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的警示
瑪雅預言,真正的價值不在于是否能夠預言成真,而在于其警示作用———即人類必需時刻對自身的生存環境保持警醒和敬畏,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服裝業亦是如此。 “做大”不如“做精、做專” 隨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勞動力短缺,廉價制造已然結束,服裝行業進入了高成本時代。過去通過提高產能和廣鋪渠道實現“做大”目標,已經不再是解決一切的良方。稍有不慎,企業“大而不強”的弊病就會呈現出來,掉入“增收不增利“和“高庫存”的泥潭。 隨著消費觀念日漸成熟,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正形成更多的細分領域,不僅有傳統的男裝、女裝、休閑裝、運動裝、鞋……,也有專門針對單一領域的專業化發展,例如高爾夫服飾、嬰童用品、戶外用品、動漫產品等等,甚至也會出現PRADA這樣做品牌服裝的也銷售手機的“跨界”現象,這種“做精、做專”是在深刻理解特定消費群體需求和變化的基礎上實現的,既滿足了個性消費需求,也適應多樣化的市場,賣的不僅僅是產品,更賣的是時尚、創意和文化,其品牌溢價自然會很高。 競爭力在于創新 短短三十年,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不過,幾乎所有國內品牌都是在國際品牌的影子下成長起來的,模仿是發展的必經之路,不僅在服裝業,其他如高技術、互聯網等領域都是如此。在高速而粗放的發展時代,這種模仿是有效和快捷的,而進入到的品質生存和品牌成長的新時期,一味模仿的模式恐怕就難以為繼。 表面看,品牌服裝的運營模式和方式大同小異,但是細處比較確是千差萬別,甚至是難以復制和模仿,這也導致了市場競爭雖然很激烈,但是這種競爭和其他領域的也有所不同,并不是完全排他性的競爭,存在共生甚至共贏的條件,即便是競爭對手倒掉,也并不會給自身成長帶來多大機會,很大程度上這種競爭是自我競爭。 因此,打造核心競爭力、塑造優勢品牌、提升企業價值,關鍵還在于自身的創新能力,是否能把握趨勢變化,是否能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是否能更好傳遞文化內涵。這種創新并不是指商標和專利的數量,關鍵在于模式的優化和效率的提高,能夠不斷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有些方式也不妨稱之為“微創新”。而在消費需求把握、品牌文化內涵傳遞、渠道擴張深化等方面,國內企業有著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利用網絡構建高效供應鏈 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普及,讓眾多民營實體書店趨于沒落,也讓曾經輝煌一時的中關村趨于沉寂,同時也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傳統服裝產業的格局和規則。10億元的銷售額對很多服裝公司而言,是十年二十幾年都難以跨越的目標,而對服裝類電子商務企業而言,可能也就是短短三五年的事情,甚至在一些特別的促銷日里是一天就能的實現的業績。雖然電子商務也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但的確是服裝企業繞不開的話題。 對于類似ZARA、H&M這樣的快時尚企業,設計更多、產品更新快、更有時尚感,從設計到定位制版、從生產到物流倉儲、從銷售到需求反饋,都是在高效的數據分析基礎上實現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于后端的應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可以預期是,未來所謂高科技的電子商務企業會更“傳統”,而傳統的服裝公司也會更“技術”。應用新技術、實現高效率,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帶來經營管理思路與設計生產銷售方式的極大改變,企業不能被動適應,而是要主動應變、積極求變,推動自身的變革發展。 三四線城市將成為消費主戰場 受中國城市化建設進程和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雙重因素推動,中國城市服裝市場特質顯現分化趨勢:一、二線城市繼續扮演領導者角色,而在中國三、四線城市,平價時尚大行其道,品牌博弈愈演愈烈。中國三、四線城市成為國際品牌和國內一線品牌“渠道下沉”的必爭之地,更是中小企業安身立命、吹響轉型升級“集結號”的根據地;品牌博弈帶來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快速傳播和消費理念持續升級,是內需市場規模和結構的裂變、提升。毫無疑問,中國未來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全球商業競爭的角斗場,而數量龐大的中國三四級城市必將成為中國品牌和世界品牌爭霸的主戰場。 用資本利器實現跨越發展 資本市場有著繁雜的規則體系,企業能否上市、是否成功,關鍵在于兩方面,一是規范性,二是成長性。所謂規范性就是按照資本的“游戲規則”,系統解決處理歷史沿革、公司治理、獨立性、信息披露、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既要合情合理,也要合法合規;所謂成長性則是指不僅過去要盈利,未來仍然能保持盈利,商業模式、品牌運營、營銷渠道等方面如何發展才能支撐未來的成長,買股票就是買未來,很大程度上成長性優劣就決定了上市時企業股權的價值。 當前,中國資本市場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有關新股發行、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乃至券商的自營、投資和經紀業務,乃至股權投資和基金管理,再到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和“新三板”的場外交易市場建設,都在調整和變化,資本市場的規則大變,這也意味著過去所謂成功經驗在未來有可能不適用。 上市是發展的新起點,而非終點,企業計劃進入資本市場,就要做好思想、人員和資料等各方面的準備,深刻理解規則變化,強化資本戰略意識,能夠系統化、全局性、長周期的思考和布局,不能“臨時抱佛腳”,更忌“帶病闖關”,要做好上市前、中、后不同階段的工作,既要規范上市前運營管理,也要考慮上市中的定價策略,更要布局上市后的市值管理。 “拐點”之下,有條件思考價值創新的企業家都是“過去”的成功者,未來要實現更大的發展和突破,就需要有新思路、新思維,這也是發展和變革的原動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