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下篇)
“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品的消耗量將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長,到“十二五”末,我國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將超過1.4億噸,其中化纖類9800萬噸左右,天然纖維類4200萬噸左右。目前,絕大部分廢舊紡織品還沒有得到綜合利用。 廢舊紡織品主要來自兩個環節:一是生產環節,如棉紡廠的落棉、紡織廠的回絲、化纖廠的廢絲、印染廠的廢布、服裝廠的邊角料等;二是消費環節,如完成使用壽命周期以后淘汰的廢舊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等。由于產業用紡織品主要用于醫療、建筑、過濾材料等領域,一般不能回收利用,而棉紡廠的落棉、紡紗廠的廢紗可以直接作為紡織原料,大多被工廠內部直接回用,因此廢舊紡織品的來源主要是化纖廠、織造廠、印染廠和服裝廠的廢絲、回絲、廢布及邊角料、淘汰的廢舊服裝及家用紡織品等。 由于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的部分關鍵技術瓶頸已經攻克,再生產品的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再生原材料的市場極好。大力開展廢舊紡織品的綜合利用,不但可以節約大量的紡織原材料,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極大地緩解石油資源緊張、棉糧爭地等問題。 隨著再生技術的不斷進步,再生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將會大幅提高,其應用領域也將不斷擴展。再生原材料有望大量應用于建筑、農用、汽車隔音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中和家用紡織品中,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不過,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行業卻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點。“低”是指再生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小”是指企業規模小,一直都是個體經營,沒有形成規模;“散”是指企業分布分散,存在安全隱患,也存在無序競爭等現象。 二是沒有形成產業集群,各回收企業各自為戰。浙江省慈溪、蒼南等地已形成廢舊紡織品集中地,但沒有主管部門牽頭建立規范、有序、區域性的集散中心來規范該行業的交易行為。 三是沒有骨干企業參與。從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的企業一般均是小型個體企業,或者部分紡織企業的一個部門參與小規?;厥眨糜谧援a自用。目前尚沒有一家大型的龍頭企業從事大規模、高值化、資源化的再生利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于2010~2012年聯合開展的實地調研表明,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已經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客觀存在的產業鏈。了解和分析其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對構建完整的紡織行業循環經濟體系意義重大。 演變成固體廢物存量為2300萬噸/年 自從國內的聚酯瓶誕生以來,我國聚酯瓶的社會存量積累已超過2500萬噸。廢舊紡織品的社會儲量更是驚人。我國每年纖維加工總量的2/3用于內需。 近30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規模逐步擴大,其中聚酯瓶和廢舊紡織品是紡織行業加以利用的最大宗的兩類再生資源。到2010年,我國再生聚酯行業已經發展為產能超過700萬噸/年,產量超過500萬噸/年的規模產業。 上世紀70年代,杜邦公司成功研制聚酯瓶并進入市場,80年代前后,我國開始自行生產聚酯瓶。據測算,自從國內的聚酯瓶誕生以來,我國聚酯瓶的社會存量積累已超過2500萬噸。廢舊紡織品的社會儲量更是驚人。我國每年纖維加工總量的2/3用于內需,隨著時間的推移,沉淀在社會中的大量廢棄紡織品演變成固體廢物,存量估算為2300萬噸/年。 根據化纖協會再生化學纖維專業委員會統計以及調研小組調研估算,2011年我國紡織行業使用這兩大再生資源的量分別是:547萬噸瓶片,338萬噸廢舊紡織品。已使用的聚酯瓶占社會存量的9%左右,已使用的廢舊紡織品占社會每年存量的14%左右。 2011年,我國再生聚酯行業進口瓶片167萬噸、國產并回收280萬噸,回收利用聚酯瓶總量為447萬噸。對我國再生聚酯行業來說,原料除了聚酯瓶片以外,還使用工業廢滌絲和廢舊滌綸紡織品,2011年約使用工業廢滌絲30萬噸、廢舊滌綸紡織品100萬噸。 再生聚酯原材料供應緊缺日益凸顯 僅就中國聚酯、滌綸行業而言,自1964年滌綸誕生,到2010年,共生產聚酯2.1億噸和滌綸1.85億噸。按五年消費計,這些高聚物總社會存量接近4億噸。 經過“十一五”高速發展,再生聚酯行業產業地位已從“補充”轉變為“替代”,但是原材料供應緊缺矛盾日益凸顯。