”注重的是經濟的結構性改善,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刺激,而以市場因素為主導的貨幣流動性趨緊也不能對投資和消費活動形成更強激勵;內需市場基本面依然良好,可以期待有所改善,但明顯加速的指望恐有落空。 不難想見,下半年紡織行業面臨的運行環境雖不至于收緊,但也很難明顯放松。由于基數因素的消失,下半年國家統計當中的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指標會呈現增長速度放緩走勢,不過最終增速維持在能夠支持國內GDP合理增長的水平之上。至于企業,無論是否還對外部環境抱有期待,壓力和躑躅依然客觀存在,或許只有把對外部環境的反復期待徹底轉化成破釜沉舟、脫胎換骨的勇氣,才最終不會令自己失望。 國際市場 復蘇態勢依然平穩 增長速度低于預期 前兩個季度全球GDP環比增長率高于上年 新訂單指數回升拉動總指數創16個月新高 上半年,預期中深以為憂的美國財政懸崖并沒有轉變成現實的危機,日本與諸多國家間的領土紛爭也沒有對經濟產生更多實質性的沖擊。與之相反,美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復蘇,住房相關指標全線回升;日本安倍政府經濟新政拉動出口快速增長,金融體系風險下降;美、日略有些出人意料的在經濟復蘇中發揮了重要的正向作用。 根據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測算數據,一季度、二季度全球GDP環比年化增長率分別達到2.4%和2.5%,高于上年后三個季度水平,表明復蘇態勢平穩之中略帶提升。7月,全球PMI指數從6月的51.2升至54.1,新訂單指數回升拉動總指數創下16個月以來新高,弱復蘇態勢下有限的經濟良性循環效果顯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度下調全球經濟預期 匯豐銀行新興經濟體景氣指數跌破榮枯線 不過,目前的復蘇態勢似乎并不令讓市場滿意。今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度下調全球經濟展望預期,7月上旬的最新預測已將GDP增速下調至與上年持平的3.1%,比1月時低0.4個百分點。這一方面是受歐債危機拖累,歐盟經濟連續3個季度環比衰退,直至7月PMI才勉強重回50,不僅顯示其資本層面的問題遠未化解,德國等核心成員出口日漸疲弱,更表明全球經濟中大面積的負面循環仍未結束。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在復蘇的關鍵時期沒能承擔起重任,受外需低迷、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影響,經濟結構普遍偏于單一的新興經濟體本就面臨不小的壓力;美聯儲5月宣布將退出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引發國際資本大量從新興經濟體流出避險,嚴重拉低經濟。匯豐銀行制作的新興經濟體景氣指數EMI7月已跌破50榮枯分割線,回想此前幾年的強勁增勢,不能不感受到一種“成也蕭何敗蕭何”的無奈。 美國和日本服裝零售市場并未顯著增速回升 新興經濟體服裝消費背離宏觀經濟輕度上揚 與經濟宏觀面波瀾起伏的局面不同,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上半年顯得異常平靜。在經濟宏觀面明顯向好的美國和日本,服裝零售市場并未較上年顯著顯現增速回升走勢;而在持續衰退的歐盟,服裝零售增長依然平穩;在宏觀景氣度較快下行的新興經濟體,服裝消費增速卻背離宏觀經濟,依然呈現輕度上揚走勢。 其實,這種走勢所表現的恰是服裝作為非耐用消費品的內在需求特征。當收入增長放緩時,人們更傾向于率先壓縮需求彈性更高的耐用消費品,而當收入增長加快時,人們也更傾向于首先改善受壓抑已久的硬件生活,于是需求彈性偏低的非耐用消費品便有了消費波動幅度明顯更小、增長上下行走勢均滯后于耐用消費品的特性。 行業出口總額今年以來持續超過10%增速 增長背后疑存在轉口等不確定非需求因素 僅從國際市場基本面來看,的確有些難于參透紡織行業出口總額今年以來持續過10%的增速與去年全年僅3%的增長,動力的差別究竟反映在哪里。 但從結構上不難發現,產品中,棉制品出口增速今年普遍較高,這與去年上半年國內外棉價差快速拉大,引發棉制產品出口全線負增,統計基數確實偏低有關。而市場中,行業對東盟出口增速尤為突出,這一方面反映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良好發展成效;另一方面,行業出口增速與部分東盟國家經濟基本面乃至消費現實能力并不對應的情況,也令人略有些擔憂行業出口增長中是否仍存在少量具有不確定性的非需求因素,比如轉口。 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難以較上半年顯著加快 新興經濟體近期宏觀下行即將折射消費需求 下半年全球經濟宏觀面上的風險仍然密集存在。最突出的風險因素集中在歐債危機是否存在更高的后續風險,以及國際資本外流對新興經濟體打擊程度究竟有多深。 美國和日本經濟雖總體趨好,但財政高赤字、金融體系高風險、失業率高位的基本面改善依然艱難,復蘇前景未必沒有反復。目前諸多風險因素均未呈現大概率發生跡象,美聯儲近日宣布暫緩退出量化寬松,相當于給下半年宏觀經濟添了顆“定風珠”。