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加快紡織工業轉型升級
當前,中國工業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紡織工業作為傳統的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正在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紡織原料是紡織制造業的基本生產要素,質優、價穩、可靠的供應已經成為行業和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 我就當前經濟運行的形勢及大力推進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取向談幾點意見。 第一,認真把握當前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態勢,正確分析判斷經濟形勢是制定紡織原料生產經營戰略的重要基礎,面對今年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變化,我們要能夠撥云見日,善于發現并掌握數字背后的規律。 當前的經濟態勢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開局平穩,今年是新一屆中央政府組成后治國理政的第一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能否有一個良好開局至關重要。從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看,當前經濟的發展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高于“十二五”規劃7%的增長目標和今年7.5%的發展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城鎮居民就業,以及國際收支等數據仍然處于合理區間。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雖然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減緩,但總體上仍符合預期。二是穩中有憂,中國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中的矛盾也在積累,各種問題和困難也在不斷顯現。從國際看,世界經濟繼續艱難復蘇,增長的動力明顯不足,風險和變數依然較多,一些主要經濟發達國家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不但正在集聚金融風險,而且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沖擊。國內經濟發展也存在著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主要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尚未形成,持續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多數制造業領域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環境污染等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排除發展中的這些隱憂要求工業乃至紡織行業必須更加著力于發展中的轉型升級。三是穩中有進,對于當前不利形勢下的宏觀經濟走向,多方議論紛紛,對此應有冷靜清晰的把握,從6月1日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來看,PMI為50.8%,比上個月又回升了0.2個百分點,已經連續8個月位于50%的榮枯線之上。另外,一季度以來,全國和各地工業用電量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升,這些都表明經濟運行中緩中趨穩的態勢有所鞏固,平穩運行的趨勢為下一階段穩定增長奠定了較好基礎。需要指出的是,最近有一些關于“當前經濟下行難以止住,有必要重啟4萬億元投入”的言論顯然不足為據。下一步只要經濟增長速度不滑出正常區間,就業和社會總體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就將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穩中求進仍將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主要趨向。 第二,緊緊抓住中國工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工業發展面臨重要機遇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中國工業承擔的歷史責任。 把握當前、著眼長遠、全力推進轉型發展是其主要內容。顯然,工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反之將可能喪失機遇,被發達國家進一步拉開距離。實現升級的關鍵在于推動經濟轉型,而推動轉型需要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在一起,形成新的合力。一是依靠新型城鎮化釋放內需潛力,要立足于擴大內需,這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斷變化中確保發展不斷持續的重要基礎。而擴大內需離不開城鎮化,李克強總理多次指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在建設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工業要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繼續發揮支柱作用,紡織工業作為重要的農產品加工行業和吸納大量農民工就業的行業,在推進小城鎮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上有著特殊優勢,下一步要抓住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機遇,實現自身發展。二是依靠創新驅動,提升發展活力,突破要素制約的唯一出路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目前,中國經濟表面上看是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轉變,但其實質是從資源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過程。中國經濟轉型成敗與否就在于能否走上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在推動創新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紡織服裝領域中快時尚品牌異軍突起,與電子商務銷售網絡的蓬勃發展,說明創新時時刻刻在為紡織這個傳統領域增添無盡的活力。三是依靠改革開放激發轉型動力。我國改革已進入利益格局調整的深水區,當前改革一是進一步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簡政放權,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為人民群眾生活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二是要完成要素領域的市場改革,真正放寬準入,實現市場配置資源,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今年5月15日,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了117項行政審批事項,并且還將進一步加大減少、取消審批事項的力度,將分屬于市場調節的事項還給市場,紡織行業最早走向市場,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企業千帆競發、不斷發展,這也證明了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四是依靠綠色發展,增加可持續能力,綠色低碳發展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眾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把綠色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領域和全過程,在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印染、粘膠兩個行業推動行業準入條件的落實,就是為了提高企業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的水平,推動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第三,全面促進紡織行業培育競爭新優勢,加快轉型升級。 當前,紡織工業發展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市場需求不旺、國際競爭加劇以及國內要素成本上漲等影響行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將長期存在,升級任務更加緊迫。