“十一五”期間,再生聚酯產業被列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之一,目前已經形成良好的、規范有序地生產、經營與銷售模式,也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產業比較優勢。但產品差別化率內涵有待提高,此外,原料短缺等因素已成為再生聚酯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其實,僅就中國聚酯、滌綸行業而言,自1964年滌綸誕生,到2010年,共生產聚酯2.1億噸和滌綸1.85億噸。按5年消費計,這些高聚物總社會存量接近4億噸。其中絕大部分以“紡織品或服裝”的形式存在,由于紡織品經過紡紗、織造、染整、設計成衣等過程,成分復雜、附件較多,至今沒有有效回收利用的裝置、技術。如果能夠解決這些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難題,一方面可以提供再生聚酯行業原料,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負擔。 但是,這是一個理想的數字,從目前情況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更加嚴峻。 上海和廣州借助專業公司 上海和廣州這兩個城市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由專業回收公司將廢舊衣物環保回收箱投放到居民小區,每個回收箱每月能回收100千克~200千克舊衣物。 目前,我國主要城市已經開展了廢舊衣物的回收處理工作,其中上海和廣州這兩個城市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由專業回收公司將廢舊衣物環?;厥障浒椽毩⒗诸惸J酵斗诺骄用裥^,每個回收箱每月能回收100千克~200千克舊衣物?;厥展径〞r回收送倉庫,然后分類,將符合救助標準的送往民政部和慈善機構,符合出口的壓縮打包運往菲律賓或新加坡等地,其余的作為原料賣給其他企業或處理加工點。 北京和天津依靠民間力量 小區門口收舊車會按重量回收居民手中的廢棄物,隨后將其中的紡織品服裝賣給專門收購的散戶,這些散戶再將廢舊紡織品集中到良鄉、昌平集散中心。 北京、天津以及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則是民間行為,利益驅動。以北京為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是一個積少成多、層層集中的過程。一般來講,小區門口收舊車會按重量回收居民手中的廢棄物,隨后將其中的紡織品服裝賣給專門收購的散戶,這些散戶再將廢舊紡織品集中到良鄉、昌平集散中心。除了散戶一級級向良鄉、昌平集中,良鄉集散中心的負責人也會派車到四環內較大的回收中心、舊貨市場直接收購廢舊紡織品。從家庭到集散中心,每一層收購都是自由買賣,現金交易。據統計,北京專業從事廢舊紡織品回收工作的人員在2000人以上。 產業集聚地形成行業自律組織 2011年,受到國內外流動性過剩、國內消費市場高速發展、出口增加的影響,再生聚酯產品市場和產品利潤表現相當良好,再生產品均價達到11660元/噸。 我國再生聚酯行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臺灣、韓國的小生產線轉移到我國內地,我國再生聚酯行業開始起步。到90年代末期,出現了產能為7500萬噸/年的化纖生產線。2000年至今,是再生聚酯行業的高速發展期,技術進步較為明顯,高潔凈度的聚酯瓶片用來規模化生產三維卷曲中空纖維(3d~15d)、滌綸長絲(POY、DTY、FDY、BCF)、普通工業用絲等產品。目前,再生滌綸短纖產能仍占主導,非織造類和填充類緊隨其后,長絲和細旦類新型產品比例較小。2011年,受到國內外流動性過剩、國內消費市場高速發展、出口增加的影響,再生聚酯產品市場和產品利潤表現相當良好,再生產品均價達到11660元/噸,與2011年聚酯瓶片均價8650元/噸相比,差價達3000元左右。 隨著產業的發展,再生聚酯行業逐漸形成產業集聚,其中浙江省慈溪地區以滌綸短纖填充料和再生滌綸長絲為主導,江蘇江陰以棉型的再生色紡滌綸短纖為主,廣東普寧則是以特本白棉型再生滌綸短纖為主。各地也紛紛形成具有相對完備的行業自律組織。 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四個方向 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方向主要有四個:一是完全資源化;二是回到紡紗織造環節;三是通過粘合、針刺等方式制成非織造布,用于產業用紡織品;四是出口。 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方向主要有四個: 一是完全資源化,如棉短絨作為纖維素原料造紙、粘膠,廢舊滌綸衣物生產壓縮料、摩擦料、泡料,再用于再生聚酯的生產。 二是回到紡紗織造環節,生產出紗線再用于下道產品的生產,如棉纖維與其他纖維混紡織造牛仔布,毛粗紡面料,編織毛衣褲、以及裝飾布、毛毯、手套、拖布等。 三是通過粘合、針刺等方式制成非織造布,用于生產產業用紡織品,如鞋帽襯里、家具內襯、建筑隔音隔熱層、坐墊靠墊的填絮材料等。 四是出口。 蒼南和江陰成為綜合回收基地 我國浙江蒼南地區每年處理的紡織廢料可達上百萬噸。江陰等地約有200家廢舊毛紡織品綜合利用企業,年可利用廢舊紡織品15萬噸左右。 我國浙江蒼南地區是全國聞名的紡織廢料回收利用基地,每年處理的紡織廢料可達上百萬噸,有2000多家專門從事再加工纖維的紡織企業,工業產值超過150億元。再加工纖維被廣泛應用于家具裝飾、服裝、家紡、玩具和汽車工業等各個行業領域。蒼南地區以棉制品的生產交易為主,產品包括氣流紡紗、再生棉布、拖把等。 廢舊毛紡織品綜合利用的主要地區集中在江陰等地,約有200家廢舊毛紡織品綜合利用企業,年可利用廢舊紡織品達15萬噸左右。