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是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目前,無論產業規模、技術還是價格,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紡織產業能和我們國家抗衡。
在如今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重慶發展化纖紡織產業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紡織不但不是“夕陽產業”,而且應該是“朝陽產業”,其產品將會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11月21日,2012中國(涪陵)聚酯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及產業轉移論壇在涪陵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緊緊圍繞當前化纖行業經濟發展的特點、走勢以及行業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化纖紡織產業發展究竟面臨怎樣的挑戰?為何向西部轉移?重慶發展化纖紡織產業有何優勢,前景如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在接受記者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如今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重慶發展化纖紡織產業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發展現狀
中國紡織業競爭力沒人能抗衡
記者:紡織產業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您如何評價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現狀?
高勇:首先,紡織產業是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目前,無論產業規模、技術還是價格,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紡織產業能和我們國家的抗爭。我曾經和美國紡織產業聯合會談判的時候,對方會長曾這樣形容“中國的紡織產業是大象,美國的紡織產業只是小狗”,我們的競爭力是世界公認的。
其次,中國的紡織業已經不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F在還有人聽到發展紡織就以為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F在,除了服裝制造還需要縫紉機一針一線縫出來之外,其余很多產業都實現了自動化。像紡紗織布、印染都已經出現了全自動化車間。過去紡一萬錠紗需要300人,現在只需要16個人,紡紗車間根本看不到人了。
外需下降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加劇
記者:中紡聯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1926.93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04%。繼續面臨外需疲軟、訂單轉移明顯及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困難。您認為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有哪些?
高勇:這背后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國際市場低迷。過去20年,我國紡織產業每年平均增長量都超過20%,而今年大概是零增長,這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第二次沒有增長,上一次是2009年的金融危機,使我國紡織產業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今年國際市場需求下降,美國和日本還有2%~3%的增長,歐盟國家則是百分之十幾的負增長。這是國際市場低迷,造成我國出口總量的下降。
其次,國際市場低迷和歐債危機引發了我國國內消費需求信心的不足。現在中國老百姓兜里的錢多了,但是不敢消費了,造成我們內需增長比前幾年低。過去紡織品消費占社會消費零售總額21%以上,今年上半年開始陸續下降到17%,到9月份只有14%,內需的信心不足也造成紡織產業銷售額的下降。
第三,化纖紡織產品規模發展過快,造成了競相殺價、惡性競爭。特別突出的產業有滌綸長絲,今年6月份,協會召開會議,要求主要企業減產10%,6月份以后價格就基本穩定下來。
有數據顯示今年紡織產業利潤率下滑了52%,事實上是去年的效益實在太好了,造成今年利潤率出現數據上的大幅度下滑,但今年并非紡織產業發展最壞的年頭。
產業未來
應用廣泛紡織業是“朝陽產業”
記者:目前,人們更重視發展IT等高新技術產業,紡織則被看作附加值不高的落后產業,甚至被稱作“夕陽產業”,您怎么看?
高勇:發展化纖紡織產業,對國內很多不熟悉這一行業的人包括部分政府官員,都存在一些誤解。
現在的紡織已遠遠超越了過去解決人類穿衣蓋被、遮羞保暖的概念。紡織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食物、喝的飲用水都和紡織有關。比如飲用水的過濾設備就是使用化纖紡織纖維來過濾。今后,人類要解決淡水不足的問題,需要依靠海水淡化,而現在我國幾個大的海水淡化公司,使用的設備都用到了化纖紡織材料。
實際上隨著科學的發展,各種學科逐漸交叉,可以說我們現在所有的高新技術在紡織領域都有體現,而且紡織本身也涌現了很多高新技術。因此紡織不但不是“夕陽產業”,而且應該是“朝陽產業”,其產品將會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纖紡織將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記者: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并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您認為發展化纖紡織產業對建設“美麗中國”會有哪些積極作用?
高勇:有的人認為發展化纖紡織產業會造成環境污染其實是誤解。如果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技術的確會在排水、排氣等方面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但現在有了規范的管理和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已經基本解決了。
發展化纖紡織不但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在城市建設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中國紡織工業看,紡織的三大領域包括服裝、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其中,產業用紡織品的比例在日本和德國超過了60%,美國超過40%,中國剛剛達到20%。比如建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水庫大壩用到的土工布,建筑用的膜材料,醫用的人造皮膚、人造血管,甚至火箭的整流罩,這些都是“織”出來的。因此發展化纖紡織產業將對“美麗中國”的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重慶機會
承接產業轉移創新是關鍵
記者:從中央鼓勵紡織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到企業自發向中西部轉移,您認為原因有哪些?重慶在發展化纖紡織產業上有哪些優勢?發展好化纖紡織產業的關鍵點在哪里?
高勇:中國的紡織業過去是出口拉動型,產能都集中在沿海地區,特別是集中在廣州、浙江、福建、江蘇、山東五省,這幾個地方的產能超過了全國總產能的85%。這是因為沿海地區信息快捷、交通方便、港口鄰近。
現在,我國紡織產業由出口拉動型變成內需推動型。這使得產業向需求集中的地方轉移,而從制造成本角度講要向制造成本低的地方轉移。這兩個原因使我們必然要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而西部地區肯定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現在成都已經形成了服裝制造和家用紡織品制造的規模制造,這就是需求,這些制造需要原料,不光是棉花,還要大量的化纖。因此,重慶就可以涪陵的蓬威石化生產的PTA原料,配套滌綸纖維生產企業,形成一個大規模的原材料加工基地,這樣在西南地區就有了一個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極具競爭力的紡織產業鏈。
如今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重慶發展化纖紡織產業是一個絕好的契機。重慶發展好化纖紡織產業的關鍵就是技術創新,現在重慶已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東部企業已經有了很先進的紡織技術,但重慶不能依靠“拿來主義”,一定要技術創新,比東部更先進才能更具競爭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