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震蕩考驗青島紡企 企業損失巨大
在數月時間里,棉花價格由暴漲到暴跌,紡織服裝企業猶如坐上“過山車”。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棉價一路上漲,11月份沖上33000元/噸,此后調頭急轉,12月初跌至26100元/噸,進入今年以來受供需及國際棉價上漲影響又急速回升,到2月份的最高位時達34500元/噸。然而,從4月份開始,棉價快速下滑,到5月4日下探到25830元/噸,降幅高達8670元。 據國內專家分析,前期棉價暴漲主要是由于需求和炒作的因素,此次棉價大幅下跌,主要是庫存積壓、貨幣收緊、勞動力成本上升使紡織企業面臨多重壓力,對采購棉花增加原料庫存的積極性大減,棉價隨之下跌。 面對劇烈震蕩的棉價,我市紡織服裝企業處于惶惑與隱憂之中,轉型升級面臨嚴峻考驗。 前期棉價上漲嚴重沖擊紡企 對紡織服裝企業特別是棉紡類企業而言,棉花是主要原料,大約占到生產成本的60-70%。按該行業目前平均12%的利潤率計算,棉價每上漲1%,企業利潤降幅就將達到0.53%。去年下半年國內棉價迅速上漲,對我市紡織服裝企業形成了嚴重沖擊。 “為了消解原料成本壓力,相應提高自己產品的價格是企業首先想到的應對之策。可是,由于紡織服裝行業競爭激烈,貿然提價一方面可能失去大量消費者,一方面可能造成大量出口訂單流失。由此,我市紡織服裝企業處于兩難境地。”市經信委消費品工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市經信委對我市即發集團、青紡聯集團、喜盈門集團等骨干企業的監測情況看,去年下半年以來棉價大幅上漲,已嚴重危及到紡織服裝企業的正常生產,處于“接大單、長單賠錢,接小單、散單利潤微薄”的兩難境地,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后期生產經營。今年一季度,即發集團因棉價上漲已導致銷售收入同比減少3000余萬元。 而據記者了解,棉價大幅上漲給紡織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紡織品價格與棉價上漲不同步,造成部分紡織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削弱了市場競爭力,加劇了經營風險。今年以來,我市大多數棉紡企業開工率不到60%,不少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春節或清明節小長假之后,進入大量減產甚至停產狀態。 棉價大跌并不意味著春天來臨 那么,近來棉價大幅下跌,是否意味著紡織服裝企業的春天來了?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棉價長期以來處于高位,我市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不敢冒險高價購進棉花,庫存大多處于不足狀態。一般情況下,企業存棉要保證3個月的使用量,而我市多數紡企僅保持在一兩個月。即發集團為降低風險,今年3月份沒有對外采購棉花,庫存棉花大約能維持企業一個半月的運轉;青紡聯集團為避免棉價上漲的負面影響,3月份棉花采購量同比下降15%。 而當近期棉價大幅下降之后,即使此前已經減少了庫存,企業仍需先行消耗掉庫存的高價棉花,再決定是否大量購進新棉。 而此時,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大幅跳水的國內棉價是否見底?如果沒有見底,大量增加庫存無疑又使企業面臨風險。 “實際上,棉價暴漲或者暴跌,對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都不是好事。因為,棉花價格出現劇烈震蕩之時,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特別是下游企業往往選擇觀望,這樣一來,市場價格的傳導機制就很難發揮作用。”青紡聯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俞裕波說。 從近年紡織服裝產品的價格傳導情況看,在綜合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從棉花、棉紗、棉布,再到服裝等終端產品,價格逐步往下傳導,但是越往下游提價幅度越小,導致上游企業面臨更大的成本和市場風險、下游企業生存境遇艱難。今年以來,喜盈門集團生產的棉紗只能滿足企業內部使用,毛巾等終端產品價格同比漲幅為20%-35%,遠低于棉價77%-106%的漲幅。 而即使當前棉價大幅下降,卻由于走勢沒有完全明朗,下游企業大多會選擇觀望。今年一季度由于棉價劇烈震蕩,綺麗集團訂單同比下降20%,直接損失高達1000多萬元。棉價快速下跌后,下游企業由于期待價格進一步下探,訂單大幅下降的局面難以快速扭轉。 不僅如此,即使扣除棉花價格波動的影響,勞動力、燃油等成本的快速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外需不振導致出口困難等因素,都使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經營背負沉重壓力。 最有效的應對之策是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針對棉價巨幅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市正采取措施幫助企業努力克服困難。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積極為紡織服裝企業爭取國家和省的政策支持,通過籌辦青島國際時裝周和名優產品交易會,幫助企業抓訂單、拓市場,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同時,支持行業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反映企業訴求,維護市場秩序,幫助紡織服裝企業最大限度降低棉價波動的負面影響。 而我市紡織服裝企業除了強化管理創新降低成本外,最為有效的辦法,還是加快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特別是棉紡企業要全面調整紗支、工藝和產品結構,減少用棉量,增加新型纖維的使用量,迅速降低對棉花的依賴。 我市的青紡聯集團曾長期以棉纖維為主要生產原料,但近年來該集團通過轉方式、調結構,引進和研發可以替代棉纖維的高檔新材料,目前生產的產品大量采用天絲、木代爾、竹纖維、甲殼素纖維、大豆纖維等綠色環保特色纖維,目前常備纖維材料達到100余種,在棉價波動時充分掌握了主動權。(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