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各方齊聚 共謀原料新發展
6月4日,2013年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暨中國國際紡織原料市場會在江蘇南京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農業部、國家氣象科學研究院、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麻紡行業協會、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以及來自美國國際棉花協會、澳大利亞羊毛發展有限公司、澳大利亞紡織服裝協會、印度棉紡織出口促進委員會、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的代表在會上分別就棉花、化纖、毛麻絲等紡織原料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作了主題演講。 近年來,棉花收儲等政策的實行,使我國棉紡行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與會專家提出,我國在實行相關政策后,棉紡行業出現了棉花用量降低、棉紡織品競爭力下降、周邊國家棉花出口量超過我國等主要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棉花直補政策被寄予了厚望。眾多參會嘉賓紛紛表示,棉價要靠市場手段來調節,放開棉花政策,我國棉紡行業才會更有競爭力。企業代表期盼棉花直補政策出臺,要審慎制定相關制度。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認為,我國可以借鑒國外棉花補貼的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補貼措施。 我國化纖以全球產能第一而備受矚目。近幾年,產能快速擴張帶來了行業的充分競爭,并為我國紡織工業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原料。相比棉花應用受限,我國化纖在量增后又開始探索新材料與新功能。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說,目前化纖行業研發的方向是四大產品:一是常規產品的優質化,二是高性能纖維,三是生物質纖維,四是再生纖維。 化纖行業硬實力的夯實為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清潔生產、品牌建設、循環利用等內容成為行業新的發展潮流。更多變化、更多創新是化纖行業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的新魅力。 毛麻絲等纖維品種也呈現出許多新品。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介紹,最近我國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均發掘一些新品種,應開拓相關應用領域。澳大利亞羊毛發展有限公司經理保羅·斯瓦介紹,針對嬰兒用毛織物的市場增長,該公司將研發更多環保健康而且柔軟舒適的羊毛產品。 紡織工業是纖維加工產業,高品質原料的穩定、供應是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關注全球纖維發展,實現紡織業可持續發展。 紡織纖維原料必須走出新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 目前纖維發展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資源問題。聯合國多次反復論證后認為,全球人口會繼續暴增。到2035年以后,全球的耕地即使全部種糧食也不夠全球人吃。同時,中國從2009年開始,已經由糧食的凈出口國轉變為糧食的凈進口國。所以,無論是天然纖維,還是再生纖維,不能夠再利用耕地種植。而且木材供應量存在制約,石油化工原料也將在2050年枯竭,所以紡織纖維的原料必須走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利用再生、可降解、可循環、對環境友好的生物質資源。 植物纖維最近研發出了新品種。一種是超長絨棉,現在新開發的超長絨棉的平均長度已經達到了41毫米,最長可達46毫米。我們在云南的山地,找到了一個新品種,取名為山地海島棉木本種,纖維長度在25毫米~51毫米。 除了植物纖維之外,在動物的皮毛纖維中,綿羊毛總產量的1/4達到了超細綿羊毛的水平,大多數都是平均直徑16.5微米,這個數字已經比蠶絲細。同時,綿羊毛的底限平均直徑在20微米之下。最近,我國培育出的新兔毛品種平均直徑在20微米以下,纖維長度在30毫米左右,現在已經開始批量生產,這是中國培育出的唯一一種長毛種的細兔毛品種。除此之外,駱駝絨、牦牛絨等,再加上安哥拉山羊絨都已經成為很重要的纖維原料。羊駝絨現在也開始批量生產。駱馬絨也受到關注。水貂毛,北極狐的狐絨等現在都得到了真正的產業化應用。