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波動加劇服裝業洗牌
近日棉價的大起大落使得紡織服裝業再次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而那些已經進行技術升級與產品結構調整的紡織服裝企業也受到棉價暴漲的影響,如果將這些因素攤到產品上,棉價的暴漲所造成的成本增高使利潤被攤薄了許多。 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中國服裝企業重新洗牌又將開始,優勝劣汰已成定局。在棉價上漲的同時,雖然服裝也在上調產品的價格,但價格的變動仍無法跟上成本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各家服裝不得不考慮改變自身的經營思路。更多服裝則開始準備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經營好特種產品。 在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如何做到零庫存,再次成為服裝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隨著服裝企業營業額逐漸增加,庫存也隨之增加。庫存量越大,泡沫也越大。注定服裝行業在每次遭遇市場重大波動時,就要重新洗牌,淘汰一部分銷售業績不佳的落后企業。 “什么是利潤,利潤即是營業額。將利潤變成現金才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服裝企業如果能做到生產80件衣服銷售75件就是成功。”中國社科院經濟學教授沈永生認為,許多企業因為滯銷貨而淘汰一批經銷商,其實這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在服裝界有一種說法,如果一件商品30天沒有銷售出貨,那么這件商品注定成為死貨,在業內被稱為“磚頭”,最終導致產品利潤無法保證。企業只有將銷售、庫存信息透明化,才能適時根據區域的銷售和庫存信息決定補貨配送數量。 北京一位做外銷的經理談到,這次出口訂單價格至少要上漲三四成,但這個上漲幅度不知道采購商能否接受,因此,今年的定價單到現在還沒法確定。不過,公司已經有所準備——調整了出口定位,將出口市場調整為專向俄羅斯、加拿大等“冬”衣需求大的市場,同時提高衣服檔次,走“寒冷”市場的高檔路線。 目前,中國服裝業的投資有過熱趨勢,而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生產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產品價格優勢,也在逐漸削弱,而這正是在全球經濟危機后,服裝業的內憂之一。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宇指出,國內紡織品最具競爭力的因素是成本,而行業過熱的投資,必然形成產能,進而對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導致價格上漲。王宇指出,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利潤空間只有2%~5%.而除了棉價等原料飛漲外,能源短缺,企業管理、經營水平不高,治理污染成本增加,產品缺乏技術含量等因素,正在沖抵中國勞動力低廉的優勢。因此,專家呼吁,在“后經濟危機時代”,中國紡織行業應延伸產業鏈,加快實施品牌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