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價格暴跌成本上升 浙江民企虧本去庫存
編者按:繁華落盡,大喜到大悲,一年里,國內紡織企業可謂百味盡嘗。時下,高庫存恰逢價格暴跌,成本上升又遇需求不振,民營紡織企業的處境還從未如此艱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紡織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放緩,4月當月僅為5.9%,而去年全年該增速一度高達11.6%。景氣程度下滑,紡織企業究竟怎么了?為了找尋答案,記者近日走訪了部分浙江民營紡織企業。 價格暴跌企業虧本去庫存 蕭紹一帶地處浙江省中北部,當地民營紡織企業眾多,區內的中國輕紡城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也是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 步入輕紡城,以往車水馬龍的景象不再,市場內顯得分外冷清,很難想象這曾是一個日均客流量10萬人次、日成交額1.8億元的市場。 施佳梅是蕭山德勝紡織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在市場內經營紡織品,她告訴記者,輕紡城內以各類紡織品原料和紗線交易為主,近期紡織原料和紗線的價格暴跌,市場成交出現地量,多數紡企經營困難。 據了解,3月以來,國內紡織品價格出現大幅下挫。原料棉花、粘膠較前期高位已跌去近萬元,紗線價格同樣應聲下跌,上周錢清市場32支純棉紗價格在31000~32000元/噸,單周下跌1250元,較3月初40000~42000元/噸縮水九千余元。 “我們公司的庫存基本在大跌前都清完了,但多數紡織廠庫存現在非常高,普遍在一個半月左右。”施佳梅表示,去年市場相當火爆,廠家普遍看漲,大量采購原料生產。如今高庫存成為問題,很多企業在虧本生產銷售。 前期的過度投資導致眼下市場供應過剩,施佳梅所言非虛,這符合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吹泡沫、擠泡沫,商業周期本就如此,記者在當地紡織廠走訪的所見所聞也驗證了她的說法。 記者走訪一家輕紗廠發現,很容易就能看到成堆的庫存,它們散布在廠房的每個角落。劉琴(化名)在蕭山管理一家紡紗廠,四百多人的工廠年產值在2億元以上,在當地已屬規模較大的民營紡織企業,由于棉花成本較高,目前主要以30支粘膠紗生產為主,紗線月產量七百多噸,她帶記者參觀了自己的工廠。 “虧本也得賣,生產還沒法停下來,否則資金周轉會很困難。”劉琴顯得很無奈,廠里目前原料庫存四百多噸,紗線庫存500~600噸,都是之前高價采購的原料,紗線庫存比正常兩三百噸的量要高出不少,按1噸虧5000元來算,合計已經虧損五百多萬元。 成本上升經營難上加難 屋漏偏逢連夜雨,事實上,現階段紡織企業所遇到的困難遠不止庫存價格下跌那么簡單。用工成本、財務費用、水電費等加工成本關乎企業的實際利潤,而這些成本的相繼上漲,使得紡企經營難上加難。 今年春節以后,全國許多地方頻現用工荒,工人工資水漲船高,企業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江浙一帶表現得尤為明顯。施佳梅稱,當地勞動力成本比上年大多翻了個倍,裝卸工費用從15元/噸漲到30元/噸,木工原來60元一工,現在要200元。 劉琴廠里的工人工資也漲得很快,而且人員流動性很大,這成為她經營中非常頭疼的問題。“用工成本現在是我們企業原材料以外最大的一塊成本,要占到總加工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去年1500元~1600元/月的工資,今年普遍超過3000元,我們廠工人目前平均工資大概3500元/月,比去年提了1倍還要多。”劉琴表示。 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改變,勞動力市場格局近年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青年勞動力供應相對過剩的時代已經過去,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工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將成為一種趨勢。 對紡織企業來說,財務費用和水電費的負擔同樣不輕。據了解,浙江當地銀行借貸成本已達到年息10%左右的水平。與此同時,愈演愈烈的電荒凸顯發電成本上升,未來電價上漲似乎很難避免,而節能減排、拉閘限電對于企業經營也會造成影響。 劉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廠里每月人工成本在100萬元以上,水電費100萬元左右,再加上接近百萬的財務費用(主要是指貸款利息),月成本合計三百多萬元,除以700噸的產量,每噸紗線的成本在4500~5000元,按照現在的價格來算,生產紗線不賺錢。 “紡紗廠單純紡紗利潤率并不高,1噸紗正常利潤才幾百元,像去年那種行情也就每噸1000元的利潤。”劉琴說。 需求集中啟動尚需時日 與往年不同,今年國內紡織品的總體需求也不太好。 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服裝類累計零售額2014億元,同比增長22.3%,同期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8%,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8.24個百分點。 超預期的數字看上去很美,但剔除價格因素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價格同比提升了19.46%,其中紡織品價格同比提升了24.31%,服裝價格同比提升了15.99%。若剔除價格因素,初步測算,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僅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53%,這個增速水平較上年同期的14.28%降低了10.75個百分點。 價增反映成本上升,量緩說明需求不振,而這對于紡織企業才是根本問題。 4月國內PMI數據為需求疲弱提供了更多佐證。2011年4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9%,環比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紡織業多個分項指數都低于50%。 “價格跌太快,客戶提貨量很少,基本都是用多少買多少。”劉琴稱。 施佳梅向記者透露,目前紡織品需求并不好,從今年春季的廣交會情況來看,紡織企業訂單不盡如人意,中短單比較多,長單量很少,人民幣升值對行業存在較大影響。 2010年6月人民幣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目前匯率已跌破6.50關口。由于國內企業議價能力不強,人民幣升值一定程度上壓低紡織服裝出口利潤,對于外需增長勢必造成負面影響。 “到9月份市場可能會好一些,年中一些國外的訂單也會陸續下來,需求回暖還需要一段時間。”施佳梅表示。 去庫存、消化成本、等待需求啟動,目前國內民營紡企正處在最困難的時期。“從我們企業來看,現在的情況感覺比金融危機時候還要糟,去年賺的基本都還回去了,后面還不知道會怎么樣。”劉琴很受傷,她還在等待紡織行業的下一個春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