估計全球經濟在美、日拉動之下仍可維持基本平穩的走勢,但由于拉動力有限,即使不發生新的風險,復蘇進度也依然不會較上半年加快很多。 經濟宏觀面平穩有時更多折射在資本市場,而非實體經濟。下半年,紡織品服裝國際需求不但難以走強,反而有趨弱的可能。美、日仍在弱復蘇,衣著消費增速并不會有明顯的反彈回升。而新興經濟體近期宏觀下行速度如此之快,消費需求的變化不用很久就會折射到市場之中。由于新興經濟體素有大起大落的特點,不排除其消費增速下行幅度大大超出預期的可能。 人民幣匯率下半年轉為基本平穩雙向波動 取消工業品出口法檢及費用減輕貿易負擔 國家對于下半年出口形勢的判斷同樣偏向于嚴峻。6月出口數據出爐之后,各種貿易促進措施便先后亮相。其中,人民幣匯率將一改上半年的持續升值走勢,下半年轉為基本平穩、雙向波動預期,客觀上有利于穩定出口企業的收益。而取消工業品出口法檢及費用等貿易便利化措施,則有助于減輕出口企業負擔。 今年以來行業占國際市場份額仍有流失 清除障礙后出口走向由綜合競爭力決定 不過,目前的扶持政策仍然是保護性的,而非刺激性的,政策清除各種障礙后出口究竟走向何方,最終還是由紡織行業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今年以來,受棉價差及制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所占國際市場份額持續流失的態勢并未結束,1~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在美國、歐盟、日本進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分別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了0.4、5.1和1.6個百分點。行業競爭力雖不至于在下半年之內明顯流失,但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國內市場 經濟仍在合理區間 消費拉動略顯不足 國內GDP增速近期呈現減速下行走勢 上半年7.6%增速排除政策刺激已屬不易 從增長曲線上看,國內GDP增速近期呈現的是減速下行走勢,上半年GDP累計增長7.6%,低于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各0.2個百分點;二季度當季增長7.5%,較一季度又下降了0.2個百分點。而且,除了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國內經濟再出現7.6%的增速恐怕要追溯到10多年以前了。不過,7.6%的增速并未突破維護社會就業規模所必要的7.2%下限,更未突破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完成的6.9%底限,評價GDP增速仍屬合理預期區間并不算牽強。而且,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并未經過過多的政策刺激,主體上仍是市場作用下的自然增長,7.6%的水平已屬不易。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回落0.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國工業深陷產能調整,1~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較上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隨房地產政策落實及工業調整回歸理性,投資完成額增長20.1%,同比略回落0.3個百分點;出口增長壓力不減,出口額累計增長10.4%尚高于上年同期,但經過“擠水分”的5月、6月、7月三個月增速已降至1%、-3.1%和5.1%。 如果說這些變化仍屬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性必然,那么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受企業效益及農產品物價雙重下行影響,實際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看上去似乎是經濟結構調整減緩消費增長的收入動力。而在GDP增長對消費貢獻日益倚重的當下,這樣的數據關系難免讓人心生隱憂。 城鄉和居民收入增速呈現持續放緩走勢 限額以上衣著類內需消費增速同步放緩 由于統計數據缺失,2013年以來衣著類內需消費的全貌仍是謎一樣的存在。從現有數據中看,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現了9.1%和11.9%的名義增長,結合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衣著消費總規模繼續擴大的結論并不難得出。但是,城鄉和居民收入增速均呈現持續放緩走勢,是否意味著衣著類內需消費增速也在同步甚至加速放緩卻著實難以作推論。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確定得出的結論是,中高端及城鎮大型零售實體店衣著消費增速確實有所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僅增長11.9%,低于上年同期5.1個百分點,低于上年末6.1個百分點。