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在整個經濟環境較為嚴峻的背景下,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增速放緩,國內外棉花(19245,75.00,0.39%)價差持續拉大,各類要素成本持續上漲,國際市場需求仍很低迷,人民幣長期升值趨勢較強……諸多因素導致紡織行業整體風光不再。
正如古人云“向外馳求皆虛妄”,2013年我國紡織企業更需要發揮“向內求解”的智慧。開年之際,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李建華接受專訪,就協會資源優勢、國內市場拓展、企業內部創新等幾方面,暢談紡織企業應當如何挖掘自身動力、規避風險,來迎接變化莫測的2013年。
規避風險早打算
記者:普遍認為高企的棉價是壓在紡織企業身上最重的一座大山,進入2013年,您認為紡織行業的冷冬還將持續多久?涉棉企業如何在市場疲軟及國家宏觀調控條件下規避風險?
李建華:可以說紡織行業的冷冬在短期內很難擺脫。紡織企業身上的大山何止一座,首先,整個經濟環境相對低迷,市場需求增速在放緩,整體經濟形勢就不容樂觀。其次,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去年棉紗價格飆高到4-5萬元/噸,許多企業斥巨資購入,卻在價格回落時,無法降低已經投入的成本,造成產品積壓或收益甚微。除棉花之外,包括化纖、絲綢、面輔料等相關原材料價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另外,我國紡織市場的勞動力低價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勞動力成本逐年走高,同時多地出現紡織行業“用工荒”的現象,嚴重限制了我國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和生產能力。最后,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優勢也被削弱。
針對于目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不定的原材料成本價格,建議企業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多注意,規避風險:一是企業可采取靈活的接單方式,密切關注原材料價格變化,多接短單、小單,盡量避免中長期大單,避免在不可預期的一段時間里成本與收入的倒掛現象出現。二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緊隨市場主流和趨勢,增加產品在設計、創意等方面的價值,相應提高價格,消化部分生產成本。三是加強產品更新換代,在不影響產品質量和舒適度的情況下,增加替代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尋求政府、行業組織的幫助,解決企業購棉難的問題。
記者:2013年,在全球經濟仍不穩定、市場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內銷企業和外銷企業應當各自通過什么樣的定位和戰略布局,來有效的規避風險?
李建華:不論是大中小型企業,還是內外貿企業,高消耗的、污染大的、過于傳統模式化的發展思路已不再適應今天的市場競爭需求,企業需要保持高度的市場警覺性和自我認識、自我更新能力,保持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按照市場需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技術投入,提升產品研發能力;二,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競爭力;三,加速設備更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四,加強溝通與學習,開發多個市場。
創新源于內動力
記者:“轉型升級”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的共同話題,紡織業當然也包括在內。您是否可以從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和儲備等若干角度,具體闡述中國紡織企業應通過哪些手段,來尋找創新的內生動力和成長優勢?
李建華:產業轉型升級,是指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過渡,從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過渡,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過渡,是更有利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模式。產業轉型升級首先是技術進步,提升產業的科技水平、研發能力,同時提高行業職工整體素質,提升行業完善程度,實現整個行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要順利實現轉型升級,一方面,要提高產品附加值。過去我們只是簡單地生產產品,銷售產品,但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這種簡單的運作模式使得很多企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優勢,企業應想方設法從研發、創新等角度滿足市場需求,把握市場脈搏,掌握主動權,引導消費。另一方面,企業要有戰略眼光,以科技為依托,引進先進理念和人才,加強與不同領域的合作。最后,要將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想結合,統籌工業生產與環境發展的協調兼顧,只有企業從長遠角度部署發展戰略,才有可能走得長遠。中國已經奉行了幾十年的紡織業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轉型升級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的必然選擇。
記者:曾有一種聲音提出:“現在是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的最好時機”,您認為全球化給中國紡織品生產企業帶來哪些挑戰,我們又應如何應對?