同時,還有其他的許多特種毛,正在開發當中。 桑蠶絲也有新的發展。我國已經培育出天然彩色的桑蠶絲,還有利用桑蠶轉基因的方法生產天然綠熒光的桑蠶絲,在紫外線下可以發出綠的熒光。同時,柞蠶絲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蜘蛛絲,包括幾個特殊的品種,如黑寡婦,其牽引絲和捕蟲絲已經進行了人工養殖,并可以抽絲。 另外,細菌纖維,特別是醋酸桿菌纖維,現在已有企業在做,年產可以達到1200噸。再生纖維也有新的品種問世,包括聚乳酸纖維、海藻酸鈣纖維、殼聚糖纖維、竹纖維素再生纖維。還有其他的植物材料纖維再生纖維,包括甘蔗渣、桑條纖維等。 合成纖維的新品種,主要有兩個類型值得關注:一個是高性能纖維,主要包括高強度、高模量、超高強度、超高模量、耐高溫、耐燒蝕等纖維。因為高性能纖維紡織材料成為可以取代上百種金屬材料的重要基本材料。另一種是功能纖維新品種?,F在的功能纖維,在服裝、家用等其他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比如防水、防油、防污,導濕、導汗、快干、高吸水,同時還有保暖、涼爽的作用,而有的纖維目前已經做到可以保持3個鐘頭的恒溫。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加入抑菌、防臭、防蚊,甚至防螨的功能。 關注點一:棉花 我國棉花單產潛力待挖掘 農業部種植管理司副處長龍熹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棉花生產處于一個波動發展的階段,棉花流通體制的改革推動了棉花產業的發展,棉花生產和經營全面放開,這時國內的棉花供應關系和價格主要是依靠市場形成,呈現了良好發展態勢。另一方面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的棉紡織行業迸發出無限生機,在巨大的市場拉動下,棉花生產也處于一個上升階段。 加入世貿組織后的這10多年中,我國棉花生產是在波動中不斷上升的。從面積來看,棉花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7000萬畝以上,是建國以來的最高水平。從單產來看,自建國以來我國棉花單產量逐年上升,從當初的11公斤/畝到如今的90公斤/畝,單產的增加對棉花生產有一個很好的支撐作用。但我國棉花生產總體上還是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態。所以,雖然單產的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是棉花總產的波動比較大。 隨著生產面積的擴大,我國棉花產業布局也進一步優化。在2003年棉花優勢區域發展規劃的推動下,棉花種植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了西北內陸、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三大棉區,目前這三大棉區的主要棉花生產能力占到全國棉花總量的98%以上。 目前,我國棉花生產面臨困境,同時也擁有發展潛力。首先是我國的耕地資源、水資源的制約,約束了中國棉花產業的發展,未來我國棉花生產單純靠走面積擴大的路比較難。其次棉花生產用工較多,我國棉花種植每畝用工25人左右,且勞動強度比較大,隨著勞動力工資的不斷上漲,棉花生產的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棉花產業的發展。再次,國內的棉田污染的加重,加上很多的農藥等生產資料不斷使用,對棉田的可持續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我國棉田的基礎設施也比較薄弱,水利設施等各方面依然跟現在的生產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國棉花生產競爭力比較弱,我國的國情決定了農民土地種植分散,規?;?、集約化程度不高。在全球的范圍內,我國相比較來說既沒有印度等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也沒有美國發達國家高補貼的優勢,所以中國的棉花競爭力是比較弱的。 但從某些方面來看,我國棉花發展同樣具有一定潛力。首先是棉花種植面積,目前,內地的長江流域棉區和黃河流域棉區有很大規模的鹽堿地,特別適合種植棉花,據統計,內地應該還有500萬畝的鹽堿地資源可以挖掘。此外,如果能在新疆推廣節水措施,比如膜下滴灌等,新疆地區的耕地還可以進一步發揮優勢。另外,科技的進步可推動產量的增加,雖然目前我國棉花單產在世界上位列前茅,但是從某些品種的生產技術來看,進一步挖掘單產的潛力,實現棉花的優質高產不是沒有可能。當前形勢下,我國棉花種植工作的重點是穩定面積、優化布局、主攻單產、改善品質、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實現棉花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未來我國棉花種植工作的目標是到2020年,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7500萬畝以上,實現總產750萬噸。 