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再生纖維應用比較
再生纖維領域的研究,以美國、英國、德國為代表的一批發達國家起步較早。近年來,我國無論是從行業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對于此領域的重視程度都在逐漸加強,再生纖維研究發展的投入逐年加大,再生纖維的產量逐年增多,應用領域也在擴大,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已經不大。但是在原料分類上、產品檔次上、政策規范上、消費觀念上,我國與發達國家還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在原料分類層面,發達國家在回收料顏色處理、廢舊紡織品分揀、回收塑料清洗等方面擁有更加完備的設備,而且采用更加嚴格的分類標準。以日本為例,其聚酯瓶的回收率可以達到90%,從瓶身,到標簽、瓶蓋,都有不同的分類標準。這種做法,不僅方便后道回收,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再生纖維的質量。 在產品檔次方面,發達國家的再生纖維產品檔次較高,而我國則較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技術層面的限制。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再生纖維產品要想進入高端領域,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再生纖維的顏色問題,要做到利用好原有顏色,同時注意再生纖維生產著色,尤其是其染色的均勻性問題;二是研究如何提升再生纖維的質量穩定性,保證纖維質量的均勻。 在政策規范上,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不僅僅擁有完善的再生循環體系立法政策,而且在很多細節方面都有相關政策的體現。而在國內,雖然也有一些相關政策的出臺,但是這些粗線條的再生循環體系政策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西方發達國家在政策中所給予再生循環行業發展的支撐與扶持,也是國內目前所無法做到的。 在消費觀念上,發達國家消費者受到循環、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影響較深,他們認可循環再生產品,甚至愿意為此付出比原生產品多幾倍的價格。而在國內,消費者對于再生纖維產品的認知度不夠,有的甚至不愿意購買,更不用說為之多付出金錢。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對比不難看出,在中國,再生纖維的發展應用,任重而道遠。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