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訂單流向“三岔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于2013年1月啟動的第十一期企業經營管理者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07份。這是自2010年該系統啟動以來調查企業首次沖破500大關,為調查系統的規范化、科學化運作奠定了基礎,也為其更好地發揮“指數職能”提供了保障。 本次調查時間段為2012年10~12月。其中,家用紡織品制造企業樣本量最大,占18.7%;其次是棉紡織企業,占17.6%;服裝鞋帽制造企業占13.2%。中型企業占比最高,達44.8%。東部地區企業最多,占87%。在樣本企業中,72.7%的企業有新產能投入,棉紡織行業的樣本企業有新產能投入的占比達到78.1%;15.6%的樣本企業進行了資產重組,大型紡織企業中有資產重組的占比達到15%。 根據本次調查數據測算,2012年四季度紡織行業景氣指數為58.61,較三季度紡織行業景氣指數提升2.3個點,其中生產指數為63.93,比上期60.47有所提高;原材料庫存指數為53.59,比上期51.47有所提升;從業人員指數為49.3,比上期50.44有所下降;新訂單指數為62.07,比上期58.38也有所提高;銷售價格指數為53.54,較三季度的51.78有所回升;產成品庫存指數為52.42,比上期的54.29有所下降。由此可見,目前行業生產景氣提升,市場銷售和訂單向好,四季度產成品庫存繼續釋放,減輕了庫存壓力,紡織行業企業總體景氣狀況保持平穩,且有繼續回升趨勢。 在常規調查的同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服裝協會、中國針織協會、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聯合開展“中國服裝出口加工型企業經營狀況專項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72份。旨在跟蹤研究我國服裝出口加工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出口中遇到的問題,為政府部門出臺穩定出口相關政策提供第一手信息。 生產情況保持平穩 大型企業產量增加相對較好 從本期主要產品生產量上看,有46.9%的企業比上期增加(上期為43.6%),其中大型企業增加比例高達51.7%,而小型企業只有34.8%的企業增長。總體上看,大型企業經營狀況好于中小型企業。從注冊資本類型來看,集體控股企業、私人企業及外商控股企業中,生產量增加的企業占比最高,分別為65.4%、49.2%和47.6%。從分行業來看,麻紡、家紡和棉紡企業主要產品生產量增加的企業占比最高,分別達61.1%、52.1%和51.7%。 市場銷售平穩恢復 服裝企業訂貨量減少比重最高 約有45.4%的企業訂貨(需求)量較上期增長(上期調查為44.3%),表明四季度企業的市場銷售狀況比三季度好轉,其中大、中型企業本期訂貨量較上期有所增長的比例達五成,小型企業訂貨量不容樂觀,僅33.1%的小型企業訂貨量增加。從分行業來看,服裝、化纖和針織企業訂貨量減少的比重較高,分別達到28.6%、26.1%和27.3%。而總體上,有21.3%的企業訂貨(需求)量較上期有所減少。 國際需求逐步回暖 毛紡和化纖行業不容樂觀 本期國外訂單貨(需求)量方面,增長的企業占35.7%,比上期調查結果(29.4%)明顯提升,反映出國際市場需求在逐步回暖。從分行業來看,毛紡和化纖企業最不樂觀,國際訂單減少的企業占比分別達39.6%和37.1%。 價格下滑趨于穩定 服裝產品售價增加比例最高 有22.4%的樣本企業主要產品的平均價格較上期有所下降,與上期的23.1%基本持平,48.1%的樣本企業主要產品的平均價格和上期持平,表明產品售價下滑的狀況漸趨穩定。從分行業來看,化學纖維制造業的主要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的企業高達44.2%,而服裝行業的主要產品銷售價格增加的企業高達40%。 企業庫存有所減少 產業用企業庫存增長較為突出 31.5%的樣本企業庫存較上期增加,比例低于上期的33.1%,26.7%的樣本企業庫存較上期有所減少。從分行業來看,產業用、化纖及棉紡企業庫存增長的企業比例較高,分別占50%、39.1%和33.3%。從注冊類型上看,僅有國有控股及私人控股企業的增長比例高于平均水平。 三成企業利潤下降 贏利增加企業比上期擴大10% 30.3%的樣本企業本期贏利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上期調查該占比為32.2%),42%的企業本期贏利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上期為32.5%),表明企業的贏利狀況也比上期有所改善。從不同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型企業贏利增長情況好于小型企業,有46.4%的大型企業、44.2%的中型企業本期贏利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而僅有33.6%的小型企業表示贏利增加。從不同行業來看,毛紡和產業用的企業中表示贏利下降的企業分別達51.7%和45.2%。 棉紡設備利用率下滑 八成大型企業設備利用率逾80% 63.9%的樣本企業設備能力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比上期的60.2%有所提高。大型企業設備利用率在80%以上的大型企業比重達82.6%,而中小型企業分別僅占58.3%和52.3%。棉紡織企業設備利用率高于80%的樣本企業占78.2%,比上期調查的83.3%占比略有下降。 