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生存樣本:如何活下去?如何活得好?
如何活下去?這是面臨高庫存、高人工成本的服裝企業們,急于破解的題。 記者采訪了一些企業,他們正在尋找各種方法,希望不僅活下去,而且活得好。這些方法中,有的是不該鼓勵的,有的是替“中國制造”揚眉吐氣的。 形式一:代加工工廠替網店生產 王先生以前主要做服裝代加工,幫一些國外的品牌做代工。 早幾年,和他打交道的大部分是精品店店主,上海、杭州等地的不少精品店都在他這里拿貨。從2006年開始,有一些網店店主找他拿貨。那時候他并不相信一個小小的網店能夠做得有多大,只是覺得多一個銷售渠道也沒什么不好。 2010年,他發現情況變了,“在我工廠里拿衣服的那個精品店主有20多家精品店,一直以為他是我的大客戶。但到了2010年,做網店的那個女孩子拿貨量就超過那個精品店客戶了,到現在,她的拿貨量已經占我全部貨量的1/3了。” 王先生透露,因為他們是給國外的一些品牌做代加工,以往會將一些尾單貨供給國內客戶,但因為現在網店店主的拿貨量很大,而尾單量畢竟有限,就改直接生產了。他們現在的操作辦法是給國外的品牌加工完衣服后,將生產線留著,轉而給網店店主加工衣服。因為涉及知識產權,所以就在衣服的細節上做些修改,比如加根腰帶、加個蝴蝶結,或把扣子換一下。他說,現在不少代加工的工廠都會以這種方式給網店留生產線。 記者向法律人士做了咨詢,這種方式,其實還是會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是不該倡導的。 王先生還說,除了代工工廠,也有一些小型服裝加工廠會替一些自己打板、設計衣服的網店店主加工衣服。 形式二:不僅包裝自己,還想包裝別人 劉先生在杭州做服裝生意已經好多年了,有自己的品牌。之前做得都還不錯,但這兩年劉先生明顯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其實也不光是我的感覺,我認識的一些做服裝的同行也有這種感覺,現在服裝是越來越難做了。” 劉先生擁有的女裝品牌因為款式和質量不錯,前幾年在縣市銷售得還不錯。他告訴記者,走下坡路是這兩年的事情。“網上購物火起來后,縣市一級的城市也流行網購了,感覺銷售量下滑了很多。因為衣服賣得不好,也損失了部分經銷商,他們開始找新的途徑進貨,開起了網店。” 今年,劉先生琢磨著怎么轉型。“靠著原來的模式肯定是不行了,因為生意不好,工人也不好招,工錢又貴,我們去年就減產了,所以服裝的積壓量不是很大。但照現在這樣的情形下去,估計只會越來越難做,只能看看有什么別的路子可以走。” 劉先生覺得現在去做簡單的服裝電子商務已經趕不上形勢了,他想做傳媒類型的電子商務。 他先打算在公司里成立一個策劃部門,專門宣傳包裝公司的服裝。“我研究了網上那些賣得好的網店,有些款式我看看真的是很普通,料子看起來也不怎么樣,但就是賣得很好,原因就是包裝得好,模特找得很漂亮,照片拍得很好,衣服的文字描述也寫得跟天仙一樣。我覺得現在做服裝,已經不能光光只注重款式、面料了,宣傳、策劃很重要。” 劉先生表示,他的這個傳媒部門已經在籌備了,部分人員已經到位,現在他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等下次訂貨會,估計就可以給經銷商帶去相關信息了,如果做得好,他想幫別的服裝企業做包裝、策劃。 形式三:開網店,但與實體店差異化 納紋服飾在杭派服飾中已做出了些名氣,在行業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率。 “但這并不表示,我們沒有壓力。”負責人周軍鋒透露,納紋在杭州的12家門店,銷售普遍都沒有達到預期增長50%的目標。另一方面,成本壓力也確實在攀升。“兩年來房租普遍漲了50%以上。鬧市區地段的門面,僅僅70平方米的面積,兩年前是20萬元左右,現在已經漲到了三四十萬。而人工工資每年都在漲,這直接壓縮了我們的利潤。” “加上進入高端商場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有新的營銷渠道。”周軍鋒告訴記者,2010年底,納紋把店鋪開到了網絡上,并重新定位了目標消費群。 