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項紡織成果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獎
1月9日,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紡織行業共有6個項目獲獎,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四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由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通用項目)一等獎。這是繼2009年后,時隔5年,紡織行業再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也是2000年以來紡織行業第四次獲得一等獎。 “康平納模式”引領紡機項目獲重獎 6個獲獎項目中,有兩項是紡織機械裝備類項目,除一等獎“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外,由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學院、江南大學、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學院聯合完成的“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圖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在魯泰紡織生產運行?! ?/p> 在紡機領域,整體而言,我們的設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而此次兩個項目獲獎,給紡機人鼓了一把勁,給紡織人增添了信心。 以獲獎的筒子紗項目為例,傳統上筒子紗染色存在三大問題:用工密集生產效率低、染色質量穩定性差、能耗高廢水排放量大。為解決這些問題,德國、意大利等國經多年努力目前僅研發出局部自動化臥式染色生產系統,但筒子紗全流程自動化染色一直沒有取得突破,同時臥式染色系統耗水耗能大,急需開展全流程自動化立式染色系統重大技術及裝備攻關。 康平納研發團隊歷經8年,通過染色工藝、裝備、系統三大創新,突破了8項關鍵技術,研制出23種數控染色裝備,首創了世界上第一條筒子紗全流程、現場無人化的少水染色自動生產線,建立起數字化染色車間,實現了染色工藝數字化、染色裝備自動化和染色控制系統化,使我國成為迄今世界上唯一突破全流程自動化少水染色技術并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國家,完成了從手工機械化、局部自動化到全流程數字化、自動化染色的跨越,成套技術及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贊譽他們是主動跨界聯合的典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這樣評價“康平納模式”:“現在整個紡織工業技術進步里普遍存在裝備和工藝脫節的問題,康平納借助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戰略合作,解決了裝備無法完全滿足工藝的缺陷,‘康平納模式’的成功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對我國印染裝備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關鍵的積極作用。” 而“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攻克了紡織精梳機及其成套設備設計中的技術難題,不但在紡紗速度、適紡性及傳動方式上實現了三大突破,而且在落卷速度、加壓方式及棉卷壓力在線控制上實現了成卷技術的大幅提高,研制出的“高效節能成套精梳設備——HC500、HC600型精梳機及HC181D型條并卷聯合機”具有高速、高效、優質、節能等特點,其研發成功標志著我國精梳機生產技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產品對品級較低、纖維長度較短的國產原棉的適紡性明顯提高,振動小、噪聲低,具有明顯節能效果。項目提高了我國高端紡織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及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 獲獎項目受益于跨界產學研用聯合 除紡機項目獲獎外,由天津工業大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由中國昆侖工程公司、重慶市蓬威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寶色股份公司聯合研發的“百萬噸級精對苯二甲酸(PTA)裝置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電袋復合除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通用項目)二等獎;由東華大學、上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新型共聚酯MCDP連續聚合、紡絲及染整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通用項目)二等獎。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都是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取得科技成果的樣板,是產學研用體系“落地生根”的典型。 “新型共聚酯MCDP連續聚合、紡絲及染整技術”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學研課題,東華大學與上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聚合、紡絲、織造、印染、服裝產業鏈一條龍示范基地。據項目第一完成人東華大學教授顧利霞介紹:“項目屬于新型纖維材料與紡織染整技術集成創新,紡織染整技術創新和纖維柔軟性能的提升也尤為重要。項目聚合和紡絲溫度低于常規聚酯,降低能耗約15%,常壓染色,織物無需堿減量處理,降低水耗、能耗約20%。”在節能減排的同時,開發的系列舒適性高中檔面料,集柔軟、抗起球和高色牢度于一體,加工適應性強,光澤、風格獨特,仿真效果突出,對化纖產業轉型升級、大容量聚酯功能化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項目居國際領先地位。 產業用項目獲獎代表未來發展重點 產業用紡織品是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全球年產值高達3000億美元,由于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廣,市場潛力大的優勢,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紡織工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王天凱強調: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特別重要,包括裝備和加工技術,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點。 “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正是我國產業用領域一個重要突破。熔噴非織造技術是高效生產和加工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要手段,工藝流程短,生產效率高,其產品具有纖維超細,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等特點,在醫衛防護(霧霾、禽流感等)、保暖隔熱高寒防護、高溫絕熱、吸音降噪等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 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成果廣泛應用于高效過濾、醫衛防護、汽車隔音、軍用保暖等領域,產品銷往歐美。在非典、甲流等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系列保暖材料已裝備全軍部隊,僅軍服產值累計就達14.57億元,在保暖量相當條件下,整套服裝重量可減輕3公斤,厚度減薄3厘米,極大提升了我軍的單兵機動能力;寬幅熔噴裝備打破了國外壟斷,設備銷往土耳其、阿根廷和沙特等國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