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革新升級要靠“軟實力”
近年來,紡織機械行業經歷著一次次巨大的技術變革的洗禮。首先對于設備的互聯,即面向整廠的設備集成,將設備之間的生產關系進行最優布局,并監控整個生產過程,這樣不僅對生產中品質的影響因素進行質檢跟蹤與工藝改善,并且能夠對能源消耗進行整體布局的觀測并進行優化,能夠面向整個生產而非局部機器進行優化和改善,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其次,越來越多的企業更為看重自身電氣控制及軟件系統的研發投入,例如上海二紡機、中國恒天集團等大型紡機企業就對此提出了要求,并在實際工作中加大研發投入,而這需要一個強大的軟件平臺支撐,因此,他們對自動化開發平臺的完整性和功能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預防性設備維護技術、能源管理技術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紡機企業關注,許多企業為此設定了相關的研發計劃。 著力提升紡機用戶“軟實力” 在國內工業界的各個行業來看,國內企業與國外的技術差距顯而易見。這其中,軟件上的差距越來越成為制約國內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從電氣控制的視角來看,軟件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工藝算法上,國內企業可能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善它,因為很多工藝算法是國外企業花費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積累的,現在國內企業可以通過仿真建模的方式來實現。另一個方面則是在現有系統的基礎上對軟件功能的人性化、易用性方面下功夫,國內的廠商所使用的電氣控制硬件和國外差距是比較小的,而差距很多在軟件上,精益求精地追求軟件細節上的完美,使得機器可以更為智能化,更為考慮使用者的體驗來設計。這兩者算是內外兼修的軟件設計理念,既抓核心算法,又抓外在體驗。 預防性維護讓用戶“防患于未然” “預防性維護”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并不是一個新生詞匯,然而怎么讓用戶切身體會到預防性維護的優勢與收益并非易事。舉一個例子來說,就像我們去醫院體檢一樣,醫生會拿聽診器給就診者探聽心跳頻率、強度等,或者驗血、進行B超等檢測,檢查后,進而給出健康建議。 而預防性維護也恰恰是同樣道理。通過壓電傳感器對設備的機械振動進行監測,然后根據其頻率,可以得知不同的振動頻率和相應的故障有一定的對應關系。通過監測到的頻率,可以提供用戶設備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預警,提示維護人員在設備當機時準備機器的調整,例如:更換軸承、準備相應備件、進行機械的維護性處理等等。 不言而喻,這個好處對于最終用戶來說更為重要。因為現場運行的設備一次故障可能給生產系統帶來巨大的損失,而如果預先進行預警的話,這個損失可能就會被降到最低。對于重要的大型機械設備而言,這方面所進行的投入意義更是巨大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