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 紡織企業不能承受之痛
對于我國紡織企業,尤其是棉紡企業來說,從2010年9月開始,就坐上了棉價的過山車。棉價從那時開始節節攀升,從18000元/噸一路暴漲至30000元/噸,最高點甚至達到34000元/噸。但是從2011年9月開始,我國的棉價又走上暴跌道路,從34000元/噸一路狂跌至2011年12月份的19000元/噸。 2011年,紡織企業度過的是驚心動魄的一年。2012年,屬于他們的日子依然不好過。春節過后,棉花價格小幅上漲,國內328級棉3月16日報收19572元/噸,229級棉報收20902元/噸。 “過山車”棉價紡企“吃不消” 棉價的大起大落,企業根本無法消化。很多企業目前使用的棉花成本價還在21000元/噸以上,棉價的價差,使得企業的庫存棉每噸要損失人民幣2000元至3000元左右,而一個企業的正常庫存量一般在5000噸左右。這也就導致這一年多來的棉價“過山車”給企業帶來了相當大的財產損失。 與此同時,很多做針織的企業,看到進口棉紗價格低于國內的價格,于是便開始大量采購來自印度及巴基斯坦的紗線。這些成批進入我國的16支、21支低價紗線和初加工棉織品沖擊著我國棉紡企業的生存環境。據江蘇省常熟市的針織企業測算,進口32支純棉紗完稅價比國產同類紗線低約2000元/噸以上,而且目前國家對于紗線進口沒有出臺任何限制性的措施。因此,國外產品給國內紗線帶來的沖擊,使得棉紡企業的心理預期下降,對后市普遍持悲觀態度。 在棉花價格的帶動下,紗線、化纖、羊毛、繭絲和麻等原料價格也出現了劇烈波動,給整個紡織產業鏈的下游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去年甚至出現了整個紡織行業都在觀望的局面。 高征低扣亟待改革 現在擺在紡織企業面前的棉花問題,說到底,其實是稅收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從2005年5月,我國開始實行對1%關稅配額外棉花進口配額征收滑準稅的措施,稅率滑動的范圍為5%~40%。國家還于2011年3月出臺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希望以此來保護棉農的利益,提高棉農的積極性。但是這種政策,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這種對國內棉價起托底作用的政策,使國內棉價高于國際棉價,損害了紡織企業的利益,大大削弱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原料優勢。 而且,自10多年前增值稅改革開始,我國的增值稅制度就愈發地凸顯出其有所欠缺的一面。根據我國現行的增值稅制度,我國棉紡企業在棉花采購時執行的進項稅率為13%,在售出時的產品銷項稅率為17%,17%和13%之間的這個百分差,導致棉紡企業即使沒有實現增值,還是要將購進的棉花按原價賣出,負擔起這種不合理的稅收。這也就導致“高征低扣”現象出現。 必須按市場規律來運作 當然,季節和氣候的影響,也會給棉價的波動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與政策上的制約相比,顯然并不處于核心位置。面對制度上的不合理,江蘇省常熟市的一些紡織企業就曾表示,紡織行業應該借鑒煤炭行業征17%扣17%的政策,以此理順農業與工業連接中的增值稅環節。一些棉紡企業也建議,國家應該采取直接補貼棉農的方式來解決棉農種棉成本高、積極性低的問題,而不是采用工業反哺農業的做法,用紡織工業的損失來彌補棉農損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也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第四屆第三次理事擴大會上表示:“解決棉花問題,必須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來對棉花流通體制進行改革。” 對于國家層面上的政策改革,紡織企業也許無能為力。但是至少企業可以從自身進行改革,以應對棉價大起大落給行業和企業帶來的風險和危害。一方面,可以開發新型纖維,使用化纖等新型纖維替代棉花。江蘇省的一些棉紡織企業,如南通大生、常熟棉紡織廠等,就積極主動地開發各類粘膠纖維新產品,減少對棉花,尤其是高價棉的使用,在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避免了與新興棉紡織企業之間的直接競爭。另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企業可以到新疆去投廠進行生產,利用新疆地區的棉花優勢,在節省棉花成本的同時,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企業對策 江通紡織:重點發展高檔產品 “目前公司主要的原料是以苧麻為主,隨著各類紡織原料價格的上升,苧麻的價格也提高了不少,而苧麻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卻升不起來,再加上銷路也不暢,所以使公司發展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安徽省江通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斌介紹說。 據了解,安徽省江通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安徽省紡織行業第一家氣流紡專業化企業。目前該公司生產規模為年產1200頭氣流紡,主要產品有16支以下的各種規格的氣流紗。 王文斌告訴記者,近些年來,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對企業的影響的確是越來越大。希望國家是否能考慮出臺一些措施,來穩定原材料價格問題。“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原材料穩定了,企業才能安心地發展。” 王文斌表示,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升級,以及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未來公司將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我們目前打算向織造高檔的產品發展,同時也會根據市場的需求發展一些混紡的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歐陽瀟) 華豐紡織:加強管理應對棉價波動 安徽省宿松縣華豐紡織有限公司是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紡織企業。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努力,公司的產品遠銷至國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深受客戶的好評。 由于去年棉花價格的波動,對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本來紡織行業利潤率就比較低,而以棉花為首的原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給公司的運行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該公司總經理田東峰介紹說,目前我國的棉花流通體制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政策。“比如,收儲政策、高征抵扣、滑準稅等一些政策,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面對原料的波動華豐紡織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田東峰介紹說,“目前企業主要是采取加強內部管理和開發新產品以維持企業正常運轉。此外,公司還對一些設備進行了升級和改造,壯大公司的實力。” 田東峰表示,原料價格的不穩定,造成企業成本大幅上升,希望國家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也要有相應的政策,來維護中小企業的利益。“畢竟紡織企業吸納了大量的人員就業,也是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的。”(歐陽瀟) 記者手記
困難再大也要微笑面對 棉花問題,其實一直都是個“老大難”問題。紡織企業頭疼,行業協會頭疼,相信國家也一樣頭疼。雖然滑準稅、增值稅、臨時收儲政策不盡合理;雖然按照計劃經濟的形式買進,按照市場經濟的形式賣出,對紡織企業很不公平;雖然這種讓工業反哺農業的做法,傷了紡織企業的心,但是好在還有解決的辦法。無論是增加混紡纖維來替代棉花使用的做法,還是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做法,對于紡織企業,尤其是有實力的紡織企業來說,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困難雖然存在,但是關鍵還是看企業自身的能力和實力。 對于企業和行業協會提出的直接補貼棉農、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來對棉花流通體制進行改革等有關棉花問題解決辦法的建議,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同。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處長李謹一就曾表示,直接給農民財政補貼的做法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同時他還表示,今后國家發改委會把棉花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去解決。 一方面,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減少棉價波動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也會重視棉花問題,并去著力解決。未來對于紡織企業,尤其是棉紡企業來說,并不是一片灰色,而是美好的藍天。所以,廣大紡織企業也應該用微笑去面對,用努力去迎接。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