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產業調查:內銷市場能否成救命稻草?
四月,正是一年中最舒適和溫馨的月份。因為那是經歷了單調的寒冬,迎來萬物復蘇的暖春的季節。然而,杭州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并沒有走進這個“春天”,他們中的大多數仍徘徊在“寒冬”里。 在一個春日午后,桐廬羊絨針織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吳洪金領著記者一層樓一層樓地參觀著這家有著二十年歷史的工廠,原本擁擠、喧鬧的裁剪間,稀稀拉拉地只坐著幾個工人,安靜得有些冷清。 吳洪金說,廠房的面積大概有2萬平方米,現在利用率還不到五分之一。干活的工人也從工廠最鼎盛時期的六七百人,下降到目前的一兩百人。“每一個工廠都差不多,接不到訂單、招不到工人。” “實際上杭州地區服裝出口數量從去年就開始下降,只是因為去年服裝出口單價同比大幅上漲,才使出口金額保持增長。”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紡織品檢驗處處長尹東洪對記者表示。 內憂 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 上周末,華娟(化名)在杭州一家商場的HM門店購買了2條牛仔褲,看到吊牌上寫著,“原產地:孟加拉國”,她吃了一驚,“在我的印象里,服裝不都是madeinchina嗎”?事實上,華娟的印象早已過時,情況已經在發生變化。“部分采購商將訂單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甚至轉移到其他國家。”尹東洪說,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是主要原因。 從2008年至今,杭州地區服裝行業勞動力成本幾乎增長了一倍,普通工人月工資從1300-1500元/月增長到2600-2900元/月,如果折算為美元,因為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則增幅接近1.5倍。這直接導致服裝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下降,以至于訂單轉移。 尹東洪說,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已經趨于平衡,這對紡織品行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障礙。“如今的勞動力成本相較2008、2009年已經上漲了一倍左右,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很大程度上擠壓了企業的生產利潤。” 采訪中,多家從事紡織服裝行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達了這一觀點。“農村的務工者變得不愿意外出,他們更愿意在家附近的地方打工,哪怕收入略微少一些也無所謂。”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加劇了產業外遷趨勢。據最近法國紡織品協會公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紡織品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約188-300歐元,比世界紡織業工資最低的國家孟加拉(約80歐元)高出很多,2012年歐洲與中國紡織品貿易會非常艱難。 浙江電子口岸相關人士分析,對于紡織服裝產業,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不僅僅是訂單流失,更會加劇紡織服裝企業外遷的可能性,近期國內已經出現不少紡服企業到東南亞辦廠的趨向。 “企業能不能在杭州生存已經成問題了,”吳洪金說,“我們已經在考察,準備把工廠部分閑置機器遷到安徽,在那邊設一個分廠。” 外患 越南等國成強大競爭對手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浙江省紡織服裝出口僅為18.6億美元,為最近36個月最低,同比下降23.6%,環比1月份下降67.5%。 吳洪金說,即使2008年、2009年,這個時候手上也有三四十萬件的訂單,基本上已經接到七八月的單子了。“今年手上才5萬件還不到,而且做完就沒了。” 更讓他擔憂的是,不僅訂單沒有,就連一件版樣都沒收到。以往,外國客戶下單前,會先期發來設計好的版樣,讓企業照樣做一部分,“試探”一下市場。“其他企業的訂單也是零零碎碎,很顯然,客戶減少了采購量”,吳洪金分析,很大程度上這是外需不景氣的反映。 歐洲經濟持續萎靡影響出口增長,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份失業率升至10.7%,為歐元區創立以來的最高值。歐洲經濟不景氣抑制了其對紡織服裝的消費需求,在剛剛結束的華交會上,歐美客商只占1成多,比上屆分別減少4成多和6成多。 “但也不排除客戶因為實惠,選擇從孟加拉國、越南、巴基斯坦、印度這些國家進貨。”吳洪金說。檢驗檢疫部門相關人士分析,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和原材料價格的居高不下使得很多像H&M這樣的紡織品行業巨頭將市場轉戰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 “孟加拉國的月勞動力成本僅100美元,而杭州的勞動力成本卻高達近500美元。從原材料角度來看,孟加拉國的棉花價格僅在13000元到14000元,而中國的棉花價格卻高達20000元。” 值得關注的是,各種貿易保護主義頻發抬高了出口門檻,新興市場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限制也在增加。另外,印度和越南有望借自貿協定提升出口競爭力。 對策 為一線大牌代工 “學徒工”厚積薄發 該出手時要出手 “我們廠里做的一線大牌風衣,在杭州銷售,標價一萬多元。”浙江新源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唐萬森說,“給一線品牌做貼牌,附加值會高一點,企業成長也快。” “阿瑪尼在全球有多家代工廠家,但我們做的產品在別家就做不了,絲綢產品這是我們的特色。”唐萬森說,“公司的產品都具有一定的工藝難度,因此產品附加值較高,總體呈現訂單款式多數量少的特點。” 在桐廬羊絨針織有限責任公司,吳洪金拿起身邊一件羊絨衫半成品給記者演示“套口”這道工序,“仔細看,要把前片的每一個針口都與后片的針口對齊,等于完全要靠手工織補,一不小心就會套歪。”以最基礎的圓領套衫為例,一名5年以上的熟練工套完整件衣服需要40多分鐘,一天最多套15件,所以人工成本很高,對技術的要求也自然不言而喻。 再比如水洗這一環節,主要是為防止羊絨衫縮水、起球、褪色。用于水洗的藥劑都是國外進口的,1公斤將近700元人民幣,對水洗工的要求也特別高,兌水比率差一點都有可能使羊絨衫的水洗效果大相徑庭、導致退貨。 向一線品牌學習是轉型升級的必然路徑。唐萬森說,貼牌企業轉型升級,創建自主品牌是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貼牌企業在五到十年內轉向自主品牌的建設是相對合理的。“畢竟,貼牌企業的生產、技術、設備等與自主品牌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而由貼牌轉向自主品牌能使企業不再受到其他品牌的價格限制,擁有自己絕對的市場定價權。” 產業配套仍有優勢 嘗試內銷市場 電子商務或成新增長點 唐萬森說,雖然如今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都不斷上漲,但是東南亞市場就此取代國內市場可能性還是極低的。“畢竟,這么多年發展,國內紡織品行業在產業配套方面具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 “去年,越南和孟加拉國的紡織品出口僅占全球市場的4%,而中國卻占有31%。由此可見,我國的紡織品產業特色突出,對未來大可不必太過悲觀。就未來十年而言,這個行業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唐萬森認為,我國的紡織品行業除了具有產業特色外,還具有很強的原材料特色,越南、孟加拉以及印度的40%的紡織品原材料和30%的設備都來自中國。 2011年,新源的銷售額比2010年增長了40%。今年,公司接到的訂單比往年少,但訂單價值高,因此唐萬森對今年的銷售前景仍舊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對增長10%以上具有相當大的信心。 “現在的訂單價錢下降、匯率變動、人工成本上漲,原來五千件的變成三千件,原來三千件的可能只剩下五百件,”唐萬森說,趨勢就是這樣,但這并不代表工廠只能坐著等死。“之前有一個單子,我們通過技術改造,引進單件流的管理,把生產效率提高了兩倍。市場在變化,我們始終要跟著市場走。” 桐廬羊絨針織有限責任公司剛剛從北京捧回“中國服裝成長性品牌”,吳洪金透露,公司已經在摸索內銷市場,和上海一家電子商務企業合作,銷售羊絨服飾,希望彌補外貿市場的萎縮。新源服裝的幾個原創品牌在許多商場也已在銷售。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