美國棉花直補政策可借鑒 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 對于我國現在的棉花問題,借鑒國際棉花直補政策呼聲很高,那么國際市場是怎么做的呢?首先說美國,美國的棉花直補政策很簡單,也很復雜。簡單是因為它補貼的是差價,如果國際市場或是現貨市場的棉花價格低于美國政府設定的補貼最低價格,那么這個差價就產生了。但是這個產生有幾個問題要注意,一是這是法律確定的補貼,不能人為地輕易改動;二是補貼價格常是遠遠低于現貨市場價格;三是最低補貼價格的產生是每周確定,不是一年之內不變;四是補貼價格確定以后,棉農、棉商、企業都有權利參加。例如,美國政府設定的正常價格補貼最低標準是79美分,市場上的棉花60美分,這之間的差價就可以獲得補貼。但實際情況是,美國確定的補貼價格是79美分,遠低于市場價格,所以到今年為止,美國所有的棉花價格補貼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如水電、利息補貼是有的。 另外,美國的棉花價格補貼是按照每包每磅來計算的,不是按照土地面積,如果土地上的棉花絕產,棉農可以拿到保險公司的保險賠償,政府就沒有責任了。政府的補貼是只有在種出棉花的情況下,按照每磅補貼,且補貼的棉花每包都有標記,這是個公共信息,只能注冊一次,在網上可以查到的,不可能重復補貼。 再一個例子是印度。印度今年也開始實施收儲,但是收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棉花大量上市,市場價格低,農民壓力大的時候,穩定棉花市場價格。但是印度棉花收儲有個特點,就是政府收儲多少棉花,在本年度再拋回市場,以滿足市場的供應,不擠壓市場。 近兩三年來,可以說我國的棉花收儲力度是相當大的,對價格的影響也很大,可以說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在近幾年內,我國的農產品,除了棉花之外,價格都上漲了3倍,今年棉花價格是最便宜、漲幅最小的,所以現在棉花價格問題重重。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內,全球的棉花消費量都在不斷上升,但是近年來,中國的棉花消費量一直在大幅度下滑,尤其在2011、2012年,由于收儲政策使得我國棉價高于國際市場平均價以后,在全球棉花消費量下降8%的情況下,我國的棉花消費量下降了20%多。與此同時,一個遺憾的現象出現了,在我國棉花消費量不斷下降的同時,我國周邊國家的棉花消費量正在大幅增加?,F在,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3個國家的棉花消費量已經超過了中國。在2000~2010年間,全球棉花消費量增長約500萬噸,大部分是我國消費量的增加;但在2010~2013年間,我國的棉花消費量下降了300多萬噸。未來我國的棉花消費量還能不能再降低?還是保持現在這個水平?或者逐漸反彈?在我看來會逐漸反彈。 美國棉花出口將現下降趨勢 美國棉花協會常務董事凱文·拉特奈 預計未來全球的棉花生產將有所下降,期末庫存大約是2000萬噸,大約80%的庫存使用比例。這也意味著,對價格來說有一些下行的壓力。但全球的纖維使用量將會上升,包括蠶絲、棉等。預計美國的棉花產量將有所下降,庫存使用率會下降20%左右。這意味著美國棉花價格有上行的壓力。美國棉花國內供應略有下降,但美國國內纖維包括棉纖維在內,使用量將會上升,棉花進口量增加,出口量下降。 因棉花價格的波動及上漲,紡織生產企業不得不使用價格相對較低廉的化學纖維。這樣一來,就使得相當大比例的服裝面料中含有更高比例的化纖。而研究表明,作為耐用消費品,有些化纖種類沒有棉花的耐用度好,且多數消費者認為,含有化纖混紡的服裝不如純棉的服裝質量好。特別是在中國,這一現象明顯。在中國政府實施的收儲措施下,中國棉花價格高于國際棉花價格,給中國國內棉紡織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棉花使用量下降,以致中國的人均服裝支出在增加,而棉花消耗量卻沒有保持同樣的增長。 在中國,越來越鼓勵紡織生產企業使用棉花替代品,我認為,這不僅會影響棉花行業,而且也會對整個服裝行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消費者來說,他們更喜歡純棉類產品,但是市場上的純棉產品少之又少,很難找到,所以他們不得不轉向其他方式的消費,如旅行、購買電子產品等。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能夠加強合作,改善、促進棉花行業以及服裝行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棉花產量及出口狀況良好 澳大利亞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米歇爾·阿貝斯克亞 目前,澳大利亞某些服裝品牌,有著非常獨特的特征,而且在國際設計方面也有著較好的優勢,但是不得不承認,對于澳大利亞的服裝行業來說,這方面還仍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發展。