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紡機:物美一定要價廉嗎?
在與國外設備進行比較時,國產紡機一向以“物美價廉”作為自己最大的優勢,不少紡機生產企業也常常將“性價比高”作為自己產品的最大優點。隨著生產成本的不斷增高,物美價廉還能留給企業多少空間,產品價格展還能打多久,都是目前值得我們反思的一個問題。 價廉是賣點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物美價廉是大多消費者的偏好。今年11·11購物狂歡節天貓和淘寶支付寶一天的銷售總額達到了191億元就是一個典型的消費者對價廉產品偏好的例子。 今年,對于許多紡機和紡織企業來說都不太景氣。而正是在這種不景氣的情況下,一方面,紡機設備的“價廉”對用戶企業來說,比平時具有更大的誘惑力;另一方面,紡機企業為了賣出產品,也會更多采取價廉、促銷等手段銷售自己的產品。 天津寶盈機械公司在日前舉行的虎門服交會上展示了大懸梭多針縫機、高速噴墨繪圖儀以及自動鋪布機和繡花機等最新設備。公司總經理夏小坤表示,為了促進虎門當地服裝企業設備更新,他們的設備進行了打折出售,而且還可以讓客戶分期付款。 不僅國內的紡織企業對價廉的紡機感興趣,不少國外客商也對價廉紡機表示出巨大的興趣。比如,今年10月下旬在義烏召開的第18屆中國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上,不少外商在詳細了解相關機械的性能后,直接進行了下單訂購。部分參展企業代表介紹,綜合來看,報價在10萬元以內的機械最受外商青睞。諸暨一家生產繡花機的工廠——駿斐機械公司帶了3臺樣機,在展會第一天,就有兩臺被客戶相中,分別以9萬元和11萬元成交。“展會一結束,客人就取走。”該公司參展代表說,兩名采購商來自中東、北非。兩天下來,前來看樣機的采購商不少,相當一部分都為國外客戶。 駿斐機械公司負責人趙立軍在第一天就接待一名長駐義烏的敘利亞客商,他老家的一名客戶委托他在中國采購一批繡花機及布料等,準備帶回國生產、加工工藝品和日用品。商談半個多小時后,雙方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價廉物不美 當前無論是紡織行業還是紡機行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由于某些領域準入門檻比較低,于是出現了大家一擁而上紛紛投資上項目的現象,懂行的、不懂行的都開始生產某種紡機、器材。這樣,雖然產品價格是比國際知名企業的產品便宜了不少,但質量無形中也差了不少。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有些紡機、器材生產企業本身對機械制造就不太明白,更不用說精通紡織工藝、流程了,這樣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對于用戶企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于是乎出現了紡織企業成為了紡機、器材企業產品“試驗基地”的現象。不少產品的升級換代往往是紡織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摸索、改進成功的。 這也再次說明了,某種意義上物美價廉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追求結果,但真正達到和實現這種目標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至少目前,這個目標在紡機行業還沒有完全實現。甚至在不少紡織企業技術人員的眼里,國產設備就是價廉物不美的代表。 隨著東南亞等地區對中國紡機采購的增多,原來的中國紡織品采購客商開始購買設備,在國外雇傭工人,自己進行紡織品生產現象也逐漸增多。這無形中加大了紡織企業產品出口的壓力,如果相關企業無法快速更新產品,很容易丟失現有訂單。面對這些狀況,紡機制造企業需要通過不斷研發,制造出更加具有附加值和技術含量的機械產品,以便更好的滿足國內用戶企業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打開更加廣闊的國外市場、提升企業銷售利潤。 太平洋成套設備公司副總經理陳鷹告訴記者:“從全世界的范圍來看,中國的紡織機械設備目前仍具有物美價廉的優勢,但隨著世界一流紡機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在中國實施本土化生產,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后這個所謂的優勢將逐漸消失,我估計這種優勢留給中國紡機企業的時間最多也就5~6年的時間了。” 物美價不廉 相對于國產設備“物美價廉”來說,國外設備可以稱得上“物美價不廉”。但正是這種“價不廉”的設備卻在今年行業總體不太景氣的情況下,依然有著不俗的表現,比如,印度朗維的細紗機、歐瑞康紐馬格的化纖設備,今年的銷售仍然紅火得讓人有些眼饞。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國內一些中高端用戶企業對于國產設備并不買賬。 