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建設生態文明型紡織產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具體到紡織工業,應該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產業?概括地說,要立足于企業、集群和行業整體的實際,正確處理好紡織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和諧統一、協調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工藝和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應用,大力推廣和建立生態工業園區,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和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合理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產業布局。 建設生態文明型紡織產業,就須認清紡織企業、集群和行業整體所面臨的節能環保困難和問題,選好工作的著力點,做到對癥下藥。 在企業層面,紡織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力度不足。近年來,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對于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已顯著提升,但許多企業仍只重視上規模、鋪攤子、爭速度,往往停留在粗放型發展思路上,對技術創新缺乏認識,不能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企業的發展。說到底,還是由于企業經營規模小、數量多、利潤少,企業難以投入足夠資金用于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研發和應用,資本較充裕的企業也往往對于節能技術工藝設備改造的積極性較高,對于污水減排治污工作較為被動。 在集群層面,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明顯滯后。傳統的紡織產業集群或者工業園區,一般是在較封閉的區域內,企業選址建廠往往看重產業集聚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并沒有很好地考慮到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舊有紡織集群或者工業園區迅速擴張,使得各地的土地、水等資源和生態環境對產業發展的約束作用日益凸顯。 在行業層面,紡織行業依然處于全球貿易價值鏈低端,并且產業布局不夠合理。近些年來,我國紡織工業通過技術進步和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檔次,但是在全球紡織貿易價值鏈中仍主要占據在加工制造環節。在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鏈中,發達國家從生產成本角度出發,其國內的加工制造等污染較重的環節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在國際貿易分工轉移調整過程中,給我國造成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同時,隨著我國紡織印染企業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往往受制于多種因素影響,轉移步伐緩慢,產業布局不盡合理。 在當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下,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型紡織產業已勢在必行。因此,要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現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利用。同時要建立健全靈活便捷的籌資融資機制,建立財政扶、企業籌、銀行貸、私資投多管齊下的投資機制,為建設生態文明型紡織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改造舊有不合理集群和園區,建立和推廣一批紡織產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通過企業內部產業鏈及企業之間產業鏈的構建和延伸,構建新的產業組織形式,實現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促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廢物排放的最小化。最后要參照各地資源環境要素稟賦優勢,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建設,在開展對其環境承載力和環境容量合理測算的基礎上來引導產業升級和布局紡織產業。 (作者系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行業分析師)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