事實上,通過電子商務渠道消耗庫存的方式,在服裝行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周軍鋒并不贊同。“消耗庫存的確重要,但這樣絲毫沒有競爭力,只會把品牌做爛。我們投資了800萬元,開設了網上旗艦店,但完全是和線下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價格,針對的年齡層要偏低5歲至10歲。” 這樣的銷售模式,令其開設才一年多時間網絡店鋪,達到8000多萬元的年銷售額。“今年6月銷售額同比已經翻一番,今年突破1億是有信心的。” 周軍鋒告訴記者,“實體銷售+電子商務”兩條腿走路,目前來看是行得通的。 “服裝業實體店銷售下滑已是事實。50%的服裝企業通過開拓電子商務的銷售渠道來自救,或者批發庫存給電子商務賣家,或者直接開網店。”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的沈女士坦言。 形式四:以“中國制造”創造海外市場 在眾多的杭產服裝企業中,也有些品牌殺出了一條路,與國際市場接軌,從而對沖了國內與國外市場的風險。 “像江南布衣、秋水依人等早早做出品牌的企業,今年依然保持著30%的增長率。”杭州市經委紡織處負責人介紹,早在2003年,江南布衣已在中國擁有400個分店;2005年,江南布衣在莫斯科成立了首個海外店。之后,這家公司繼續在海外擴張,并在東京、首爾等地相繼開店。2010年,江南布衣在紐約設立了新店。 “進軍東京高島屋、紐約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巴黎老佛爺等在內的國外一線百貨商店……”江南布衣相關負責人倪先生透露,國際市場的擴張將繼續成為江南布衣的主要戰略目標之一。 前些年,“杭派女裝”中的絕大多數品牌都在國外注冊了新牌子,然后再打回國內的市場,而江南布衣的創始人李玲卻依然堅持“中國制造”的標識與品牌。她曾對媒體說,“我能理解他們的做法,當時我們很難進駐國內一線的百貨公司,(如果)有了新的品牌名字,確實順利很多。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很難接受。我怎么去培訓我的營業員?告訴他們我們是國外進口的嗎?這不是在教他們說謊嗎?我認為沒必要花精力做這個事情……品牌的名字,怎么說呢,有點像一個人,承載著父母對他的多少期許,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個人是什么樣的,對于品牌也是一樣。”李玲曾公開表示,也有人勸過她,不要打上“中國制造”,“但有的時候,中國制造也變成了我們的特點”。 如今,“madeinchina”成了江南布衣布局全球時尚的一張具有競爭力的牌,也向人們證明了中國制造的創造力。 ■記者手記 現在慢一點,也許才有時間想想 前幾日的一則消息稱,ZARA一季度的財報顯示:銷售額增15%,為34.2億歐元;凈利潤增長30%,為4.32億歐元。與此同時,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也以395億歐元的身家成為歐洲的首富和世界第四大富豪。而國內服裝業傳出的消息是:全國服裝庫存3年也賣不完。這樣的對比也說明同處一個行業,如果有先進的模式,便能勝人一籌。 一個品牌的成功模式不是單純僅靠模仿,而塑造品牌的路程更需要穩健的循序漸進。有服裝業內人士表示,ZARA模式中的快速物流體系,是支撐其品牌商品快速流轉的重要環節,如果哪天你不把ZARA當做服裝企業,而從物流企業的角度去觀察,你會有機會發現該公司的核心是強大的供應鏈系統,中國企業只求快速復制其“快時尚”的概念,但是卻忽視了其核心的競爭力。 當我們步入商場,常看到大量的本土品牌用著英文商標,動輒稱自己是“意大利”產,有些款式總似曾相識,價格也跟著“產地”翻一番。這或許是塑造品牌和追求快速擴張的一種快捷方便的手段,但并非是打動消費者的不二法門。 一直處于高增長的本土服裝行業,是不是該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的創新點在哪里? 也許像如今這樣的放慢腳步并不可怕,就怕跑得太快,消耗太大,最后摔得也不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