在談到這個話題時,太平洋成套公司副總經理陳鷹說,目前國產設備的“物美價廉”和國外設備的“物美價不廉”無論是“物美”還是“價廉”都不是同一個含義,中國企業在物美方面還遠沒有做到國外企業的標準,所以國內中高端用戶企業要提升企業裝備的先進性,不買國產設備的賬是肯定的。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正是由于對“物美”和“價廉”問題理解的不同,才出現了目前國產設備技術多年難以超越的現象。江蘇東華紡織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繆定蜀認為,目前國產設備實現物美價不廉的時機還遠未到來。一方面,目前紡機設備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紡織行業對高端設備的需求不高;另一方面,不能否認,國產紡機關鍵部件和電氣系統技術不足也制約了紡機設備的發展。他強調,其實國內紡機企業也未必都要去做物美價不廉的產品,因為用戶企業有大中小之分,產品檔次有高中低之別。用高檔設備去生產低檔設備,會出現“大馬拉小車”的局面,是不符合當前發展現實的。 同時,他也指出,物美價不廉要看什么類型的設備,比如高速精梳機、自動絡筒機、帶勻整的高速并條機等高性能、高技術、自動化程度高的這些設備,目前國內用戶企業還是在大量引進設備,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國產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還是達不到國外同類機型水平。 河北天倫紡織有限公司駐江蘇辦事處經理張洪全認為,選配設備是否符合“物美價廉”的標準,重要的是要和自己的產品緊密結合,不同廠家的產品定位不同,應根據自己的產品特色來選擇最適宜自己的設備,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要選擇物美價不廉的產品,適合自己的設備才是最好的。 一線聲音 物美價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紡織企業和紡機企業的技術人員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太平洋成套公司副總經理陳鷹、江蘇東華紡織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繆定蜀、河北天倫紡織公司江蘇辦事處經理張洪全等。 用戶對物美價廉產品的要求是什么? 天倫紡織公司江蘇辦事處經理張洪全: 江蘇東華紡織公司高級工程師繆定蜀: 近幾年,國產設備確實在不斷進步。比如,江蘇東華紡織公司在兩年前開始設備改造,基本以國產第兩代設備為主。國產設備進口設備自動化程度也很高,萬錠用工由過去的100人降到40人,成紗質量基本保持在Uster5%~25%的水平。 我認為國產設備物美價廉的標準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設備一定要經久耐用,經得起24小時運轉、高溫、高濕條件的考驗;設備的磨合期要達到國外標準達到1個月以內,國內目前一般在3~6個月;維修方便,不須平車,只需要加油;說明書完備;自動化程度高、效率高、能耗低、機械加工精密化、設備裝配整體精度高、診斷功能網絡化;價格可以控制在同類設備的50%~70%。 太平洋成套公司副總經理陳鷹: 轉變這種發展方式關鍵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行業協會組織要有針對的產業轉變進行具體的指導及企業有自身發展轉型的需要;另一個方面就是政府要嚴格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來促進企業的轉型發展,對技術水平領先的企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技術低下的企業要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真正實行優勝劣汰制度。
“物美價不廉”在國內是否可行? 太平洋成套公司副總經理陳鷹: 目前,中國紡織機械企業主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是歐洲一流的紡機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具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且技術水平較高。因此,中國紡織機械制造企業企業在短時間內要實現“物美價不廉”的發展模式是不現實的。 不現實的主要的困難在于發展基礎薄弱,難點是創新創能力比較差。而要徹底轉變中國企業的發展方式,最終還要靠技術創新。 江蘇東華紡織公司高級工程師繆定蜀: 我認為國產設備物美價不廉涉及到品牌問題。這主要與目前國內機械制造水平總體不高,工藝、材料、電器配套存在差距,以及用戶企業固有的對國產設備的偏見在短時間內還難以改變,這個觀念的轉變需要經過知名企業考驗和使用才能實現。 因為國外設備確實做得好,同時又有品牌效應,因此國外設備價格一般要高出國產設備一倍以上。但由于目前紡織企業利潤微薄,如果投資進口設備,回收期要超過8~10年,風險比較大。因此國內用戶企業全部選用物美價不廉的產品也不現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