李建華:在過去的幾十年,紡織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傳統優勢行業,紡織品的出口在所有出口產品中也一直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我國紡織品多以出口代工為主,優勢主要表現在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這種低價競爭力卻在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南亞的一些國家,如越南、孟加拉、緬甸等,其勞動力價格優勢比我國更明顯。另一方面,紡織服裝代工給加工地帶來的環境破壞是顯而易見的,這種以低價和破壞子孫后代生活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是不科學的。我國紡織行業不能始終以代工作為主要發展形式,需要充分認識到國際分工的新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積極改變現狀,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要繼續保持我國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需要我們轉變思路,加快結構調整,在新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上下功夫,提高產品和服務附加值,放棄低價競爭策略。比如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包裝、銷售、宣傳等方面深入探索,建立完善且成熟的產業鏈,注重產品的創新活力、品牌建設、渠道建設以及文化和概念的推廣等等。
產業集群前景好
記者:紡織行業是一個中小企業占90%以上的行業,面對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持續高位等因素,2013年小微型企業的生存狀況是否會繼續惡化?2013年協會將推進哪些工作以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
李建華:從全年的情況來看,紡織行業整體呈現低迷狀態,大企業經營狀況已經很慘淡,何況是小微企業。相對于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沒有穩定的業務,沒有穩定的市場,沒有穩定的員工,面臨更多的市場不確定性和融資方面的困難。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提供給紡織業的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小企業僅占到20%左右。
其實相對于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或者小微企業更靈活也更有創新力,只要政府和社會力量切實關注小微企業,給予適當的政策引導和扶植,就可避免小微企業陷入誕生發展迅速、市場經營慘淡、生命周期短暫的惡性循環。
我協會的會員單位中有許多中小企業為主,除了這些企業參加我協會主辦各種展會可以享受相對可觀的優惠措施之外,我們還以理事會議、舉辦論壇、走訪調查等方式了解和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帶領企業考察訪問,建立上下產業鏈對接平臺,并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各地方政府、地方行業組織溝通,對這些企業予以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
記者:由于原材料價格、勞動力、物流成本上漲,整個紡織產業都面臨利潤空間縮小的難題,服裝、家紡、內衣、戶外這些紡織行業的分支,您認為目前發展平穩、較為樂觀的行業是哪個?形式最嚴峻的又是哪個?
李建華:我不認為形勢的嚴峻和樂觀是籠罩某個行業的,關鍵還是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采取怎樣的對策和戰略。再嚴峻的環境,各品類都有做的相對較好或者相對不好的品牌。
最淺顯的來說,服裝、家紡、內衣、戶外、夏涼等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之所以出現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等)在逐年的提高;另一方面產品本身缺乏市場競爭力,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各項需求;再者,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辨識度低,企業之間為取得市場份額進行惡性的價格競爭,造成產品檔次不入流,并造成整個市場混亂。
相應的,企業應從自身發展出發,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研發能力,消除自身產品和市場其他產品的同質度,擺脫價格戰略這樣的低級競爭策略。同時,政府監管部門也應積極監督和干預,保證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目前,高陽、安吉、震澤、寧波、南通等地家紡行業的產業集群已具有一定規模,婚紗禮服行業也在廣東潮汕、珠三角地區、蘇州等地出現了重點生產貿易基地,您認為在2013年,紡織行業還將出現哪些產業集群態勢?現有產業集群將會出現怎樣的突破和增長?
李建華:這些地區形成產業集群是具有其區域特征和歷史背景的,高陽的毛巾,安吉的竹制品,震澤的絲綢,寧波的藺草,南通的家紡等,只是相對集中,但不是唯一的產業集群,與我協會主辦的展會合作較多的還包括中山小欖的內衣,汕頭的家居服,東北遼源襪業等。這些產業集群多以生產代工為主,相對來說品牌意識相對欠缺,鮮有知名品牌。我認為現有產業集群應轉變思路,改變單一的發展模式,不局限于產量集群,更要爭取發展成品牌集群。
目前,我認為比較有前景的產業集群態勢是童裝這一塊,浙江湖州織里、福建石獅、廣東佛山環市鎮都有童裝產業基地,按照目前的國內童裝市場的發展進度和行業需求,童裝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善加利用“老”展會
記者:據海關統計,2012年1-8月,紡織品服裝出口降幅進一步加深,服裝和紡織品均下降0.7%,上半年全國40%以上的省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下降。協會將會開展哪些措施,來解決出口市場不景氣給企業造成的經營困難?
