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如何實現困境突圍?
不久前,一位從業17年的浙江服裝企業負責人攜產品參加第112屆廣交會。在他看來,“風光不再”是對紡織品出口最貼切的形容。在一向被視為我國外貿風向標和晴雨表的廣交會上,以紡織等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曾是我國外貿出口的主力軍。而今,這位負責人卻感慨,紡織產品出口高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訂貨市場表現乏力的背后,是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空前挑戰:傳統出口市場受經濟發展放緩的影響需求不振;原料價格波動對企業經營造成巨大壓力;勞動力要素上漲帶來成本居高不下;企業開工率降低、產品庫存增加、市場通道滯阻。 行業處于困境,尤其是中低端產能正面臨越來越突出的訂單減少和產能外移挑戰。具體來說,受到國際市場萎縮和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競爭的雙重沖擊仍是主要原因。如何在優勢漸失、利潤漸薄的大環境下,實現困境突圍? 首先,應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在比較優勢逐漸喪失的情況下,紡織服裝企業不能再以“價低量大”拼市場,而應積極轉變到提升產品文化內涵、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上來。例如,三季報中表現搶眼的本土男裝品牌,經過多年的品牌培育,以七匹狼、報喜鳥為代表的品牌男裝已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清晰的市場定位,在商品結構、設計和質量等方面的逐步加強,使這些品牌男裝的知名度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在如今行業整體業績不景氣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并不奇怪。另外,一些家紡企業則通過采用新材料、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不僅有效應對了訂單下滑,還在提高產品報價的基礎上實現了整體利潤的增長。 其次,要有效控制成本。一是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原料成本。近年來原料棉花價格跌宕起伏,對紡織企業影響極大。如何才能不被原料卡脖子?一些企業開始動腦筋“向上”求解。山東如意集團打算收購澳大利亞棉花生產基地80%股份,另一些企業則在國內建立棉花生產基地,從根本上解決用棉難題。二是向外轉移,分解高成本壓力。在勞動力、土地、資金等成本持續高企的情況下,主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向周邊國家及國內中西部地區轉移部分生產線也成為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正在實行的轉型策略。 再次,要合理布局、做好開拓內需市場的“賽前預熱”。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一直是紡織服裝行業看重的希望所在,尤其在出口持續下滑的當下,“轉頭向內”更需企業下足功夫。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需求增長的總趨勢不會改變,雖然經濟周期會影響到產品消費,但總的需求會隨著經濟好轉而日漸起色,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應保持信心。同時,更需企業研究國內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研發和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