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行業:翻天覆地 成就未來
技術進步 棉紡行業是傳統行業,也是應用各種高新技術的重要行業,科技的進步有力推進了棉紡織技術的發展。10年來,棉紡行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大了提升技術裝備、淘汰落后的產能的力度,品種更加豐富,產品質量、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推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安徽華茂集團一直注重產品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品種的開發,在積極開發純棉、滌棉品種的基礎上,企業先后開發出差異化的麻、毛、絲、羊絨、竹纖維等品種。據統計,僅2011年,企業就開發新品種1249只,紗支達到330s。僅今年1~8月,就已開發新品種984只,新產品的年產值始終保持在50%以上,實現了精品化和品牌化。特別是通過不懈地努力,2011年開發出的600s純棉特細精梳紗,標志著安徽華茂集團技術水平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設備改進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機械設備的支持,棉紡織企業廣泛應用先進裝備,新型梳棉機、全自動絡筒機等一系列設備的更新,改變了棉紡企業工人來來往往、棉絮亂飛的臟亂工廠環境,機械化程度的增加,用工人數的減少、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昭示著棉紡行業10年來最真切的變化。 技術更新改造,淘汰了落后裝備,廣泛采用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及高速、大卷裝等先進裝備,不但減少設備配臺,減輕工人勞動強度,而且顯著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國內先進企業無錫一棉萬錠用工由過去3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25人,創出了全國棉紡織企業最好的用工水平,勞動效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設備的進步,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益,企業生產車間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過去,濾塵打包工又臟又累,在紡紗廠是沒人愿干的工種,現如今隨著企業的發展,山東流云紡織有限公司投資數十萬元,把人工喂入式的老式打包機全部換成了管道喂入自動出包式的臥式液壓自動打包機,大大減輕了打包工的勞動強度,改善了生產環境,使得濾塵打包工也可以干凈輕松?!?/p> 質量提升 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一直視質量如生命,公司始終堅持追求“產品質量代表行業公認品牌”的崇高目標,以提升質量為第一要務,從2001年起就開始著手圍繞紗線毛羽、棉結、紗疵等開展質量攻關。2003年我們創建公司質量攻關委員會,建立了工藝、專件、操作、空調、設備、異纖等8個攻關小組,每個攻關小組由數名本專業人員組成,不斷地開發新品和對產品的質量提升進行攻關。近年來有10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省、市質量管理先進成果。目前公司的質量水平在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多項產品榮獲全國紡織行業用戶信得過優等產品。優秀的產品品質量也促成公司市場話語權的增強,近3年公司先后主持承擔了《精梳棉粘混紡本色紗線》國家標準和《精梳棉滌混紡本色紗線》、《普梳滌與棉混紡本色紗線》2項行業標準及《棉與化纖混紡紗線加工貿易單耗標準》等的起草制訂?! ?/p> 品牌建設 談到品牌,更多人想到的是服裝等終端產品,那么棉紡企業是否也能走自己的品牌之路。10年來的發展,棉紡行業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建設,讓企業家們嘗到了甜頭。2010年在1.2萬余戶棉紡織企業中,排名前100名的企業紡紗產能占全行業的30%,這些企業議價能力較強,國內外市場對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認知度高。“十一五”期間,包括純棉紗、色織布及牛仔布、高支高密純棉坯布、精梳紗4類產品在內,共計27個企業35個產品品牌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品牌之路雖然艱巨,但品牌帶來的價值效益也是巨大的。2006年,華芳集團推出了“金華芳”牌精梳全棉精品紗。該產品條干均勻,“三絲”異纖極少,能夠較好地滿足高層次針織服裝類客戶,產品一推向市場,就受到高端客戶普遍歡迎。 2007年,“悅達”牌精梳紗線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悅達”牌紗線、“悅達”牌家用紡織品、“大圣”牌針織服裝榮獲“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2010年“悅達”牌JC40S和T65/R3540S針織用紗被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分別評定為“用戶信得過優等產品”和“用戶信得過產品”。悅達紡織以以科技創新、品牌戰略為核心,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術,面向高端客戶市場,致力于促進鹽城紡織產業由大到強、由生產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的轉變,積極推動產業升級。 無錫四棉紡織有限公司的“球鶴牌”紗線也同樣是探索品牌之路的典范,曾榮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2009~2010年度針織用紗“用戶信得過(優等)產品”獎。球鶴牌針織紗采取先進的紡紗技術和工藝,紗線條干好、粗細節少、毛羽少、棉紗光潔、棉結低。該產品在針織織造過程中,可以明顯減少斷頭、提高效率、降低損耗、提高制成率,深受高附加值、功能性綠色環保針織用品生產企業歡迎?! ?/p> 人才培養 對人才的培養,從來都是治國興邦的主題。10年間,棉紡行業立足長遠發展,著重培養高技術人才以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在紡織工人中,大學生從業人數明顯增加,為企業以及整個棉紡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對于老技術員工新理念的灌輸、技術的系統培訓,為企業的不斷創新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棉紡織企業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途徑。孚日集團棉紡一廠著力在提升員工工作技能上下功夫,努力培育一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員工隊伍。通過開展員工技術練兵、比武活動,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開展以學技術、練技能為主要內容的系列培訓,使員工在不斷學習和鉆研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武漢裕大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和諧企業創建中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員工技能培訓。公司培養了第一個農民工全國勞模——伍亞媛,從工人中培養了武漢市十大高級工人工程師——田青。目前,在武漢裕大華公司的培養下,公司內有13人分別被評為全國勞模、省部級勞模和市級勞模及五一勞動獎章,公司員工隊伍逐年趨向穩定。 節能降耗 隨著行業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企業越來越重視節能減耗和減排工作,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以及提高各項能源的綜合利用率,節能減排和節能效果明顯。特別是“十一五”期間,重點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平均降低3%左右。 “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山東宏誠集團創建節約型企業,為降低消耗,提高產品質量,加大技改投入,積極采用目前國內外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前完成節能降耗目標。從2003年起,宏誠集團連續幾年斥資數億元設備更新,淘汰老舊的消耗大的設備。至目前,集團擁有特寬幅無梭織機800余臺,環錠緊密紡20萬枚,進口筒子染色機23臺,電腦測配色和自動開滴液系統1套,技術裝備居國內同行業前列,棉紡織產業已形成年產棉紗15000噸,棉布4000萬米,色織布1000萬米生產能力。近幾年,宏誠集團先后斥巨資在紡紗一、二車間新上異纖自動分離機5臺套,用機械代替人工揀雜,揀雜效果比人工揀雜三絲疵點降低6%以上,減少用工達100多人,用電、用棉等各項消耗明顯減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