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終盤點】服裝:產業新格局
產業“新”鏈 虎門 孫瑞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產業提升、供應鏈優化的責任和使命,從微觀層面來說,是對勞動者和消費者的責任;從宏觀層面來說,是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責任。 受到原料、用工、匯率、稅率、能源、環保、終端需求等因素對行業的影響,整個行業依舊在尋覓曙光的路上前行,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集成創新發展越來越被整個行業重視。 6月18日~19日,主題為“供應鏈優化與風險管理”的2013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在中國女裝名鎮廣東虎門召開。本次大會主要探討在面臨外需低迷、內需驅緩、棉花差價、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的大環境下,當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時,紡織服裝上下游企業如何通過對現有供應鏈的優化升級,加強協同合作和風險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積極解決庫存等問題,力求為困境下的行業轉型開辟新的路徑。 編輯點評 紡織服裝行業未來的競爭,不再是某一環節的比拼,而是整個供應鏈的較量。對此,優化紡織服裝供應鏈,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合作,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破局當前困境,探索轉型路徑有著重要的意義。 打通供應鏈各環節,不僅能有效幫助企業節約成本,同時,還有利于推動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但就目前行業發展的情況來看,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之間的配合還不夠密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發展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等隔閡。對此,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便通過自身供應鏈鏈的延伸來解決行業供應鏈對接不足的問題。但對于中小企業占比較重的紡織服裝行業來講,要實現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完善和優化供應鏈體系,以此提升行業未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西部“新”機 烏魯木齊 梁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新疆應該重點建設面向中西亞國家的霍爾果斯紡織服裝出口加工區,發展邊境貿易,使新疆成為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中西亞和歐洲的橋頭堡。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俞正聲視察新疆,提出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的重大課題。 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力求通過論證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制定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提出了產業發展的目標、布局、重點和措施。對新疆來說,發展紡織服裝業更是關系社會穩定、民族和諧的大課題。 編輯點評 新疆一直以來同中東部的服裝行業保持著微妙的關系。作為中國長絨棉的主要產區,新疆為本土服裝行業貢獻著優質資源,但新疆自身服裝業的發展卻遠遠落后于很多沿海及內陸省份。 新疆雖然存在產業基礎薄弱、人才不足、配套不完善等劣勢,但新疆也有自己獨有的西部優勢。除了資源優勢外,新疆同中亞各國因文化上的“關聯”及地緣上的“親近”,讓其在進軍中亞服裝市場上頗有優勢。同時,新疆本地“重服裝”的消費習慣及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讓新疆展現出日益明顯的西部機會。 跨海“新”秀 深圳 沈永芳 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 英國倫敦哈洛茨皇家商場看中了深圳幾個品牌設計的服裝,但希望打上他們的品牌,我們還是堅持打自己的品牌。從中國名牌到世界名牌,還需要有個市場認可的過程。 9月5日~12日,深圳服裝代表團在2013紐約春夏時裝周上閃耀登場,并開展“時尚深圳”系列經貿活動,這也是中國城市在海外較大規模的時尚活動。 今年是深圳時裝產業繼連續5年參加倫敦時裝周后,首次參加美國紐約時裝周活動。本次深圳服裝代表團的成員有15家中國深圳知名時裝品牌,這也是這些品牌首次在紐約時裝周亮相。在本次時裝周上,深圳展團舉辦了深圳時裝展示會、商務洽談及媒體訪談,中國深圳時裝產業紐約時裝周推介發布會、酒會、表演發布等系列活動。 編輯點評 深圳女裝一直都走在中國女裝行業的發展前沿,這也讓深圳服裝企業有了深耕海外市場的影響力的自信與決心。 其實,近年來,許多中國品牌都力求通過海外影響力的打造,來提升自我品牌及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在這些企業中,有品牌選擇在國際辦秀,有品牌選擇在國外開店,也有品牌則借助國際活動平臺來提升品牌影響力。而對于深圳服裝品牌來講,一直以來其都以“抱團出海”的形式來打造國際影響力。對于品牌進軍海外的不同選擇,我們很難斷言孰是孰非,但可以肯定的是,相較于別的企業在海外市場上的“單打獨斗”,深圳企業的“出海”選擇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個。 皮草“新”價 萊陽 崔炤琨 哥本哈根皮草中國區首席代表 皮草行業的技術壁壘低,因此需要皮草企業家們做好品牌、設計及質量,這樣才能抵御價格大幅波動和市場風險。 皮草的零售額完成了8年漲10倍的跨越。按目前貂皮原料每張1000元~1200元售價來計算,一件貂皮大衣僅原料成本就在2萬元以上。再加上設計、工藝、銷售環節的成本,一件賣到3~4萬元的貂皮大衣只是平價商品。 綜觀國內整個毛皮產業鏈,毛皮加工環節的產值最高,占總產值的51.30%,市場環節產值占22.73%,養殖環節產值占19.43%,其他相關行業產值占6.54%。但是,利潤最高的環節并沒有出現在加工環節上,而是存在于上游養殖環節。 編輯點評 如果皮草行業不能在品牌上有所發展,中國的皮草業只會囿于“沒有品牌只有貨”的困局,難有突破。 