原料購進價格趨漲 半數以上中西部企業深有同感 本期只有24.8%的樣本企業原料采購量增加,57.7%的企業與上期持平。22.9%的大型企業原料采購量增加,占比低于中小企業。對于下期原料采購量的預計,只有20.1%的樣本企業選擇了“增加”,64.6%的企業選擇了“持平”。主要原料購進價格方面,選擇本期比上期價格上升的樣本企業占50.5%,遠高于上期調查的37.3%。從地區來看,超過一半的中、西部地區企業購進價格比上期增加。 形勢判斷 國內市場略好于國際市場 終端對需求預期相對謹慎 經營遇到的問題 個別子行業受國際市場低迷影響更大 對于本企業現階段生產經營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第一項選擇“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的樣本企業占36.4%,較上期調研結果(50%)下降,表明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問題有所緩解,但依舊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首要問題。毛紡、棉紡和印染企業選擇“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的分別占到54.2%、42.4%及40%,說明這些行業的企業受國際市場低迷的影響更大。第二項選擇“成本過快上漲”的企業占27%。分行業看,服裝、產業用、棉紡織企業選此項的分別占32.8%、31%、31%。第三項選擇“招工難”的企業占27.5%,麻紡、服裝及針織行業選擇此項的比例均超過四成。 影響效益的原因 超七成中型企業將人工成本作為首選 關于影響本企業效益的原因,第一位選擇“人工成本上漲”的企業占比達到67.1%,與上期調查相當。超過七成的中型企業將勞動力成本上漲選為影響企業效益的首要因素。除長絲、產業用及化纖行業外,各行業認為此因素是影響企業效益的首要原因均在60%以上。第二位選擇“原材料成本上漲”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38.1%。尤其是棉紡織行業承受較大壓力,有50%棉紡織企業選擇此原因。第三位選擇“訂單減少,銷售下降”的比例最高,達到26.8%。 對下期總體運行的判斷 東、西部企業樂觀預期占比高于本期 對下期紡織行業總體運行狀況的預期,選擇樂觀的企業比例為21.8%(上期為20%),預期一般的比例為50.4%(上期為42.4%),預期不樂觀的比例為27.8%(上期為37.1%)。東、西部企業樂觀預期的占比均高于本期。除印染和服裝行業外,各行業樂觀預期比例均高于本期的比例。 對市場需求的預期 產業用企業對國內外訂貨量充滿信心 對于下期國內外市場的預期,國內市場略好于國際市場。對下期訂貨需求情況預期,32.9%的企業認為會比本期有所增加。西部地區的預期比較樂觀,34.6%的集體控股企業和私人控股企業預期下期訂貨需求量會有所增長。服裝和產業用對下期的訂單持相對樂觀態度,分別有36.9%及33.3%的企業預期下期訂單量會有所增長。 僅有27.1%的企業認為下期國外訂貨量會比本期有所增加。僅有24.5%的中型企業認為下期國際訂貨量有所增長。針織和產業用企業對國際市場的預期較為樂觀,預期下期國外訂貨量增長的占比分別達41.2%和38.5%。 管理要素 結構調整滲透戰略層面 轉型升級進入攻堅階段 應對勞動力成本上漲 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程度 關于企業用工成本快速上漲問題的調查,91.4%的樣本企業表示與2011年同期相比,勞動力成本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有53.6%的企業表示上漲幅度在10%~20%,上漲幅度在20%以上的企業占16.2%。東部和中部地區勞動力成本上漲企業的占比高于西部地區。關于應對用工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漲所采取的措施,71%的企業首選“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程度”;在第二選項方面,22.9%的企業家選擇“訂單外包”。 棉價倒掛波及七成企業 預計2013年減少用棉量15.8% 本期調查中,使用國內棉花比例在50%以上的樣本企業占59.2%。74.1%的企業表示棉價倒掛在不同程度上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影響很大的企業占12.9%;對棉紡企業有負面影響的企業占比高達96.3%。關于企業應對棉價倒掛所采取的措施,首選“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企業占50%;第二措施選擇“增加進口用棉”的企業占20%;第三選項選擇“調整產品結構,減少用棉”的占66.7%。另外,在調查樣本企業中,有近50家企業填寫了關于應對棉價倒掛所采取措施的具體數據,綜合后得出:2012年有關樣本企業平均減少用棉量12.9%,預計2013年減少用棉量15.8%。 出口疲軟拖累五成企業 增加內銷比重提高產品競爭力 52.9%的企業表示由于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本期出口訂單減少。在應對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國際訂單減少采取的措施方面,第一項選擇“增加內銷比重”的企業占43.8%;第二項選擇“加強新產品研發,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樣本企業占45.4%;第三項選擇“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企業占56.9%。 