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動力源自持續創新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九屆三次理事會及會議期間舉辦的相關論壇,向全行業提出了一個鮮活的話題:尋求行業發展的新動力。在行業經歷了高速成長期后,已遭遇持續增長乏力,在發展瓶頸凸現的當下,討論這一話題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發展需要動力,動力源自創新??p制機械行業近30年來的發展軌跡清晰地揭示了這種因果關系。30年間,行業先后掀起三波大的發展浪潮。第一波是從家用機到工業機,大致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形成了工業機熱,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均顯井噴狀態;第二波是從中速機到高速機,大致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到本世紀初,基本完成了產品升級換代,高速機全面替代中速機,成為市場主流產品;第三波是從機械化到電控化,大致始于“十一五”中期到近兩年基本成形,無論是應用機種,還是應用水平,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很顯然,行業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伴隨的都是以產品為載體的產業變革,本質上都屬于創新。正是這種不斷的創新,促進了行業持續的發展。盡管在上述的每一個發展階段中,曾先后遭遇過80年代末的國內經濟大調整,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那樣的嚴重沖擊。但是,這些沖擊都無法阻擋行業發展的大潮流。 發展的原動力始于創新,而產業變革則是行業發展的導火索。但是,以往每一輪重要發展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外部,即通過投資驅動和市場拉動這兩個引擎來實現的。這種發展模式固有的弊端早已顯現,包括粗放低效和產能過剩等等,至今仍嚴重影響和困擾著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投資驅動難以為繼,市場推動明顯弱化時,行業發展的動力只能是來自內部,即行業發展自身的需要——轉型升級。因為,不轉型,企業難以生存;不升級,行業無法發展。 當前,業內有種預判,縫機行業下一輪發展的定位是以縫制單元為發力點的智能化建設。就產品創新而言,其共識相當廣泛。但是,如何將內生動力當作未來發展的新引擎,這仍然是值得我們深入討論的。內生動力是恒久持續的,但又是深層復合的。聯系行業實際,我們認為:源自行業內生動力的未來發展,可以通過以下三個環節來實現,即: 一是遵循優勝劣汰的市場化原則,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優化要素組合,逐步引入行業內部分工相對合理,專業協作比較完善的競合機制,避免出現良莠不齊和盲目發展。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批產品有特色、有水平的優勢企業,并以此主導行業有質量、有效益的健康發展,此日防失控。 二是重視全產業鏈建設,全面提升核心競爭能力??p制機制智能化是跨行業、跨學科的宏大工程。是機、電、聲、光和磁等多種技術的綜合運用。其產業鏈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傳統制造業所無法涵蓋的,需要我們更努力用好各種社會資源。要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配套建設,確保各環節發展的同步協調。此日防失衡。 三是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前述行業三個階段的產品創新,都帶有模仿創新的特征。因為當時,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較大,通過仿制提升自我的空間也相對較大。然而,今天盡管差距仍然存在,但可供借鑒的對象有減無增,借此上升的空間已經有限。今后,引領縫制機械技術再發展的使命必將由我們承擔。因此,更加重視并且切實加強相關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以便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必須刻不容緩地納入行業發展戰略并有效實施。此曰防失調。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