雖然中國皮草出口額逐年增長,但中國的皮草品牌在國際市場卻鮮有人識,中國皮草仍處于靠競價取勝的發展階段。伴隨近年來國際皮草原料價格的逐年走高,皮草價格波動頻繁且振幅較大,因本土皮草在國際話語權的缺失,所以皮草的價格仍隨國際定價“波動”,這也讓對價格“敏感”的中國皮草行業頗受掣肘。對此,中國皮草行業要改變當前的發展困境,就必須提升設計、發展品牌、實現價值生產。 老城“新”探 武漢 吳健民 舒朗公司董事長 漢派的企業做品牌意識弱,很多企業只追求爆款,服裝行業發展初期這種模式還行得通,但隨著各地產業集群的興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漢派服裝未能及時轉型,最終導致消亡。 9月17日,武漢舉辦了“打造時尚產業、振興漢派服飾”的專題研討會,提出漢派要做“千億產業”的想法。 其實,這并不是武漢第一次提出振興漢派服裝。“雖然重振漢派服裝已經提了很久,政府也曾斥巨資搞時裝周,但從整體來看,還缺乏政府對服裝行業發展的明確規劃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時,武漢服裝行業協會的作用也沒有真正發揮出來。”武漢服飾時尚聯合會會長毛立輝說道。 編輯點評 漢派服裝的興起和衰落都有其歷史因緣。漢派服裝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其時正值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初期,產業發展尚不夠完善,產品品類也不夠豐富,所以武漢得以憑借地理優勢及豐富資源快速發展,名噪一時。 但可惜的時,武漢服裝業從發展之初就“先天不足”,不注重品牌及研發,更多地依靠低價和抄版立足市場。因此,隨著服裝各地服裝產業的不斷發展完善,武漢服裝逐漸優勢不再。對此,武漢政府雖然多次提出振興漢派服裝,但一直缺少落地的措施和詳細的規劃,這也使得“振興漢派”逐漸淪為一個空洞的口號。 秀場“新”貌 北京 張慶輝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國際四大時裝周發布場次密集由來已久,在這樣的情況下,品牌只有拿出更精彩的東西才能吸引到專業觀眾和媒體的關注。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3個日程表交錯進行,媒體和觀眾必須在重合的場次之間作出選擇。 本屆時裝周是有史以來發布場次密度最大的一屆時裝周,由于場次密度大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非官方場地發布在時間上與官方場地發布出現交叉現象,而且隨著時裝周場次規模不斷擴大,發布時間交叉情況將成為常態。10月27日是本屆時裝周發布場次最多的1天,有9場發布。 編輯點評 從秋冬到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以下簡稱時裝周)變化喜人。 在今年秋冬時裝周的秀場上,主辦方將從前高得只能叫人仰望觀賞的T臺,換為低置T臺,雖然只是高度上的調整,卻讓觀眾置身秀場而不再有距離感,可以近距離看清服裝細節。同時,原本設在T臺最前端的領導席也被專業媒體的攝影席所取代。而下半年的春夏時裝周,也通過秀場場次的密集安排,“強迫”設計師拿出最好的作品來贏得關注。改變,也讓今年的時裝周在關注度和影響力上,實現了“雙贏”。 男裝“新”路溫州 鄭晨愛 溫州服裝商會會長 溫州男裝的品牌要發展,就要走定制這條路。 2012年,溫州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超600億元,溫州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約18.62億美元??此乒怩r的數字,其后卻暗含危機。據溫州服裝商會統計,2013年1~4月份,溫州本地150多家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的產值為86億元多,同比下降1.4%。在此之前,溫州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的產值,都保持著同比兩位數的增幅。 對此,溫州力求從品牌上進行突破,溫州市政府也加大了對溫州服裝行業品牌發展的支持力度。6月11日,“中國紡織服裝品牌中心城市”試點溫州。對于溫州品牌未來的發展,鄭晨愛表示,溫州要利用現有的男裝產業優勢,通過發展定制男裝來“追夢”品牌。 編輯點評 品牌的缺失不只是溫州服裝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是中國服裝行業在發展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溫州品牌樣本城市的建設對于中國服裝行業探索品牌發展之道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溫州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也是許多知名國際大牌加工制造和貼牌生產的重要基地,溫州的高端男裝制造在行業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對此,借力男裝來實現品牌“突圍”,可以讓溫州在品牌建設上擁有更多的優勢。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個性化消費方式的發展,讓定制男裝有了更多的消費訴求和市場。因此,通過有一定技術門檻要求的定制男裝來發展品牌,對亟須發展品牌的溫州來講,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代工“新”困 東莞 秦達魯泰制衣事業部副總經理 跟其他代工企業不同,對于所接的訂單,魯泰會從原料采購、設計加工、包裝配送等進行全面把控,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參與也確保我們代工訂單的高利潤。 東莞慧達手袋廠行政總監張潔達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做奢侈品代工的毛利不會超過10個點,代工企業維持運作下去主要靠走量。張潔達以其公司情況舉例,一個售價3000元的蔻馳包,其公司賣給香港貿易公司120元,成本占100元,其中45元為材料成本、20元為人工成本、35元為水電租金等成本,一個包只有20元可賺,這是較好的情況,有時成本控制不好,一個包經常只賺5元人民幣,也就是兩瓶礦泉水的錢。在奢侈品的產業鏈中,偌大的工廠只是一個可憐的代工奴隸。 編輯點評 東南亞的低成本加工給了“中國制造”越來越多的壓力。隨著耐克、阿迪達斯、甚至國際輕奢侈品牌蔻馳等跨國公司的向南轉移,中國制造亟須在新形勢下擺脫以往的靠競價取勝的發展模式,尋找新的發展優勢。 其實,相較于東南亞制造來講,中國制造本土服裝業完善的產業配套、成熟的加工技術、熟練的技術工人等同樣是東南亞制造難以比拼的。對此,本土代工企業需要在新形勢下轉變代工思路,從低端的OEM向高端“智造”轉變,通過延伸產業鏈、發展自主品牌、提升設計水平等手段,提升企業的生產附加值,從而聚合形成中國制造的新優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