李建華:我協會的會員多是內貿型企業,多數并不面臨太大出口市場縮水的壓力,只是少數涉獵出口代工業務的企業受到了一定沖擊。大家知道,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主辦了三個展會:“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中國絲綢交易會”和“中國勞動保護用品交易會”,這幾個展會的參展商也多是內貿為主的中小型企業。我協會借助這幾個展會平臺將企業聚在一起,研究形勢、分析行情,并與展會相結合,針對面臨此類困難的企業想了一些幫扶辦法,如設置專區,設置優惠價格,開設專項論壇等等,給企業傳遞政策和新的發展思路。
對于有意向從外貿向內貿轉型的企業,我協會會盡力牽線搭橋,推薦經銷商,幫助這些企業開辟內貿市場。當然對于慣于做外貿的企業來說,做內貿幾乎是全新的事情,要處理好設計、品牌、渠道、庫存等諸多問題,我協會可以通過業內交流、專家咨詢、資源整合等方式,對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幫助和指導。
記者:第95屆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將于2013年3月在上海舉行。據了解,“中針會”被喻為內衣行業經濟發展的“睛雨表”。與往屆相比,2013年的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在展覽面積,專業觀眾,日程設置上,分別有哪些增長、變化和創新?
李建華:95屆“中針會”同94屆相比,檔期基本相同,選在了展會繁多的早春三月,在一個適合辦展的地點——上海,在一個適合辦展的時間——三月,希望本屆展會能取得和上一屆一樣的圓滿結果。
本屆展會,我們在觀眾招募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加強與各地專業市場的聯系和溝通,邀請多個市場組織代理商參觀展會。另一方面,大力邀請各地商場、連鎖超市采購部負責人參觀展會。
另外,在94屆“中針會”為期3天的展期中,我協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了展商和觀眾的問卷調查,對于“中針會”存在的問題和參與者的建議在會后進行了深度的剖析,并商議對策,在觀眾招募、展商服務、展會宣傳等方面做了相應調整和改進。
95屆展會上,大家會更多的看到展會和行業工作的密切結合,我協會的家居服專委會、內衣專委會、夏涼專委會都會借此時機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論壇,尤其是家居服專委會主辦的千人經銷商峰會,我協會傾注了大量精力,對其寄以厚望。
記者:“中針會”是個即將邁入百屆的展會,協會擁有的“中國國際勞動保護用品交易會”、“中國絲綢交易會”同樣歷史悠久,您認為展會這種傳統的形式在如今廣告泛濫,電商稱王的時代,能否持續保持生命力?在未來協會將通過何種舉措來實現這一目標?
李建華:展覽會這種形式盡管傳統,但是并不過時,有著廣告宣傳、電子商務等無法替代的作用。
“中針會”的觀眾多是來自各地的加盟代理商、商場超市、專業市場也包括一些生產商。很多人到展會上尋找某些品牌,看其新產品做的如何,公司形象如何,如果某個品牌沒來便會多加揣測。所以企業參展一方面是在展示和宣傳,一方面也是在給行業一個有力的信號和一份信心。展商在展會上尋找招商代理,布置部分區域乃至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是品牌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而對于新企業來說,參展更是一個推廣自身和向優秀企業學習的絕佳機會。
以“中針會”為例,我認為提升展會的生命力,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提高“中針會”的行業影響力和號召力,吸引更多的新老企業參展。多年來“中針會”在很多老品牌之間有著不錯的口碑,但一些新企業、新品牌對展覽會市場很陌生,需要我們多做宣傳和推廣,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中針會”,通過“中針會”的平臺成長和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擴大“中針會”現有的展品類別,吸納更多品類參展。“中針會”現有品類主要涵蓋內衣服飾和家紡家居,并在內衣、家居服、襪品、床品、巾被、夏涼用品等方面相對有優勢,但在文胸、服飾、面輔料、機械、家居布藝、窗簾布藝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今后我們會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產品類別。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