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家紡叫好不叫座
不可否認,科技一直被視為強國、強企的必備條件。近年來,眾多家紡企業開啟了科技生產線,無論是與學院合作研發科技面料,還是開發功能性家紡產品,都希望在科技市場分一杯羹。然而,部分企業家反映,科技產品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當企業推出一款科技新品,功能、功效是很好的賣點,可以引起很多消費者及同行的關注,然而真正的銷售情況如何?只有企業自知冷暖。作為權威媒體,我們希望能聽取多方意見,給企業以真實的反饋,引導行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家紡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對未來家紡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針對各類消費群體及不同消費層次,進行產品創新,增加品類品種、豐富花色款式,完善產品功能。加大對功能性產品,特別是復合型功能產品研發投入,大力推進功能性產品市場化,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由此,加強研發,增強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各種功能性纖維產品成為家紡行業發展重點工程項目之一。 應規劃要求及企業對市場方向的判斷,近年企業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更注重功能面料、功能性家紡產品的開發。在2012年度“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授獎名單中,約6項家紡項目名列其中;在2012中國國際家紡展(秋冬)上,若干個知名品牌展示了釋放負離子等益于人體健康的家紡新品;專業功能性家紡品牌近年更是在展會上大放異彩,夢百合、諾依曼、賽諾等同臺競技、各顯神通。 然而,與展會上的繁榮相比,功能性科技家紡在現實市場的表現似乎比較平庸,叫好的人多,而購買的人少。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為何消費者看的多,買的少?購買功能性家紡產品的消費者又有哪些消費特性?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部分消費者。 一次性消費緣于效果甚微 在很多消費者眼中,功能性家紡產品與保健用品劃上了等號。在注重健康的今天,消費者往往在開始時對功能性家紡產品的積極性很高,愿意進行嘗試購買,但也許是導購的過分宣傳,消費者對此類產品寄予了過高的期望,而一旦感受不到明顯的效果,他們就會馬上放棄使用,且不再購買。效果不明顯致使功能性家紡產品成為一次性消費產品,很少有人愿意重復購買。 肖女士表示:“我曾經因為頸椎不適用過一個記憶棉枕,但使用中并不覺得舒服,而且沒有明顯效果。” 周女士曾花費300多元買了一個功能枕,但僅使用了一次之后就將其束之高閣,問其原因,她表示:“不夠舒適,似乎只有平躺時使用效果才最好,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在整晚的休息過程中保持一個姿勢。”鑒于此,她也沒有再次購買的意愿。 在接受采訪的消費者中,有過購買經驗的消費者購買功能家紡產品的目的性都非常強,他們急于改善或治療頸椎、腰椎不適等癥狀。而偏高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這也是功能枕比功能床墊銷量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枕頭面積小價格自然便宜不少。 正在裝修的王女士對記者說:“枕頭對睡眠、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最近在特力屋看到有賣特殊功效的枕頭,但是之前有過一次失敗的購買經歷,不知道這類枕頭是否真的如宣傳那樣有效。同一品牌的功能床墊,薄薄一片就要4000~5000元,厚一些的都要過萬元,這樣的價格讓消費者實在難以承受。更重要的是不知道這么高的價格是否能與其功效對等。” 現在的消費者為了改善身體情況、提高健康指數并不吝嗇于消費,而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花費重金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曾經為住院的家人花費500元購買磁療保健枕的夏小姐表示,該保健枕的效果并不顯著,使用不夠舒適,而且宣傳過于復雜,消費者很難了解透徹該產品到底采用了何種原料和何種技術,因此她也不愿再輕易購買功能性產品。 同樣因為沒有效果而不再信任功能性產品的張小姐對記者說道:“現在大部分功能型產品都是概念炒得好,而缺乏實質的驗證,消費者除了購買沒有辦法深入了解并獲得體驗感受。以后除非聽熟悉的朋友介紹,親身體會過此類產品的特殊效果,才會考慮購買。” 在用過記憶棉枕的消費人群里,80%的人最終都放棄了功能枕的使用而回歸到普通的蕎麥枕。具有紡織專業背景的席女士表示,大部分功能枕采用波浪、弧線的造型,其實并不能產生最理想的效果,因為很多消費者并不習慣于這樣的造型。 覆蓋率低致使品牌意識不強 在采訪過程中,大部分消費者都表現出對家紡產品品牌意識不強,多數人不記得所購買產品的品牌,但是能夠記得購買渠道。其中,價格較高的產品通常在商場專柜以及特力屋等家居賣場購得,而300元以下的功能枕均采購于超市或者淘寶網。 一位中年消費者張女士在采訪中說道:“我去年做過一個腰椎手術,手術后醫生建議使用軟硬適中的床墊,幾經比較我購買了日本品牌——法騰的記憶棉床墊,很薄的一層4000多元,雖然價位很高,但是對于專業做健康產品的品牌還是比較信任。”這樣的信任感,源自品牌的高覆蓋率以及消費者曾經的購買使用感受。在北京大部分中高檔商場中,都可以看到法藤品牌的身影,消費者對此抱有“無論有什么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到商家進一步溝通”的想法。而對于那些專柜少,讓消費者“不眼熟”的品牌,他們在購買時都相對比較謹慎,同時很難記住品牌名字,降低了二次購買的幾率。 一直受頸椎不適困擾的陳小姐對記者說:“今年年初,剛剛在三里屯SOHO購買了一對記憶棉枕。那里有一個來自瑞典的品牌——泰普爾。此前,并不知道這個牌子,但是在店內試用后,覺得挺舒服的就買了,一直用到現在,感覺還不錯。”據悉,泰普爾一只枕頭的價格在800元~1500元左右,按大小、功效分類。由于其有獨立的門店,服務態度好,而且使用后感受較好,消費者很容易就記住了品牌名稱。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功能性家紡產品領域存在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情況,與國內品牌相比,消費者更容易相信國際品牌,即便是之前并不知曉的品牌,只要表明身份是來自于歐洲某國的,消費者就愿意花費高昂的價格進行嘗試。 消費者為何更愿意相信洋品牌?“國內品牌質量參差不齊,欠缺規范,我曾在淘寶網上對記憶棉枕進行搜索,最便宜的僅要50多元,而貴的則高達500多元,10倍左右的差價讓人很難判斷它們之間的真偽與區別。”一位消費者無奈地闡釋著“崇洋”的購買心理。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