所以,澳大利亞的服裝市場將會進一步的采用一些較小市場的國家的發展模式,將短期的生產放在國內,將長期的生產放在國外,將本土的業務與出口業務進行混合。 另外,澳大利亞紡織服裝企業還有一個潛在的增長領域——產品質量。對于消費者來說,特別是成熟市場的消費者,他們更希望買到高質量產品,而澳大利亞不斷修訂的產品標準,對于提高本國產品質量來說起到明顯作用,澳大利亞的專長為產品帶來附加值。目前,我們發現,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有了對澳大利亞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所以我覺得對于中國來說,進一步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從而進一步提升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是很必要的。 我們鼓勵澳大利亞的制造商能生產出滿足高端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因為我們相信企業所面臨的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是越來越高的,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市場。 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很大,氣侯條件以及可用于農業的土地條件非常極端,很多地方是沙漠土地,是不適合人居住的,那些初期的定居者克服了很多困難,特別是水資源,水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而對于羊毛和棉花的生產者來說,更是如此。棉花種植需要水灌溉,但是過去有很多地區處于很嚴重的干旱狀態。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大部分地區的水的供應有了比較好的改善,而且在過去的10年中,水的使用效率提升了40%,澳大利亞的棉農是使用水效率最高的。 現在澳大利亞棉花99%用于出口,其中有70%出口到中國。我們國家棉花非常受市場歡迎,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棉花質量好,很多紡織廠認為澳大利亞棉花是他們在生產中所需要的。受條件的限制,澳大利亞顯然不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商或者出口國,但是我們相信,我們生產的棉花都是高質量棉花,而且我們是最高效的棉花生產國。 澳大利亞今年將生產棉花445萬包,盡管相比之前的產量略有下降,但我們還是世界上原棉第三大出口國,僅次于美國和印度,而且我們相信,今年整個棉花的產量及出口狀況都會處于良好狀態。 用好棉花期貨進行風險管理 冠通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國新 期貨是一個風險管理工具,跟中國股市是一起誕生的,但是經過了前5年的野蠻生長,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現在談到期貨,是“談虎色變”,甚至在一些場合已經妖魔化了。經過這么多年的研究和在一線的打拼,我覺得期貨其實不是“貨”,它是一個合同,是一個合約。 期貨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風險管理工具,是經濟職能,它是用來鎖定利潤,或是鎖定成本的,它不創造,不產生新的利潤。二是它具有高效的獲得價格信息的能力,在期貨行業,可以拿著手機看全世界的價格信息,如棉花、銅等等。三是期貨可以極大的提高市場的交易效率,降低融資成本。期貨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東西,它其實就是一個工具,大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到它。 行業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棉花的價格起起落落,企業深受其害,這時你就可以使用期貨工具。其實套期保值翻譯過來就是對沖,原理是什么呢?就是越擔心什么就越做什么。比如生產用棉企業,最擔心的是棉花價格上漲,企業在某個通貨膨脹時期接單,棉花價格上漲,生產成本提高,這時做定單會虧損,擔心這個問題,就要在期貨市場就鎖定原材料的成本,做買入。對于棉花加工企業,最擔心棉花價格下跌,這時候就應該作棉花相應量的賣出套保。 企業要根據自身所處紡織產業鏈的位置地位來進行贏利模式的探討和操作。例如,生產企業在簽訂單之前,還不需要棉花的時候,可以在期貨市場做一個鎖定,等生產需要的時候再進棉花,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同時也不用擔心訂單會虧損。又如,某貿易商于3月與紡織企業簽訂了3000噸的棉花合同,價格為13000元/噸,當年7月交貨。為了回避價格風險,該棉商決定通過期貨交易來進行套期保值。