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轉移緣何降溫?
在2009年公布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對我國紡織工業的3年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綜合性應對措施,并提出了8項主要任務,優化區域布局就是其中一項,產業轉移因此成為優化區域布局的一項重要工作。 3年之后,紡織行業的產業轉移進展如何?還有哪些問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春季基層調研行中,對安徽、江西的產業轉移試點園區進行了走訪。 企業投資動力不足 調研發現,2012年安徽省紡織工業累計完成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395.6億元,同比下降4.6%;新開工項目784個,同比減少31%,施工項目數比上年同期減少19.9%。2012年,安徽省投資增速出現5年來首次負增長,行業高速增長形勢或將放緩。 另外,民營企業家對實體經濟的投資信心不足。很多民營企業家寧可把資金投入房地產、金融等領域,也不愿意投資紡織行業等實體領域。此外,整個宏觀制造業不景氣也影響了企業家的投資信心與熱情,導致投資更加慎重。有些招商會,來參加的人寥寥無幾。 不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也制約著紡織產業園區企業發展。以安徽省郎溪縣為例,2011年總計只有8家金融機構、39個網點、存款總量64.5億元、貸款總量45億元,而經濟相對發達的浙江省海寧市總計有17家金融機構、135個網點、存款總量770億元、貸款總量565億元。 項目建設進程延緩 調研發現,受土地、資金、勞動力、環境評價等各種因素制約,紡織產業轉移進展情況并不理想,其中土地指標緊缺是影響項目進展的重要因素。 以安徽宿州為例,宿州現已落實國家計劃指標內的900多畝土地,但是仍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目前,只能通過提高存量土地產能,淘汰低能低效項目,進行土地置換解決一些問題。 同樣的原因也發生在安徽郎溪。郎溪已有10多個項目簽約入園,但是沒有土地指標,只能等著指標落實才能開工,一期的目標如果不能如期實現,后面工作很難開展,有的項目甚至因為無法落實土地而取消投資。 另外,環境評價指標也是影響產業轉移進展的因素之一,有些項目因為沒有環保指標無法落地。今年開始執行的《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大幅提高了準入門檻,幾乎排除了園區印染企業集中排污的可能性。 承接地政策須穩定 有數據顯示,2011年,轉入地超過60%的企業贏利水平低于10%,約兩成企業處于虧損。在外部環境嚴峻、贏利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產業轉移的熱情自然也大打折扣。 在同等的大環境下,紡織產業轉移進展的順利與否,更取決于承接地硬件配套設施的完善和政府服務等軟環境的綜合因素。盡管企業家對紡織行業總體投資熱情不高,但是在“情感投資好”的地方,企業還是愿意去轉移投資的。所謂“情感投資”好與不好,實際上反映的是承接地給予轉移企業的政策環境和服務配套的優劣。有企業反映,在一些承接地區,出現了“薅羊毛”現象,比如當地各行政部門給予新建企業“格外關照”,使投資企業苦不堪言。 投資者普遍反映,承接地政府保持政策的連續性至關重要,招商時的承諾在項目簽約后真正兌現,才能夠顯示政府的誠信。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