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集團總裁談中國化纖行業發展
中國化纖行業正在經歷著由大漸強的歷史進程。在世界化纖業中,中國舉足輕重。然而世界傳媒如何看待中國化纖業的發展?他們如何報道中國化纖的進程?在邁向全球市場的腳步中,中國化纖應該以怎樣的姿態開拓巨大的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競爭意識不強,還是營銷手段落后?本報記者采訪了國際新聞集團總裁KlaasDeWaal先生。 國際新聞集團旗下有《國際纖維雜志》(InternationalFiberJournal),《國際纖維雜志》成立于1986年,目前是雙月刊,內容關注化纖及化纖周邊產業。 記者:世界如何看待中國化纖行業?你們雜志用什么詞匯形容中國化纖產業? KlaasDeWaal: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面對中國化纖行業是一種很復雜的感受,有好也有壞。大約在18世紀70年代90年代,纖維產業開始時,80%的化纖產業在美歐等地;而現在84%的產能在中國,僅有8%在美、歐地區。歐美地區的人們并不喜歡這種喪失了產業的感覺,對此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歐美人發現必須在某些方面作出改變,如質量、技術的創新,非織造布的使用。歐美的化纖產業也發生了轉變,從像現在的中國這樣不斷追求產品的產量轉移到產品的創新,如新纖維、新需求、新應用、高新紡織技術等,很多創新纖維產品已在美國產生。 就化纖產業層面,歐美的生產力確實不像以前那么輝煌,但是一些新的東西正在不斷增長。我們確實感到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日益艱難。 我們雜志對中國的報道中立、客觀,不帶個人主觀意識。我們對中國的化纖產業非常重視,對中國化纖產業的發展進行了詳實的報道。中國人在化纖產業做得很好,正在織造高質量的產品,滿足了世界的需求。 西方是歡迎中國產品的。當我小時候,買的每一樣產品都寫著美國制造,而現在都是中國制造,在美國和歐洲的商場里到處可見中國生產的產品,由于價格較低,很受消費者的歡迎。作為專業的出版物,我們不會給客戶意見,而是提供中立的信息,講出真話。偏見、偏好永遠都不會出現在我們的雜志中。 記者:國外的化纖企業對于中國化纖主要關注哪些問題? KlaasDeWaal:他們很關心什么新產品、新纖維進入西方市場,以及產品的質量管理、檢查,有時中國企業提供的產品不是那么好,一些希望得到好產品的西方企業變得小心翼翼,因此他們很需要這方面的信息。很多大公司的實驗室都在做質量監管,正如一個渠道商如沃爾瑪要對耐克球鞋進行銷售,就會請這些實驗室對產品的面料質量進行檢測,他們會出具檢測報告,但是這些報告不會公開,因為這是保密的。之所以謹慎,是因為客戶真正需要的是產品質量與價格的對等。事實上,由于中國制造的產品比美國制造便宜,人們就會懷疑便宜的商品質量不夠好,然而這是錯誤的,便宜的產品也可以有好的質量。當然,如果沒有完成檢測,產品就不會被人們信任。 記者:您在和中國企業的交流中,有什么樣的感受? KlaasDeWaal:每月,我都會和中國的企業進行溝通,一些是讀者,另一些是客戶。作為一本全球性的專業雜志,我們需要時時更新中國企業的信息。而通過媒體被世界認知,這也是中國企業十分需要的。 記者:您認為化學產業將會從中國轉移到亞洲其他地區嗎? KlaasDeWaal:是的,在未來的20年中國可能會丟失一部分商機,因為很多國家正在發展,特別是在亞洲,如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還有中東地區的發展也很強勢,競爭是真實存在的。正如我剛才所說,目前84%的化纖產業仍在中國,其他國家僅占16%,這個數字是非常巨大的,美國和歐洲都感到很難維持8%,然而圍繞在中國身邊的亞洲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非洲,都在崛起。他們看到了機會,因為他們對化纖產品的需求也在增長。許多中國企業可以生產很好的產品,但不具備很好的商業意識。 正像一些美國企業,不是因為產品不好,而是因為作出了錯誤的商業決定,所以在經濟上會有所損失。但是中國如果不提高商業意識,有可能到2050年,84%的產業占比將下降到50%~60%,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壓力是顯而易見的,我無法預測中國化纖產業的未來,但是我可以說中國將面臨更多來自商業意識的壓力。 好的商業教育、經濟知識的運用、好的市場營銷、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品牌營銷、有策略的出口營銷、長久的商業計劃都可以幫助制止上述問題的發生。品牌需要不斷進行品牌推廣,一些化纖企業不知道如何推廣纖維,那就告訴市場誰是你的合作伙伴,為什么你的產品會獲得他們的青睞,這是中國企業需要關注的。 記者:在您的觀察中,中國化纖行業將會如何發展? KlaasDeWaal:無疑,中國化纖行業將繼續增長,世界對化纖產品的需求量也將增加,羊毛和棉對維持服裝及其他產業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化纖產業未來的發展是很光明的,將強勢增長。我在幾個月前曾看到報告,稱接下來的25年聚酯纖維每年將以10%的速度增長,中國仍是最大的制造商,對中國的競爭將來自韓國、越南、印度,還一部分來自歐洲,也有小部分來自美國,南美也正在變得強大,中國不會永遠是最強的那一個,更多的競爭將出現在接下來的10年。其實做行業老大非常困難,肩負著更多責任,承載著更多壓力。一旦格局發生變化,對于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都是很難接受的。我聽到很多中國大型企業提到壓力很大,這時好的商業意識就很重要,不是說好的產品不重要,而是有價值的商業知識對企業更重要,如長期的合作策略、投資策略等。如果政府支持那很好,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企業將感到非常困難。中國將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不是在如何增長方面,而是在管理方面。 記者:在全球一體化下企業需要做什么? KlaasDeWaal:不斷地營銷,事實上,無論是在中國、美國還是歐洲的企業都有一個機構稱作商業拓展部,這個部門就是挖掘新產品、新創意和新機遇,他們需要對銷售人員進行產品展示,通過營銷將產品銷售出去,這其中還涉及到公共關系。好的關系是第一位的,銷售人員需要知道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向對的人銷售產品,為了支持銷售,品牌需要宣傳和推廣,所有這些項目都是相輔相成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