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服裝盈利下滑應從自身找原因
近兩年來,在中國的服裝行業,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庫存較高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一些服裝品牌不得不采取大量關店的措施來收縮戰線,有的則被迫在網上打折銷售,來消化高庫存。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曾經輝煌一時的體育運動品牌。無論是在北京奧運會時達到巔峰的李寧,還是后起之秀安踏,都面臨著利潤率急劇下滑、高庫存加劇的壓力。 更多的人將這些企業所遇到的困難歸結為外部環境的惡化,比如,人工和原料成本的增加,比如市場的逐漸飽和,還比如國外品牌的競爭。 這些都是客觀事實。但并不是這些企業經營狀況迅速滑坡的全部原因。 面對同樣的市場,并非所有的企業都出現了問題,一些品牌,尤其是國外的一些品牌反而在中國的市場打開了局面,而且形勢還越來越好。且不說來自美國的耐克和來自德國的阿迪達斯。我們鄰國日本的服裝企業優衣庫就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9月底,日本休閑服裝品牌優衣庫在上海的旗艦店正式開業,這是其在全球最大的旗艦店。不僅如此,優衣庫有關人士還表態,將在未來每年新增的店鋪約100家。 優衣庫早在2002年進軍中國并在上海開設中國第一家店鋪。目前中國是除了日本以外店鋪數量最多的市場,據統計,加上臺灣,香港地區,優衣庫在中國的50多個城市,店鋪的數量總共有252家,其在日本的店鋪數量是852家。 為什么在經濟形勢不景氣、國內服裝品牌紛紛收縮戰線的時候,來自日本的優衣庫反而能夠逆市而上。 精準定位消費對象無疑是優衣庫成功在全球開拓市場的重要因素。 從優衣庫創立之初,其創始人柳井正就將產品定位為休閑服飾,并努力將優衣庫打造成服裝銷售業的肯德基。 多年來,優衣庫似乎從未改變初衷。其仔細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對于產品的推出非常精準。比如,在中國市場,他會根據中國人的體型,生產符合一部分人要求的服飾,無論從尺寸還是款式,并大規模推出產品。 更重要的是,優衣庫的產品幾乎全是基本款,“完美基本款”已成為其銷售哲學。因此不必緊隨時尚潮流不斷變化產品設計,更不會輕易更換供貨商,從而有效控制了成本和價格。 不僅如此,對于銷售場所,優衣庫也有嚴格的要求,店面不僅寬敞整潔,而且員工的服務水平也很高,顯然都經過嚴格、統一的培訓。 反觀國內的服裝品牌,尤其是體育品牌,消費對象定位不清已是普遍現象。以李寧為例,在經歷過輝煌之后,曾經試圖向高端化進軍,但顯然出現了偏差,不僅沒有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還導致原來的一部分消費者流失,從此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李寧還在走運動路線還是休閑路線方面出現了搖擺不定的波動,至今這一問題都未得到很好解決。 在專注主業方面,包括李寧在內的企業也曾出現偏差。還以李寧為例,有很長一段時間,其掌門人甚至涉足房地產等其它不相干業務,這無疑都影響了其主業的進一步拓展。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這種多業經營尚能支持,一旦出現經濟波動,危機自然不可避免。 在日本,專注主業已經成為其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企業都致力于做百年老店,這也許是中國的企業應該借鑒的一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