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行業洗牌在即 二次規劃先行
2月中旬,2012年行業大調研結束后,楊世濱在總結會上說:“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而且市場形勢將更嚴峻。”具備全球戰略發展眼光,率先走出去的企業擁有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和優惠的政策;而國內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著工人工資上漲、成本走高、融資難等壓力,企業發展嚴重受阻??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大型企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行業有可能出現更多的百億企業、千億集群。在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五屆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上,“行業洗牌”再次被提及,我國針織企業、集群應何去何從,會議給出了答案: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集群亟待二次規劃。 不容小覷的內需市場 201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1225.8億元,同比增長17.1%。大商集團以及百聯集團年銷售更是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年銷售超百億元的百貨商場有幾十家,三四線城市的百貨業也呈現出迅猛發展態勢。 1998年,電影《泰坦尼克號》在中國的票房是3.6億元,占全球的2.4%;2010年,《阿凡達》在中國達到2.5億美元的票房,占全球的8%;2011年,《變形金剛3》坐擁中國11億美元票房,占全球的15%,《功夫熊貓2》在中國有2.5億美元票房,占全球的14%??有數據顯示,2011年每部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平均產出3741萬美元,遠遠超過美國、日本等國家。 針織服裝消費市場的情況又如何呢?楊世濱在報告中給出了官方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05~2011年針織服裝進口價格一路上揚,從1.48美元上升到7.56美元。“我們每年平均進口2.52億件針織服裝,如果每個消費者購買5套,意味著有5000萬人消費這些高價服裝??梢钥闯?,我國的內需市場是非常龐大的。” 在此次會議上,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范艷茹公布的數字更加驗證了中國內需消費市場的潛力。201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1225.8億元,同比增長17.1%。據了解,大商集團以及百聯集團年銷售更是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年銷售超百億元的百貨商場有幾十家,三四線城市的百貨業也呈現出迅猛發展態勢。今年1~2月份,我國百貨業整體運行保持了穩定增長,來自94家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員企業的經營統計數據顯示,百貨實現銷售總額3762億元,同比增長22.2%。 二次規劃聚焦園區發展 二次規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園區內協作效能和展示功能;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成為城市群新名片;形成新的集聚效應,提高區域競爭力,打造新百億、千億強勢集群。 山東嘉祥縣是中國手套名鎮,產品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國家。這個鎮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手套制造加工,該鎮60%以上的稅收也來自于手套業。嘉祥手套行業協會負責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鎮是一個手套產業集群,鎮里有很多村子,做手套的企業都分散在各個村子,該如何集聚?”這其實是目前很多針織產業集群共同面臨的問題:如何形成更高層次的集聚效應?當然,這不只是空間上的集聚,關鍵是資源如何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整合、利用。 “第一次規劃是集群發展優于個體發展,現在是打造新型園區,將各種要素集合在一起。園區發展優于集群發展,這就是二次規劃。”楊世濱說。據中科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正在形成23個城市群,這些城市群內都市圈或大城市數量不少于3個,至少有1個特大或超大城市為核心;人口規模不低于2000萬人,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農業產值比率超過70%;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經濟密度大于500萬元人民幣/平方公里。“城市群的形成意味著競爭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力量的強化投入,可能會產生聚變效應。二次規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園區內協作效能和展示功能;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成為城市群新名片;形成新的集聚效應,提高區域競爭力,打造新百億、千億強勢產業集群。”楊世濱分析道。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的集聚效應比較明顯。目前,該園區開發面積5.7平方公里,擁有入園企業430家,85%以上的企業從事經編及相關產業,園區內形成了原料、織造、深加工、成品等前、中、后道配置合理的產業鏈。該園區經編業經濟總量占海寧市行業總量的70%,約占全國行業總量的20%,是全國最大的經編生產加工銷售基地。該園區企業生產的燈箱廣告布、篷蓋布約占國內市場的70%,經編土工材料約占國內市場的40%。2010年該園區平均每畝土地產值359萬元,人均年產值109萬元,人均利稅5.3萬元,遠遠高于全國紡織行業平均水平。 楊世濱總結說,企業面臨行業新一輪的洗牌和重組時,可以通過調整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盡快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對于承載中國針織行業發展的30多個產業集群來說,要實行二次規劃,形成新的集聚效應,進一步提升集群企業競爭力。 創新品牌運營思維 運營品牌做廣告是免不了的,但讓品牌真正走進消費者的心中,讓品牌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才是最重要的。 3月底的行業三大展會給人們透露了一個更加強勁的信號,即無論是品牌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解決企業在品牌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品牌文化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快速推動企業的品牌化發展?在此次會議上,上海品牌交易中心總裁蘇強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據了解,上海品牌交易中心由國家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中小企業品牌建設示范基地、北京大學中國產權與PE市場發展研究機構共同發起籌建,是針對品牌產權交易的第三方市場,是以品牌的股權、物權、債權以及知識產權等各類品牌屬性的文化產權作為交易對象的專業化權益類市場交易平臺。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品牌化運營需要更多資金的支持,而這也成為上海品牌交易中心的創新之處。在籌建過程中,該中心吸引了銀行、基金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等眾多金融機構,專項成立了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產業基金以及渠道基金,分別投入到不同成長階段的品牌企業,幫助企業健康成長。“上海品牌交易中心具有品牌價值發現的作用,并為企業提供資源整合的渠道,助推產業升級,打造品牌夢工廠。”蘇強說。 記者在與企業交流中,聽到不少企業提及做品牌,走品牌化發展道路。然而,企業對于品牌的理解不盡相同。當然,運營品牌做廣告是免不了的,但讓品牌真正走進消費者的心中,讓品牌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才是最重要的。在市場發展變革中,創新品牌運營思維或將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