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持續倒掛短期難以改善 化纖行業露笑臉
前段時間,國家開始了棉花拋儲。從各方面反應看,拋儲成交清淡,一些小的棉紡企業在面臨原材料短缺時也不敢收入國儲棉。歸根結底,這都是由于棉價倒掛導致的。如何避免高棉價對成本的影響,成了各企業首當其沖的大問題。在這一背景下,以化纖為首的棉纖維替代品開始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棉價持續倒掛,短期難以改善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國的棉花價格始終高于國際棉價,與美國棉花價格差距頗大。在去年下半年,一度達到了六千元左右每噸的價差。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業的發展,而且價格差距也增加了棉農的風險。 去年9月10日,棉花收儲正式啟動,臨時收儲價格為20400元每噸,比上年提高了600元每噸。而當時國際棉價大約為16000元左右每噸,價差五六千元。即便如此,廠家和棉農仍是各有苦衷。 一方面,我國棉價高于國際棉價最主要原因是成本。雖然國家對于棉花種植給予每畝15元的補貼,但相對于近幾年高漲的農藥、物流、人工和化肥價格,仍顯得杯水車薪。經計算,20400元每噸的收購價只能使棉農以及棉花收購商略微盈利,再加上棉花相對于其他作物種植難度大,許多棉農改種了水稻等其他作物。 另一方面,服裝企業的困境更加顯而易見,棉價上升直接導致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再加上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的服裝行業發展。為了減少成本,一些服裝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在東南亞辦廠。 “不買原材料吧,產能不足;買吧,越買虧的越多。”剛剛在柬埔寨開設了一家印染廠的余先生面對筆者,顯得有些無奈。他正是因為國內服裝廠的運營成本太高,才把工廠搬遷到到東南亞。 棉價倒掛傷害的不僅是棉紡上下游環節,其中還藏有更深的危機。目前,雖然開始出庫,但庫存的棉花依然數量很大,而高昂的國儲棉價格又難以使棉紡企業接受。 “(棉花收儲)意味著國家將為此付出不少于1700億元的收儲資金,加上巨額倉儲費用、各種管理和經營成本,對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無疑是一種考驗。”中國棉花學會棉花產業與經濟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譚硯文說。 具體的考驗是: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2013年依舊按去年的方式收購棉花,國家將面臨無倉儲棉的窘境。 中紡聯預計,今年棉花價格倒掛問題依然嚴重,我國紡織行業仍將面臨壓力。去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同比僅增長3.3%,增幅創近幾年新低。而今年行業經濟增速不會發生顯著好轉,將呈緩中趨穩態勢。 雖然國家對進口棉有配額制度,但受困于國儲棉壓力,進口棉配額會越來越小。綜上所述,今年棉價依舊高漲,國內棉紡企業需要尋求新出路。 企業困則思變,試用棉替代品 在當前環境下,如何行之有效地減少成本成為擺在各企業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化纖等棉花的替代品在紡織原料中的地位顯得更加重要。 據統計,棉紡行業在2012年化纖用量已達到1170萬噸,而全年原棉使用量則為900萬噸。化纖用量在去年已超出棉花270萬噸??梢钥闯?,快速找出棉花替代品,減輕棉價對企業運營帶來的成本壓力是棉紡企業走出困境的一個重要思路。 品種繁多的化學纖維,已占據了棉紡行業的半壁江山。其原因有二,一是單純的棉制品無法滿足人們對紡織品多樣化的追求;二是棉價倒掛也迫使紡織企業嘗試使用新材料。 中國化纖協會會長端小平在分析去年化纖行業經濟運行時表示,去年化纖產量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外棉價的巨大差距使一部分企業在生產時更多使用了化學纖維。 現在的棉紡企業在經歷了大量的棉價起伏波動后,普遍形成了一個共識——只有少用棉花,減少棉花用量,才能少受棉價波動的影響?;w中滌綸短纖維,粘膠短纖與棉花存在明顯的替代關系,價格也與棉價呈正相關,但價格總是低于棉花。不僅如此,使用新型化纖產品帶來的高附加值,又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產品創新力度。這給了化纖生產企業更多的機會。 筆者了解到,受高掛的內外價差影響,2013年不少企業將會繼續加大化纖原料的用量,減少使用棉花的比例。河南某10萬綻企業負責人介紹,受棉花價格因素影響,加上對后期純棉紗行情不看好的預測,企業及時調整了配棉比,化纖用量相比以前增加了60%。 西安一家化纖織造廠的技術員劉先生告訴筆者:根據近幾年來的行情走勢可以看出,粘膠短纖與棉花的價差一般保持在3000到4000元左右,使用粘膠短纖在目前企業下行壓力下能夠很好地降低原料成本,增強企業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入部分化纖產品,又可使出產的紗線具有綠色環保、舒適性、功能性等特點,其特性與現代的生活觀念相吻合,深受人們喜愛,特別是功能性紗線,一些天然纖維不具備的性能使其深受市場歡迎。 “就從循環利用來說,化纖是石油提煉出來的成分做成的,可樂瓶都可以拿來做滌綸纖維。”劉先生認為:化學纖維相比天然纖維,有著可再生、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化學腐蝕、不發霉、不怕蟲蛀、不縮水等優點。 最初,化纖從模仿天然纖維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而近年來在紡織行業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由于性能和價格優勢巨大,在某些領域已經超越了天然纖維。而居高不下的棉價更是在另一方面刺激著化纖的使用和發展。 可以預見,今年化纖產業將持續升溫;而國內紡織服裝生產原材料配比也會有明顯的調整,期待紡織行業做好產業集群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規避高成本風險,使紡織行業繼續破冰而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