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盈利能力被低估了嗎?
快到年底了,梳理股市現象正當時。產業鏈上下游按理是休戚與共一損俱損的關系,紡織與服裝都屬于缺乏故事的成熟產業,不過,紡織業龍頭的日子比服裝業龍頭貌似好過些。 今年服裝行業的景氣度不高,特別是一些品牌服飾仍在去庫存化,運動品牌自去年開始上演關店潮,休閑品牌的日子也有點難過。相比中小板指今年以來近20%的漲幅,七匹狼、美邦服飾錄得跌幅,走勢大幅落后。相比之下,紡織業雖不少個股走勢低迷,但一些龍頭股今年還能錄得10%以上的漲幅,比服裝行業龍頭股的表現要好一些。從庫存、盈利情況來看,也確實有數據支撐。就此,一些研究報告提出傳統產業升級版的概念,認為紡織業將是我國能走向世界的傳統產業之一,有很大的挖掘潛力,龍頭企業高盈利能力尚未被市場充分認知。 進軍高端面料產業,貌似是紡織業優質公司的發展方向。問題在于,在充分競爭乃至過度競爭的紡織行業,并非幾家企業想往上走,大規模的紡織企業無一不在想辦法形成或保護自己的優勢。從利潤率來看,也顯示在這個成熟行業中,難以獲得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而往后可能更難。 相比以前,我國紡織業擁有的優勢可能只有兩個了。一是規模優勢,二是產業集群優勢。近年一些發展中國家紡織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我國紡織制衣業的規模非常巨大,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排名第一,產業鏈完整,整體競爭力強。 但紡織業面對的壓力卻有很多。首先是成本壓力。原材料價格高于國際水平。人工成本高,招工難。有關方面的數據顯示,國內紡織工人的工資在過去十年里上漲約4倍。更麻煩是,年輕一代對紡織制衣業積極性不高,不少企業招工難、人員流動大。而人民幣不斷升值也蠶食著出口企業競爭力。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優勢持續下降,越南在三年前就取代中國成為耐克全球最大的供應國。 有一點很多研究報告都沒點明,那就是環保欠賬。紡織業在我國被列為重點污染行業。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印染污水排放總量居全國制造業排放量的第五位。如果把環保成本算上,比如紡織企業被政府追收污染費,或者被當地居民起訴,大部分紡織企業會因此無利潤可言。 作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產業,紡織業主流產能在世界范圍已經發生多次轉移,現代紡織業隨著工業革命開始興起于英國、美國,后來轉移到亞洲四小龍,二三十年前開始向中國轉移,近年來又開始向東南亞轉移。紡織制衣業應屬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產業,產業轉移的大方向是追逐更低的成本。不排除部分紡織企業的主業真有很大潛力可挖掘,不過,當我國的低成本優勢不再,硬要在這類產業中尋找尚未被市場認知的高盈利能力,市場不一定聽得懂這種故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