八成企業承受稅費壓力 降低社會保障繳費比例呼聲高 有78.5%的樣本企業表示稅費負擔較重。關于如何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的建議,第一選項選擇“降低社會保障繳費比例”的樣本企業占比達32.4%;第二選項選擇“降低增值稅等稅率”的樣本企業占39%;第三項措施選擇“落實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樣本企業占比達52.9%。 直接加工成主要銷售渠道 加強市場信息管理適當考慮網銷 關于企業銷售渠道的調查,有54.4%的樣本企業選擇了“直接為客戶加工”,有18.8%的樣本企業選擇了自營或專賣店,選擇網絡交易渠道的只占7.7%。在企業去庫存的措施方面,首選“調整產品生產結構及生產規模”的企業占44.8%;第二位選擇“加強市場信息管理”的企業占41%;第三位選擇網絡銷售渠道的企業占28.2%。 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加強渠道投入綜合利用優惠政策 關于提升品牌和品牌建設的措施,第一選項選擇“加強市場渠道拓展投入”的企業占38.9%;第二選項選擇“并購其他品牌”的企業占47.8%;第三選項選擇“提升產品質量”的企業占52.1%。關于企業轉型升級方向,第一選項選擇“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占22.6%;第二選項選擇“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的企業占20%;第三選項選擇“發展和提升自主品牌”的企業占25.8%。關于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第一選項選擇“利用項目和稅后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企業占71.6%;第二選項選擇“加大對企業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的企業占39.1%;第三選項選擇“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發展自主品牌”的企業占38.5%。 出口報告 產品質量穩定優勢突出 未來產能投資傾向國內 從本次調查的172家樣本企業的結構分析來看,中型企業占比最高,達到54.1%;其次為小型企業,占39.5%。加工出口毛絨衫、針織衫的企業比例最高,達41.9%;其次為出口褲子、襯衫類的企業,占樣本比例均達26.2%。出口歐洲市場的企業占比最高,達65.5%;其次是美國市場,比例為50.9%;第三位為日本,比例達27.6%;第四位為東南亞,比例達20.4%。 2012年出口基本保持平穩 有30.7%的企業認為出口較2011年增長,38.6%的企業認為與上年持平,30.8%的企業認為較2011年下降。 2012年出口價格小幅提升 有33.1%的企業產品出口價格較2011年提升,38.1%的企業較2011年持平,28.7%的企業較2011年下降。經綜合測算,出口價格指數可達52.15,產品出口價格保持小幅提升。 2012年出口企業贏利不佳 有50.9%的企業出口贏利較2011年有所下降,36.2%的企業較2011年持平,12.9%的企業較2011年有所提升。 2012年加工原料購進價格提升 有62.6%的企業出口加工原料購進價格較2011年有所提升,28%的企業與上年持平,僅有9.4%的企業較上年有所下降。表明出口企業生產原料購進成本壓力加大。 2012年勞動力成本繼續提升 有88.2%的企業勞動力成本較2011年有所提升,8.8%的企業較2011年持平,僅有2.9%的企業較上年有所下降。這表明出口企業勞動力成本壓力繼續提升。 2012年生產經營人員數量減少 有27.3%的企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較2011年有所減少,58.6%的企業較2011年持平,有14.2%的企業較上年有所增加。綜合測算,企業用工指數為43.5,居于萎縮區間。 預期2013年出口贏利不佳 樣本企業普遍對2013年出口贏利預期不好。22.2%的企業預期增加,47.1%的企業預期持平,30.6%的企業預期減少。 預期2013年出口價格繼續提升 有23.6%的企業預期2013年出口價格繼續提升,56.4%的企業預期與2012年持平,19.9%的企業預期有所下降。 預期2013年原料購進成本提升 有52.8%的企業預期2013年原料購進成本提升,43.5%的企業預期與2012年持平,僅有3.8%的企業預期下降。 我國企業出口競爭優勢所在 有61.0%的企業認為與國外企業相比,產品質量穩定是其重要的競爭優勢;有57.3%的企業認為生產能力強、交貨及時是其重要競爭優勢。
本企業較國外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在 我國企業出口競爭劣勢所在 有61.3%的企業認為與國外企業相比,勞動力成本高是其突出的競爭劣勢;有44.9%的企業認為原料購進成本高是其競爭劣勢所在。 本企業較國外企業的競爭劣勢所在 海外客戶訂單流失主要去向 有27%的企業認為出口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訂單轉移。43.9%的企業認為海外客戶訂單主要轉向東南亞國家,25.3%的企業認為主要轉向國內其他競爭企業,15.1%的企業認為主要轉向海外客戶的本土企業。 海外客戶訂單流失主要去向 未來調整產能計劃 有57.6%的企業計劃在本地增強投資力度,有42.7%的企業計劃往國內其他地區轉移產能,14.4%的企業有計劃向周邊國家或地區轉移產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