當時鄭商所棉花3月合約期貨價在11500元/噸,該棉商在期貨市場上以11700元/噸的價格在3月合約上買進3000噸(600手)的期貨合約。進入7月份,棉花現貨價格漲至13700元/噸,期貨價也漲至13750元/噸,該棉商以現貨價格對紡企交貨同時賣出平倉了結期貨頭寸,由于棉花價格走高,該棉商在現貨上虧損210萬元,但是在期貨上贏利615萬元,總體贏利405萬元,從而成功地回避了因現貨價格波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鎖定了自己的銷售利潤。 但是期貨交易的時候,速度快,價格波動大,來來回回交易會刺激交易人,這時候容易失控,所以具體做交易的人應該有“防火墻”。用資金的時候要做好資金的管理,要和現貨經營一樣做周密的布置,而不是滿倉操作,承擔巨大風險。另外,期貨市場就像是一面鏡子,反射人們的貪婪、恐懼、自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在期貨市場的實際運作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對期貨市場有一個敬畏之心,要很好地運用期貨管理工具,不要帶有賭博性心態,這是操作期貨市場的大忌。 關注點二:化纖 纖維創新提升產業價值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 2008年,我國棉花纖維用量為1000萬噸~1100萬噸,2012年為900萬噸,有所下降。而化纖用量由2008年的838萬噸上升到2012年的1170萬噸,已經超過了棉花270萬噸。其中原因一個是化纖的技術進步和快速的發展;二是因為棉花供應受限,包括高棉價差的問題,所以這幾年化纖用量增加比較快,也彌補了部分棉花供應不足的問題。目前化纖在棉紡行業的應用主要品種是滌綸短纖維和粘膠短纖、再生滌綸短纖。 化纖用量超越棉花的第三個原因是科技進步與新產品的開發??萍歼M步一方面提高化纖原料的自給率,另一方面加大產業鏈的合作創新,加大合作創新的力度。新產的開發的方向是四大產品:常規產品的優質化、高性能纖維、生物質纖維、再生纖維。 常規產品優質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差別化纖維,二是功能性纖維。其中,新一代的仿棉纖維,目前的產品主要品牌是“逸棉”,已經基本建立了新一代仿棉纖維完整產業鏈的雛形。 高新技術纖維方面,我國用了五六年的時間,縮短了與發達國家30年的技術差距,目前還有20年左右的差距,但是很多產品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玄武巖纖維等。 生物質纖維的發展是三個替代:第一是原料替代,要逐步向生物植物和海洋要原料和資源;第二個替代是過程替代,目前很多加工過程是化學方面,要改為生物方法;第三是產品替代,化纖要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第四是循環再生纖維。過去纖維加工生產的理念是從原料加工到最終產品,現在的化纖要注重循環,除了性能以外還要可回收可降解。 纖維是紡織產業鏈的起點,只有纖維和終端產品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創立相互促進,產生疊加效應,才能加快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水平,提升產業的價值。 化纖產能增加價格下滑 PCI全球紡織纖維咨詢機構中國市場總監陳九妹 化纖價格的下降主要由石油價格下降引發。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從滌綸上游的原料生產一直到滌綸纖維生產領域都有大量的投資。我們認為滌綸供應情況的變化導致價格下降的一方面。 從2011年開始,上游原料PTA供應增加引起滌綸價格下跌,今年PX也出現了供應過多,滌綸價格疲軟。滌綸長絲在過去的10年、20年中已經變成全球最大的一個紡織原料品種。錦綸、滌綸和粘膠三種長絲的品種價格都是下跌的,相對來說滌綸的價格下跌更加厲害。相對于化纖長絲的價格,短纖的價格下跌的情況要比長絲好一些。這可能歸功于棉花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現在滌綸和粘膠價格又在走軟,這與棉花市場的關聯不大。 2012年中國共進口530萬噸棉花和150萬噸棉紗,雖然國際棉花市場價格已回升且供應趨緊,但棉花進口一直在進行中。中國經過過去兩個棉花年度,庫存估計增加了800萬噸,且在下一年度(2013/2014)將繼續增加。中國目前估計大約有1000萬噸棉花庫存,相當于一年用量的1.25倍。而全球其他地區大約也有800萬噸庫存,合用量的50%。而中國棉花收儲在持續中,今年9月到明年3月收購價格相當于每磅1.5美元。 相對(歷史)高位的棉花價格,特別是中國的更高位的棉花價格,對棉花產量的周期性調整產生了影響,棉花需求同時受到抑制。產生的結果是庫存持續增加?,F在市場缺乏信心而價格又波動不止,在這樣情況下,市場必將迎來一波調整。由于高于國際棉花價格,中國棉花加上棉紗進口已非常接近棉花產量。如果棉花收儲政策不變,庫存將要超過產量,將高出用量40%。隨之而來的關鍵問題是這些庫存將如何去除。 