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紡織行業競爭新優勢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伴著黨的十八大“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精神的鼓舞,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實體經濟”導向的指引,我國紡織工業在重重壓力之中邁入了一個蘊藏希望的年景——2013年。 過去的一年,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競爭加劇的新形勢,紡織行業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克服了需求減少、成本上升、國內外棉花價差加大等不利因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持續提高,國際競爭力得到進一步鞏固。這些,來自于行業、企業不懈的努力與勤奮,來自于企業上下逆境求生的執著與頑強,來自于每一位從業者辛勤的汗水與智慧。 時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既明確了我們發展的根本目標,也對發展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預示著我國將形成數量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作為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紡織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然而,我國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紡織工業會形成更大的壓力,因此,我們必須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的發展新動力,構建現代紡織產業發展的新體系,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升、創新管理,依靠節約資源、循環經濟來有力推動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012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落實十八大精神和2013年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科技創新是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核心,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是2013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紡織工業在落實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中,將對行業創新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如在注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創新中進一步加強創新資源的集成應用即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最終實現產業價值的飛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動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紡織行業進入新一輪工業革命期,生產方式有由大規模標準化向個性化、分散化轉變的趨勢,加快推進質量效益,提升品牌創新能力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等,都是重建中國紡織競爭新優勢的根本所在。 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將從“高速”降到“中速”,成本的上漲,資源、環境壓力的增加,今天的紡織業發展與上世紀相比難度加大了。但是,難也并非壞事,難,造就了我們的“倒逼機制”!難,不會縱容我們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這種由世界金融危機引發發達國家消費需求變化所致的變革,倒逼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謀劃布局,在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進軍中必須向“制造服務化、生產智能化、組織網絡化”三個方面挺進。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指出的那樣:“三化”涉及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品牌創新、廣義制度創新等一系列的創新內容,是我們新時期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創新壓力。向產業鏈高端要效益絕不僅僅是研發多增加點投入、營銷多鋪點渠道,而是一系列創新的配套實施。 新的一年,我們依然倡導大企業做實做強,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做出特色,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公平連接、和諧共融的發展體系。這也是紡織強國推進過程中的重要方向。 新的一年,讓我們攜起手來,變壓力為動力,腳踏實地,攻堅克難,努力尋找我國城鎮化機遇中內需市場對紡織品的新需求,努力滿足國內制造體系對傳統產業的新要求;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合作,業內上下齊心協力,一定會將紡織這個傳統產業變成一個創新產業,重構中國紡織業全球競爭新優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