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企業:莫讓“等靠要”貽誤美好明天
過去的一年,企業都在積極主動地按照行業發展和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需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緊密圍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根主線,牢牢把握結構調整這個主攻方向,依靠創新驅動和科技支撐,尋找商機,謀劃新的發展,實現穩中求進。這是主流,也是積極的一面。 不可忽視的另一面就是還有一些紡織機械器材生產企業,仍然抱有幻想,依靠固有的管理模式,僵化的機制,仍然處于等靠要的狀態:在等頂頭上司的布置、安排、指示,等客觀環境和外部條件的變化;靠別人的技術,靠外界的力量;向上級要政策、要項目、要資金。這些情況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也代表著一種傾向,也是一種轉型過程中的自然習慣。 要主動爭取,不能等靠要。首先,要解決思想定位的認識問題。過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企業是政府的附屬工具,可以等靠要。而現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政策引導,靠市場運行,企業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有紡織機械器材工業,不再是國民經濟中的壟斷性行業,而是一個競爭性行業,產品也是靠市場的競爭,而且不受國界、行業的保護,不論境內境外,只要有條件,都可以參與生產,參與競爭。還有,產品品種是否對路,不是上級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資源配置,市場是基礎。還有產品質量的好壞、優劣,不是上級說了算,而是用戶和直接操作者說了算。“紅包一拿,把字一簽,國際領先”的自我封爵現象,今后必然會越來越少,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只能靠產品創造的財富和生產效益來決定。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經濟轉變方式。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們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的主要矛盾、我國仍處于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這“三個沒有變”的精辟的分析,給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使我們的思路更加廣闊。 的確是這樣,我國有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有廣闊的海洋待開發,有碧藍的天空待攻關,凡是有人、有物的空間,都對紡織品有不同的需求,而且還要求有高科技含量的紡織品。除了國內的需求外,還要出口到境外,因此,國內外有廣闊的市場靠我們去開發。紡織行業有光明的前景,紡織品的生產更是離不開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這也是真理。 要主動進取,不能等靠要。從大自然的生存規律來看,雞不僅靠兩只爪到處覓食求生存,而且還下蛋為民生服務。猴子生來沒有人喂養,靠自己在地上和樹上采摘食物維持生計,所以,猴子的腦子、四肢靈活,壽命又長。而豬仔靠別人來喂養,餓了只知道叫,靠主人來喂,吃飽了就睡,睡醒了繼續吃,所以,腦子不發達,壽命又短,只能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道菜。當然,豬也是一種動物,渾身也都是寶,也應當有它的社會生存地位。這個比喻雖然不十分恰當,但是說明要開動機器,動手動腦。因為,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要做工,大腦要思考,手腦不動,就會僵化、就要退化。 主動進取能創造明天的輝煌,等靠要可能貽誤美好的明天。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昔日的大慶人,背靠青天,腳踏草原,靠“兩論”起家、“兩分法”前進,創造了人間奇跡,創出了“大慶精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每一個紡織機械生產企業里,都有千軍萬馬,都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而人是最寶貴的。只要充分依靠自己千軍萬馬的雙手和大腦,加上社會力量的協同,在這個社會里,大有用武之地。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中,創造更好的明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