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需求不振 國內紡織業"謀變"任務艱巨
近來,前有引發人們廣泛關注的國內運動品牌“閉店潮”,后有男裝品牌遭遇庫存高企、利潤下滑的窘境,去庫存已成為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當務之急。除了開拓國內市場的挑戰,紡織服裝業也面臨著出口增速下滑的壓力。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30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為負增長。外需市場再現波動讓紡織業的形勢備受關注。 行業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紡織業回暖的強度還較弱,基礎尚不牢固,表現有投資增速回落較快,新開工項目還在持續減少,棉制品出口大幅下降等。我國紡織業轉型升級迫切。 困難不小機會尚存 低端訂單外流正在加劇,雖然周邊國家和地區尚不具備大規模承接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條件,但國內紡織業深度調整迫在眉睫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一年多來,紡織業的生產、銷售和盈利都經歷了不小的考驗,目前紡織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陣痛期—— 第一,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復雜,紡織業發展面臨的局面較為復雜。第二,紡織業本身在經歷一個深度調整。一方面,過去很多年紡織業依靠規模擴張獲得高增長的傳統模式急需改善;另一方面,作為具有勞動力優勢的傳統行業,紡織業正面臨著資源環境瓶頸以及要素成本的快速上漲,導致訂單外流至周邊國家和地區,而價值鏈高端又尚未完全建立起來。 自2012年9月以來,隨著內需的穩定增長,企業商業庫存的調整以及上年同期基數的降低,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稍有回升,但國內外棉花差價仍在擴大,國際市場依然低迷,行業回升的基礎并不牢固。 “面對困難,紡織服裝企業應建立對國內市場的信心。隨著人民群眾對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紡織服裝業所承擔的衣著類消費也將相應有所提升。”王天凱表示。 從我國紡織業發展的實際來看,具備一定實力的大企業目前仍是少數,對于占據行業主流的中小企業來說,相對簡單的訂單式生產加工目前正面臨一些困難。中小企業要擺脫困境,必須在做專、做精、做實上下足功夫。 “前段時間,經過對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調研,我們發現,這些國家和地區目前尚不存在大規模承接我國紡織產業轉移的條件,國內廣大中小紡織企業仍有發展機會。”王天凱表示。 做足準備拓展內銷 企業首先應該把準市場的脈搏,才能“對癥下藥”。外貿型紡織企業轉戰內銷市場,“懂市場”這一課就一定要補上 在外貿形勢遭遇冬寒的當下,如何“掘金”內銷市場成為紡織企業正在面臨的新課題。王天凱表示,近年來,紡織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繼續穩步推進,外部形勢的嚴峻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這一調整升級的進程。 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10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9%,低于上年同期6.2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3.3個百分點,較上半年提高1.0個百分點??鄢齼r格因素,衣著類商品零售實際增速為14.1%,低于上年同期5.6個百分點,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3.5個和1.0個百分點。10月,全國百家大型零售百貨服裝銷售同比增長14.2%,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2.1個百分點。目前,紡織業內銷市場增速基本保持平穩。 “探討外貿型紡織企業轉內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認為企業首先應該把準市場的脈搏,才能‘對癥下藥’。”王天凱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外貿型紡織企業大多習慣于訂單式生產,不需費心考慮市場狀況,只要能夠按時按量完成訂單,生意便可做成。如今,企業轉戰內銷市場,“懂市場”這一課就一定要補上。 第一,相關企業應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產品面向的消費群體,有的企業可以考慮面向一線城市做強品牌效應,有的企業則可以考慮面向二三線城市以及更廣大的農村市場做大眾化產品的滲透;第二,企業應在搞清楚自身加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去思考該與哪種類型的市場消費進行對接,這不僅避免盲目跟風,還可有效避免同質化競爭,最大程度地確保收益。 品牌支撐豐富內涵 建設品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關注品牌文化內涵基礎上,紡織業需要品牌的管理者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動態過程來進行調整 工信部此前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都把自主品牌建設作為我國紡織工業加快科學發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并把它作為紡織強國建設的四大戰略基點之一。 目前,紡織業自主品牌建設在家紡、服裝兩個行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行業內的很多自主品牌正在不斷成長成熟。2010-2011年中國服裝家紡自主品牌調查結果顯示,占行業總數4%的自主品牌企業實現了14.8%的服裝市場銷售額,平均利潤率達到10.1%,明顯高于全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6.2%的利潤率水平。從服裝這一個行業來看,目前自主品牌包括2000多個活躍品牌(國內主要城市,不包括專業市場)、87個中國名牌、262個中國馳名商標;從產品銷售收入來看,1%的優勢品牌企業實現了規模以上企業銷售額的31%;從利潤總額來看,1%的優勢品牌企業實現了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49%。 有關專家表示,建設品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關注品牌文化內涵基礎上,紡織業需要品牌的管理者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動態變化來進行調整。 紡織業一直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在行業面臨困難的時候,創新顯得尤為可貴。在日前舉辦的2012年度“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勵大會上,行業創新的重要性再一次集中體現。到目前為止,該活動已對713項科技獎、372項教育成果獎等進行了獎勵。這些成果對推動紡織行業的結構調整作出了重要貢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