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染整業困局求變路在何方?
作為全國28個紡織產業基地之一,高明區內的紡織服裝企業數量接近200家,并已發展成較為完善的傳統優勢產業,涵蓋紡紗、織造、染整、制衣等環節的龐大產業集群。 然而,佛山日報記者連日調查發現,紡織服裝企業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共生關系尚未最終形成,尤其是紡織染整環節仍處于相互獨立狀態,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較為顯著。在如今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下,染整業如何發展,已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現狀 染整業“三高一低” 問題突出 在紡織服裝的產業鏈中,染整業是關鍵環節之一。隨著紡織服裝產業的成長,如今,高明已有紡織染整企業23家,均分布于荷城街道。 高明區經濟促進局的調查顯示,因為產業的特殊性,即使相關方面已采取措施,至今仍未能根本消除行業內的“三高一低”問題,紡織染整企業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問題突出。 截至目前,23家紡織染整企業平均投資規模超過5200萬元,其中投資規模超過1000萬元有21家,超5000萬元的企業有7家,占總數的30.5%;投資超億元企業3家。但高投入并沒有帶來高回報。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高明紡織染整企業的納稅總額為3238.7萬元,僅占全區財稅總收入的0.5%。 受國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染整業發展尤為艱難。昨日,記者采訪高明區多家染整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時,他們紛紛表示訂單同比下降2至3成左右。 調查 步履維艱為哪般? 與染整業發展困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以來高明的紡織服裝產業總體卻呈現上升的勢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其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1210929萬元,同比增長4.5%。 為何唯獨染整業卻步履維艱?記者連日調查發現,當前高明紡織染整業發展面臨不少問題,這包括本地紡織服裝產業鏈關聯度低,品牌缺失嚴重致競爭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整體不高及部分紡織染整企業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等。 目前,高明區的染整企業數量不少,但大部分從事簡單加工環節,接單完成染整加工后在外地銷售,與區內溢達紡織、波頓、列度等紡織服裝企業不形成關聯配套,使得大部分稅收白白流失。 同時,企業品牌度不高,同樣影響其轉型升級。高明區紡織協會表示,目前除溢達擁有“溢達牌”色織布、針織面料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并通過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外,紡織染整企業品牌缺失嚴重,擁有自身品牌的染整企業僅特耐、嘉如、匯益等3家企業,“紡織染整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分析 企業自身力量仍薄弱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高明區逐步加大染整企業的整治提升力度,以促進其良性發展,包括規劃建設西安紡織城,加快重點污染源整治等。 在政府的推動下,企業主們也紛紛在努力,他們有的通過更新設備來提高產能、有的通過技術改造來提升產品質量、有的通過實施中水回用來減少污水排放…… “傳統的紡織印染業污染確實存在,但只要肯投入進行技術改造,同樣可實現低投入、高產出。”高明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染整業通過技術創新等,也能實現高效益。 然而,這樣的企業在高明畢竟屬于少數。截至2012年7月底,23家紡織染整企業用地面積達1296.8畝,除溢達紡織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先進的生產設備、強大的科研力量和完善的環保措施外,其他紡織染整企業均屬中小企業,因而難以靠自身力量克服各種問題,私自取水、逃避監管、偷排漏排等現象時有發生。 近日,面對記者的采訪,不少染整業的企業主對如何依靠自身力量進行轉型升級時,基本上是笑而不答。 建議 染整業需融入紡織服裝產業鏈 面對當前轉型升級的壓力,高明紡織染整業突圍路在何方?對此,長期關注高明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佛山紡織業協會秘書長吳浩亮表示,高明的紡織服裝業發展很不錯,但染整業卻遇到各種問題,關鍵是沒融入整條產業鏈中。 “如果染整業能借助當地的溢達、波頓服裝等龍頭企業,融入其中,發展步伐必然隨著整個產業而走。”吳浩亮說,實現此目標的染整業要實行清潔生產、更新設備等,“目前高明大多染整企業的設備相對落后,已跟不上紡織服裝的發展步伐。” 吳浩亮還表示,高明可以考慮打造產業園區等載體,讓染整企業集中生產,實現整體提升。“目前染整企業比較分散,管理也比較亂。” 事實上,為更好地推動染整業,高明區經濟促進局等職能部門也已提出數條建議,這包括發揮龍頭紡織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染整企業融入全區紡織服裝產業鏈;制定扶持政策措施,推動部分染整企業從染整環節向末端服裝制造升級等。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