日本、美國和歐洲三個地區棉織服裝進口出現了連續三年的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棉花價格的飆升引起的。對照化纖服裝進口的情況,這三個地區化纖服裝的進口都是逐漸上升的,除了歐洲2012年出現大幅度的下降之外,美國和日本2012年度下降幅度放慢,其他都是上升的。所以從側面看到,棉花的需求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從2012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化纖行業整個庫存量達到了化纖需求量的70%。現在整個化纖領域的投資還在不斷進行,所以再過幾年,我們認為中國的庫存水平要超過實際用量的1.4倍。就中長期的發展而言,化纖原料和化纖的產能都在不斷增加,化纖的價格又在不斷下降,而需求面對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 仿棉纖維推動解決棉花問題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鑫 仿棉纖維的開發一方面解決聚酯纖維產能過剩和產業升級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天然纖維的資源短缺,特別是棉花用量比較短缺的問題。 新一代仿棉聚酯纖維從技術特點上至少應符合高品質、高功能、低能耗和低排放的要求。 新一代仿棉聚酯不是一個單一的品種,是一個系列化的產品。根據應用的要求,我們把仿棉聚酯纖維分為三個系列,第一個系列是吸濕速干系列。在親水柔軟系列主要強調三點:親水,手感柔軟,低能耗染色。第二個系列是親水柔軟系列。第三是特種防護系列。 新一代仿棉聚酯從應用角度來說有一些基本的特點。首先,和棉花比較像,色澤柔和,沒有化纖的極光,手感和觸感柔軟舒適,看起來摸起來比較接近棉花。其次,仿棉聚酯的濕傳輸性能比較優異。再次,低碳環保,不僅要低能耗、低排放,而且要經濟效益顯著。新一代仿棉聚酯的應用種類很多。例如,用在正裝襯衣上的纖維,特點是吸濕速干。這種纖維很細,開發的面料可以做襯衣。 新一代仿棉聚酯組織工作是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牽頭組建的,成立了產業聯盟。這個聯盟組織了行業20多家企業。聚合、紡絲、紡紗、面料、服裝,整個產業鏈協同攻關,其中也包括東華大學等院校進行科研。每一個環節上,相互的配合和反應時間和速度都是很快的。每個環節大家都配合得非常好,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工序完成,解決了很多的問題,這樣一來,整個技術創新工作可以有效的推進。 聯盟還組織注冊了“逸綿”的商標。“逸綿”的品牌代表了產品經過認證。而認證后就代表了整個技術指標達到了相關標準的要求。這個標準目前已經基本上制定完成了,目前設想作為聯盟標準和協會標準,下一步看看能不能成為行業標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一個體會,就是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配合、協調,除了技術上的協調之外,在推廣應用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時我們希望形成產品聯盟,通過“逸綿”品牌,把新一代仿棉聚酯在市場的信譽度建立起來。如果能把新一代仿棉聚酯做得很好,對于解決棉花的問題,解決聚酯的問題,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關注點三:麻 種植優質麻原料開拓國內大市場 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 目前,大量應用于紡織生產加工的麻纖維是以亞麻、苧麻、黃麻、大麻、漢麻為主的十多種麻紡織纖維原料。 亞麻主要起源于歐洲,如今這種纖維廣泛用于各種紡織時尚產品,包括高檔服裝,床上和衛生用品等。 俗稱中國草的苧麻是中國寶,其莖皮來制作麻線和織成夏布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苧麻纖維有絲般的光澤,是最結實的天然纖維之一,其吸水性、密度以及用途與亞麻類似,可紡高支精細紗線和織物,制作各類服裝等。 黃麻是最結實的天然植物纖維之一,其產量之大和用途之廣僅次于棉花。當前的黃麻制品不只是傳統的麻袋,現已開發出一系列創新型和高附加值的多樣化產品進入市場,比如黃麻地毯,黃麻復合材料、土工布、無紡布、紙漿、工業用紡織品、化工產品等,當前黃麻的原料產地主要在印度和孟加拉國。 近年來中國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非常重視大麻漢麻產品開發,制作出較多優質新產品,深受軍用民用喜愛。世界纖維加工大麻漢麻供應量的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到目前為止,我國各類麻纖維加工量已居世界前列,各類麻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出口比重達到75%左右。 