不過,這一部分零售增速放緩倒也未必意味著其所對應的消費群體潛在需求增速真實下降。也許原本屬于這一部分市場的消費潛力已經逐步轉向了新興的電子商務消費渠道。 目前衣著內需約15%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實現 農村和低端大眾消費市場同樣釋放積極信號 粗略估算,目前國內衣著內需15%以上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實現。今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電子商務消費仍在高速增長,根據淘寶網數據,服裝、家紡類產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速普遍達到了50%~60%。 同樣釋放積極信號的市場是農村市場和低端大眾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推算,2013年上半年,限額以下企業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9%,這一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較上年末提高2.9個百分點。由于限額以下小型零售企業以銷售吃、穿及日用商品為主,以此倒推,估計限額以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增速也應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盡管今年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略有下降,但僅從衣著消費的層面來看,其實內需市場增長依然平穩,同比增速即便較上年同期略有放緩,放緩幅度也應該十分有限。 下半年客觀環境更利于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稅負減輕將提高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度 5月以來,我國新增外匯占款已然開始快速下降,受國際資本向發達國家回流影響,下半年國內貨幣流動環境總體趨緊,難以對投資增長提速形成支撐。從穩增長和調結構兩條宏觀調控主線來看,客觀環境更利于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而完成全年7.5%以上穩定增長的任務其實并不十分輕松。 下半年,政策的調整對于穩定經濟增長客觀確有支持意圖。自8月1日起,對于月銷售收入不超過2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將惠及600萬戶小微企業,有利于加快居民收入增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內需消費進一步擴大。同日,交通運輸業及以研發技術、物流輔助等現代服務業全國試點營業稅改增值稅,企業稅負減輕,有助于提高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除此以外,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等財政支持措施雖然更多著眼于經濟結構性的改善,但乘數效應釋放,對于經濟全盤仍具有一定的正向能量。 投資增長回歸理性與消費增長互動性減弱 零售提速有限營造亮點重在創新而非模仿 過去數年間,我國內需持續快速增長,與投資增長的強力帶動密不可分。如今投資增長回歸理性,與消費增長之間的互動也減弱不少。下半年盡管調控政策對宏觀經濟增長具備正向支撐作用,但缺少了投資增長的帶動力,缺少了貨幣刺激的強心針效果,內需消費增速較上半年顯著提升的空間確實有限。 衣著類內需消費在下半年走出“總體平穩”的曲線并不困難,“小幅提速”也可以期待。但若真的不滿足于以此蓋棺定論,其實也并非別無出路。電子商務消費持續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最直觀啟示是,創新是激發消費者潛在需求的有效方法。電子商務創造了新的渠道、新的消費模式,乃至新的生活方式,在宏觀環境趨冷、消費情緒相對低迷、傳統零售增長面臨壓力的時候,依然可以保持勃勃生機。內需市場中包括電子商務在內可以加強創新的環節還很多,內需消費可以激發的潛力也還有很多,關鍵是真正走上創新而非模仿的道路。 招工與就業兩難再現行業人均工資上漲 培訓功能投入與企業文化加強正當其時 “史上最難就業季”是2013年最時髦的話題,而紡織企業“招工難”的老命題也依然牢固存在,繼續形象地詮釋著我國人口結構變化、人口紅利下降背景下招工與就業的兩難悖論。 招工難意味著由需方市場決定的用工成本上漲仍然不會停止,根據國家統計局相同統計數據及調研情況推知,2013年紡織行業人均工資將繼續上漲10%~15%。解決招工與就業的兩難現象顯然不是企業的任務,但或許可以考慮,就業難現象本身對紡織企業而言是否意味著資源和機遇。例如,在培訓功能方面適當投入,企業文化合理加強,也許招工與就業的兩難就有條件變成雙贏。(參與撰寫:行業分析師 趙明霞)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