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行業:追求速度一定要犧牲質量嗎?
多年以前,紡機行業內部就有不少人士不只一次地提出發展模式要實現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話題。雖然時間過去多年了,但實際效果卻一直不能讓人滿意。誠然,某種程度上,轉型沒有成功,或許受制于行業發展的階段和技術水平。但這種模式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成為主流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它確實還有市場。 隨著整個制造業困境的出現,不少人士開始懷疑,正是這種發展模式最終導致了行業的困境。雖然目前難以對這個問題給出簡單的肯定或否定,但異議的提出,不得不讓我們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之前以“速度、規模”為主的發展模式是否還值得推崇? 速度之困 應該說,多年來的速度、規模型發展模式確實對包括紡機在內的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進的作用。但不少制造企業技術人員卻反映,也正是最近10年來制造行業一直在搞產量、搞規模、搞建設工作,因此把很多問題都隱藏了。而隨著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到來,這些隱藏多年的問題開始水落石出了。這些問題雖然千頭萬緒,但以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 制造業低迷,在今年是不爭的事實。水泥、鋼鐵、光伏、風電等行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最明顯的例子是鋼鐵行業,今年的鋼價一下子回到了18年前的水平,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雖然原因很多,但是大多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就是產能過剩。這種過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鋼鐵的消費量不能與產量同比增長;二是一些企業認為產量越大效益就越好,因此拼命追求產量。 曾經造就了經濟神話的光伏產業,今年也有了神話不可繼續的無奈。更慘的是,今年9月,歐盟繼美國之后,正式對我國光伏電池發起迄今最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這使得行業在產能嚴重過剩、超低價競爭、資金鏈斷裂等因素的拖累下,迎頭又遭遇了一個重大打擊,使得行業多數中小企業停產、不少大企業出現虧損。 相對于這些行業的低迷來說,紡織行業的產能過不過剩就顯得更加難解一些。因為這個行業的不景氣有著其他原因,那就是國內外棉價的巨大差距。由于現有棉花管理體制造成的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擴大,極大削弱了紡織業特別是棉紡產業鏈的競爭力。紡織行業發展速度的減緩,又馬上傳導給了紡機企業。無論是主機生產企業還是器材生產企業都感受到了市場的急劇萎縮。 規模之惑 在1998年限產壓錠1000萬錠后,我國紡紗紗錠總數大概是3300萬錠,2006年增長到8000多萬錠,用了8年左右時間;而由8000多萬錠增加到1.2億錠大約用了5年時間。增長幅度大約相同,但增長時間卻幾乎縮短了一半。 河北天倫紡織有限公司駐江蘇辦事處經理張洪全認為,現在行業低迷和近年來的發展速度規模激增有一定的關系,但主要問題還是中國制造業發展到現在,產業結構必須要調整了。而紡織行業這種傳統行業是首當其沖的,在這種大的格局下,紡織企業怎么定位自己的產品和經營方式是關鍵,再靠原來的低成本低檔次恐怕難以為繼。 其實,面臨規模發展之困的也遠不止紡織一個行業。目前,不少領域產能擴張問題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有人將其歸因于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央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但我們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產能過剩在刺激措施出臺前就是問題,并非刺激之后的副產品。信貸擴張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加劇產能過剩,但可能并不是主因。 目前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或者說讓人比較費解,那就是有的企業在開工率不足的情況下仍在大上項目,并且這種現象并不在少數。有關人士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這些企業家得到了某種擔?;蛘咚麄冋J為一定會得到這種擔保。這種擔保就是以產業扶持與產業調控為主要手段的產業政策干預。由此看來,規模發展之惑,確實并不是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行業能夠解決的,或許只有政府、企業、行業同心努力、腳踏實地才能取得真正突破。 質量之憂 曾經有段時間,人們比較推崇“多拉快跑”的生產方式。但這種方式也許在短時間內可以迅速增收,但從長期來看,它的潛在危險很多。紡織、紡機行業能否一直延續這種“多拉快跑”式的高速、大規模發展趨勢發展,這種方式是否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談到這個話題時,江蘇東華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繆定蜀告訴記者,目前行業的不景氣受到了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這是客觀事實,沒有辦法改變。但是,行業的發展現狀也和其發展速度過快和規模過大有一定關系。他指出,有些地區上項目時,一個項目就有三五百萬紗錠的規模,這無形中給生產原料緊張埋下了伏筆??姸ㄊ裾J為,首先,棉、毛、麻、絲這些天然纖維由于資源條件限制,產量也是有限的,因此產能的大幅擴張必然會引起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揚。雖然化纖產量不受耕地面積的限制,但是石油的產量同樣是有限的,并且石油的應用領域也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講,化纖產量也是有限的。因此,速度規模型發展模式已經到了該轉變的時候了。 上海太平洋紡織機械成套設備公司副總經理陳鷹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隨著西方經濟的調整及中國經濟倍增目標的實現,世界經濟總量也不可能無限止的增長,但產業結構的調整是肯定要發生的,因此,靠速度和規格、薄利多銷的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從短期看,這種以速度和規模、薄利多銷的模式仍可維持3~5年的時間,但從長期看這種發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 雖然不少業內人士都認識到了要改變速度規模型發展的方式,但大多企業又表達了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的觀點。因為,目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速度和規模是否過快主要依靠這個企業或這個行業的發展質量來評判。不過,大體來說,速度規模的發展一定要和當前、今后的市場需求相吻合是大多受訪企業表達的共同心聲。 繆定蜀指出,如果是為了速度、規模,產品越做越差,甚至自己做不過來了,找技術不過關的小企業進行零部件的代加工;或者為了降低成本,關鍵部件偷工減料越做越差;抑或產品有了使用客戶,服務態度就越來越差的話,那結果就只能是給使用客戶帶來質量之憂,這樣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不要也罷。 高速發展換擋中速運行的拐點已經來臨了,中檔的發展速度,加上可持續發展的質量效益思路,可能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紡機企業不錯的選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