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纖維:笑到最后的自信
麻纖維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纖維,其使用史幾乎和人類的文明史一樣悠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麻纖維以其天然、環保的特性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10年前,曾經困擾麻紡行業有兩個80%:一是我國麻紡織品出口80%為初加工產品,成品所占比重較少;二是麻紡設備80%是上世紀80年代裝備的,極不適應新型產品開發的需求。如今,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以服裝、家紡產品形式出口的麻制成品的比例逐年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企業出口的重心發生了轉移。在麻制品加工機械方面,梳麻、切麻等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提高,為加工麻織品專用的無梭織機和自動絡筒機的數量成倍增加,新裝備研發步伐加快。如“新型苧麻工藝技術裝備”課題論證也于9月舉行,相信不久的將來即可裝備麻紡企業,以此改變我國苧麻設備長期落后的局面。 以“中國國際亞麻時尚大會”為契機的麻時尚活動,正與品牌相結合,發揮著推動麻紡行業產業升級的作用。由麻紡織行業組織牽頭制定的亞麻行業開拓內需市場方案的出臺,為進一步開拓內銷市場,變被動為主動指明了道路。但毋庸置疑,麻紡行業要真正找回自信,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業內有關人士指出,推動中國麻紡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恢復它的時尚面目將是不二選擇。麻纖維制品本來就很時尚,高貴、典雅、綠色、天然是它的本質特征。只是這幾年關注它的人少,加之價格較貴,影響了其發展。應當指出,中國麻紡行業是一個具有比較優勢的國際競爭性行業,石油的最終枯竭、棉花價格的波動,方方面面給麻紡行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當前,面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國內市場的機遇,進一步引導天然、綠色、健康、時尚的麻時尚潮流,加快麻紡行業的發展,是重塑麻時尚的最好時機。中國麻類資源豐富,麻文化歷史悠久,宣傳麻產品,展示麻文化,開發麻纖維新用途,振興麻產業,應當成為當前麻紡企業的突破口。新的時期,用科技手段攻克麻紡脫膠、加工的關鍵性難題,提高麻纖維可紡性能和工藝水平,形成多樣化的麻產品,將為麻紡產業找到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特別是加強麻產品的科普宣傳,讓麻產品成為時尚人士喜愛的紡織品,是實現麻織品突破瓶頸的重要一環。 知道“絲綢之路”的人很多,然而還有一條“亞麻之路”卻被人們長期忽略。那是中世紀歐洲與古代中國之間的一條通衢之路,西起古羅馬帝國,經過法蘭西、阿拉伯、俄羅斯等地,東到古代印度和中國中原及江南地區。沿著這條亞麻之路,中國麻紡行業與世界各國開展貿易、文化交流,由此發展壯大。“亞麻之路”的輝煌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回憶中,續寫“亞麻之路”的新傳奇是麻紡人應有的擔當。 記者近日獲悉,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將率30多家骨干企業到國外參展,加強與國際麻紡行業間的交流,了解國際麻紡形勢,探討行業快速發展模式。俗話說“好飯不怕晚”,麻紡行業盡管企業規模小,在產量、產值上不如棉紡、化纖行業,但它經過多年的發展,后發勢頭強勁。特別是麻紡行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不與糧棉爭地的“三地”戰略,緊扣環保主題,致力于打造麻類區域特色和開展的創建生態麻園基地等系統工程,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其意義深遠。麻紡行業一定能笑到最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