紡織工業要按照升級版的新要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創新驅動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形成以自主創新、質量品牌、綠色生態、國際化發展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實現由紡織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首先,自主創新提高行業的硬實力。要把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紡織行業技術創新要重視幾個方面,一是抓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促進纖維新材料、高端產業用紡織品、智能化裝備等共性核心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把握紡織領域新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培育紡織工業新的增長點。目前,高性能纖維材料、生物質纖維、智能化裝備等專項正在陸續啟動實施。二是發揮特色纖維資源和產業鏈配套優勢,加強天然纖維加工技術和高檔產品開發,如羊絨、繭絲、苧麻、竹纖維等是我國占絕對優勢的天然纖維資源,但生產工藝和研發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原料優勢沒有轉化為產品優勢。三是促進信息化與紡織工業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紡織工業,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其次,質量品牌增加行業的軟實力。質量品牌是一個行業國際話語權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行業軟實力的綜合體現。工業和信息化部連續兩年實施了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計劃,組織開展了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指導企業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和品牌價值。紡織行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可信賴的消費信譽,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質量檢測能力建設,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加強行業自律。二是開展重點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培育。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調查基礎上,組織了品牌評價活動,確定了111家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作為跟蹤培育的重點企業。今年將開展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組織專業人才培訓,支持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建設等工作,并協調推動支持品牌建設的共性政策的落實。三是推進全產業鏈品牌建設,我們會同中國化纖協會等單位開展的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主要目的是引導纖維生產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開發創新,并推動新纖維在產業鏈中的應用,促進纖維面料服裝和制品不同環節的品牌創造,營造良好的品牌生態環境。四是加強管理創新經驗的總結推廣,管理創新是提高行業軟實力的重要內容,要注重管理手段,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管理創新大獎的評獎活動,總結提煉了一批管理創新的典型案例,并在行業中推廣。這對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再次,綠色生態奠定行業持續發展根基。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是行業規劃和相關規劃重點考核的目標,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紡織行業綠色發展一是要優化產業結構,繼續加快淘汰化纖印染棉紡等行業的落后產能,貫徹落實行業準入條件,繼續公布符合印染行業準入企業名單,促進企業的結構調整。二是促進清潔生產先進技術開發和推廣,樹立環保節能循環經濟理念。組織實施清潔生產及企業能源管理中心項目示范,提高全行業綠色生產技術水平。三是保障產品消費安全,限制有毒有害化學品應用,加強生態環保、工藝的開發,確保產品的生態安全。 第四,國際化發展優化資源配置。紡織行業是市場化最充分、國際化分工合作非常典型的行業。我國紡織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融入了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國際化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要推進優勢企業走出去,實現資源配置、人才應用、產品品牌、市場拓展等多方面的全球化布局,從低層次參與國際分工向高層次國際化運營轉變,由世界工廠的打工者向全球資源的整合者轉變。一是支持企業的國際并購重組,整合全球產業鏈優勢資源,使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鼓勵企業到國外資源及勞動力豐富地區建設生產基地,鞏固和提高國際競爭優勢。三是支持品牌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化設計、品牌經驗和營銷渠道,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中國品牌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最后,我想簡單就紡織原料問題談幾點意見。 原料是影響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基礎性問題,目前,我國纖維加工量已經達到4500萬噸左右,超過全球纖維加工總量的50%。盡管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的進一步快速增長已經比較困難,但是,纖維結構的調整還有著較大的空間。下一步,應著重做好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轉變,要保護好寶貴的原料資源,通過提高附加值來促進行業持續發展,保證紡織原料平穩供給,掌握行業的發展主導權。 首先,要用好棉花資源。棉花始終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棉花涉及農業、流通、紡織多個環節,是紡織全行業唯一實行國家調控管理的領域。當前實行的棉花臨時收儲和進口總量控制的政策,保證了棉農的利益,穩定了國內棉花價格,使棉紡企業可以鎖定原料成本,降低經營風險。但過大的國內外棉價差對紡織企業的競爭力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以純棉紡紗為主的中小企業的困難尤為突出。對于棉花政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企業已經多次反映,我們也一直在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開展工作。下一階段,我們還將積極協調推動,配合有關部門改進完善棉花政策。今年,國內外棉花價差有所縮小,但是,國際棉價尚不具備持續上漲的條件。廣大棉紡織企業還要克服困難,重視和用好國內外棉花資源,主動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 其次,要做好化纖的開發和應用,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化纖工業進步顯著,常規產品可以滿足需求,高技術纖維得到快速發展,下一步要繼續加快技術和產品創新,提供更多適應個性化生產的產品。 今年是“十二五”發展承前啟后的重要一年,也是紡織行業在機遇和挑戰共同作用下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江蘇省作為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萬億元的中國第一紡織大省,在推進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中地位突出、責任重大。目前,江蘇省的棉紡、毛紡、絲綢、化纖、服裝產量均居于全國前三位,技術與管理創新、兩化融合、品牌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諸多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和企業集團,下一步江蘇紡織行業要肩負起為轉型發展探索前進道路的光榮使命,為中國紡織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