該類毛紡類綜合利用企業主要是根據客戶要求,將廢舊紡織品經開毛、紡紗、織布,生產成布匹。 經過精密處理設計生產高值產品 僅北京地區每月間接出口廢舊服裝就接近1000噸。這些“洋垃圾”的分揀標準、品級以及收購價格由下游出口商決定,內容包括服裝、內衣、包、帽等。 廢舊紡織品也有經過精密處理和設計生產高值產品的,比如江蘇省健爾康醫用敷料有限公司利用純棉廢舊紡織品再生紗制成坯布,再經脫脂、消毒、染色后生產符合國外標準的醫用敷料,出口歐美市場。 在河北趙縣,石家莊華信泥漿助劑有限公司將廢舊腈綸通過水解方式制成聚丙烯腈—銨鹽,供給中石油等企業,用于野外鉆井作業,主要作用是澆注在井壁上,防止塌方。 每年,我國廢舊紡織品中有一部分可以再穿的產品以二手服裝的形式出口非洲等地。僅北京地區每月間接出口廢舊服裝就接近1000噸。這些“洋垃圾”的分揀標準、品級以及收購價格由下游出口商決定,內容包括服裝、內衣、包、帽等。 產業鏈源頭游離在制度和管理之外 對于這個地下形成的產業,我國還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手段,更沒有官方統計數據。沒有技術的進步和支持,廢舊紡織品的綜合利用難以大規模進行。 廢舊紡織品產業鏈客觀存在,并且規模越來越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反映在:回收渠道不完全規范;加工方式存在較大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產業管理缺失,發展規律不明。 有需求就有市場,十幾年來,廢舊紡織品的處理加工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客觀存在的產業。從原料(廢舊紡織品)供應、到紡紗、制造、到銷售、市場應用一應俱全,不過,這個產業的源頭游離在制度和管理之外。調研情況表明,廢舊紡織品供應商和加工點之間完全是現金交易,加工點開松出來的半成品交貨時也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些加工點以家庭作坊為主,規模小、數量多,總量目前還不大。此外,這些“三無”加工點的加工環境惡劣,產品質量和衛生情況無保證,產成品附加值低。 另外,對于這個地下形成的產業,我國還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手段,更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可以說,沒有技術的進步和支持,廢舊紡織品的綜合利用難以大規模進行,也給了小加工攤點不規范發展的機會。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標志新時期到來 2012年下半年,我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再生聚酯專業委員會成立了“中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2011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其中對廢舊紡織品的指導意見是: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共性技術研發,拓展再生紡織品市場,初步形成回收、分類、加工、利用的產業鏈。 在廢舊聚酯瓶的綜合利用方面,2010年9月國家環保部出臺了《進口廢PET飲料瓶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明確了進口廢PET飲料瓶磚的定義適用范圍。政策顯示,在工業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國將進一步合理規范、加強引導和扶持廢舊資源的綜合利用。圍繞這一發展方向,《中國紡織工業“十二五”循環經濟規劃》明確提出了“構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紡織工業廢舊資源綜合利用規范化、規?;l展”的發展目標。提出了“通過準入方式建立健全廢舊紡織品定點回收和處理加工網絡”、“突破技術瓶頸,制定合理經濟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技術路線”、“引導消費意識,擴大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產品的市場應用”等多項舉措。 2011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立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委員會,2012年下半年,我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再生聚酯專業委員會也先后成立了“中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化纖再生與循環經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可以預見,隨著相關政策、制度、組織的不斷完善,以及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我國紡織行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徐寰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廢舊紡織品項目負責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