麻紡織產品越來越多的得到人們喜愛。為做強中國麻紡織制品,我們必須從源頭上解決麻紡織原料依賴進口的情況,以及提高國產麻紡織原料品質和等級。為此,從2011年起,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在全國建立優質麻紡織原料種植基地,現已有13家。我們堅持科學種植方法,重點培育和大力提倡發展雨露亞麻基地、無刺癢苧麻基地、低碳黃麻基地、綠色環保大麻漢麻基地,滿足我國麻紡織工業化生產的需要,減少進口原料的依賴性,豐富麻纖維品種,提升等級質量。同時,瞄準市場,加大力度研發麻紡織終端產品,積極開發推廣中國麻紡織內需市場,通過技術創新、更新設備、調整結構、做精產品,轉型升級,積極推進麻紡織行業不斷振興發展。 漢麻綜合利用價值高 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張華 這幾年來,漢麻越來越少。分析原因:一是市場大量應用棉花,二是合成纖維開拓了市場,三是毒性問題,大麻目前是國際市場的毒品之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天然纖維更加認可,而且無毒和低毒的大麻品種已經出現,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加工技術。所以針對加工技術落后的現狀,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組成了一個專業團隊,進行了綜合利用開發研究。 漢麻纖維含有其他天然纖維不具有的微量金屬元素,這些不同的物質使它具有和其他纖維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性能。抑菌性分析表明,漢麻不經過任何處理,就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漢麻桿和松木對比,對有害物質的吸附性也是遠遠大于松木。另外,大家普遍反映穿麻的產品,出汗以后很爽,就是因為它具有這樣的吸濕快干以及低的黏貼率。此外,和其他天然纖維素相比,漢麻的吸聲系數也是最好的。 在這樣的纖維結構和性能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漢麻纖維加工技術的研究,也就是利用現代的新型生物、機械、物理的加工技術,把這種傳統上很難用于紡織加工的纖維變得可以適應紡織加工需求。 為此,我們開發了兩項技術,第一項技術是潮態紡紗,整個紡紗過程使漢麻纖維處于非常濕潤的環境下。第二,我們開發了熱脹染色技術,在高溫條件下進行染色,讓小分子的染料很容易進入纖維內,可以解決漢麻纖維的染深、染透、染勻問題。 除了漢麻韌皮的加工,實際上漢麻有很好的綜合利用價值。對漢麻桿芯,我們做了五種開發應用研究,分別是做粘膠、化工添加劑、木質陶瓷、活性炭以及作為增強復合材料。 漢麻既是一種傳統的植物,也是一種可綜合利用開發的高質的生物資源,通過對漢麻的開發,可以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工業產業鏈。 關注點四:毛 羊毛的健康環保特性帶來發展前景 澳大利亞羊毛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保羅·斯瓦 與棉花以及人造纖維相比,羊毛是一個很小但很高端的市場,同時羊毛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減少。 羊毛行業面臨的挑戰是到底應該增長哪部分的市場?一方面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羊毛養殖戶的利潤率,另一方面也希望進一步提升羊毛的處理商和羊毛的加工商、零售商的利潤率。因此行業面臨兩難境地。 對于羊毛服裝來說,誰是消費的主力軍呢?羊毛服裝的消費主力是富人。8%的消費者消耗掉的羊毛服裝占到了整個羊毛服裝產量的50%,而且這部分的消費量增長的速度非??臁?/p> 對澳大利亞來說,擁有傳統和新興兩個市場。傳統市場,如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美國、還有西班牙,人口增長速度非常慢,這些市場只有1%的增長,而且一些國家還會減少。而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非??欤麄兊姆b支出增長的速度也很快。開展市場營銷的時候應關注這些趨勢。 對于羊毛行業來說,中國的市場和消費者對我們來說非常關鍵。我們會進一步加大投資,用于羊毛的創新,這對未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放眼全球消費市場的發展進程下,羊毛的未來具有無限可能。 羊毛是非常好的纖維,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市場未來的發展也是有利于羊毛的。羊毛應當作為一種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被廣泛認知。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