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9月24~26日,上海)即將舉辦之際,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接受媒體采訪,對該行業的重點領域之一——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發展前景指出:醫衛用紡織品屬于剛性需求,我國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加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給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但同時,產品品質還需要通過建立標準體系、加大投入、加強技術創新等各種途徑加以提升,從而滿足醫療衛生領域對其功能、性能等多方面不斷提高的使用需求。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合計出口各類醫衛用紡織品30.4億美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醫衛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最大的領域,其中,用于醫衛的非織造卷材產能和產量高速增長,已經成為行業內重點投資方向之一。而且投資趨勢集中在中高端先進產能的增加、企業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等方面,這對低檔產品的擠出作用很明顯,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李陵申介紹,醫衛用紡織品涉及面廣,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良好交流溝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積極推進一次性手術服、手術洞單等產品納入醫保、戰略儲備、政府采購等政策層面的支持與介入;與總后勤部衛生部、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所合作舉辦國家軍用標準《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控制指南》培訓班;成立醫療與衛生紡織品產業創新技術聯盟;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論壇(醫療與紡織專題);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三方協同召開全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應用推廣工作會議,在促進生產、應用部門聯合制定產品標準和應用標準等方面跨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些活動對醫衛用紡織品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目前該領域產品品質比傳統紡織品在性能、環保、舒適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具體表現為:產品可應用于“三抗”手術服、隔離服等高端醫用領域;以殼聚糖、蠶絲纖維制成的皮膚創傷修復材料及高檔女性衛生用紡織品,具有促進傷口愈合,止血性能良好和舒適、高抗菌的性能;利用在線接枝聚合技術,實現了抗菌聚烯烴樹脂的產業化生產,制成具有良好殺菌效果的非織造布,克服了疏水聚烯烴紡織品難以兼具殺菌功能的技術難題;研發了可調控生物降解速率的柞蠶絲素三維材料,用于生產絲蛋白創面修復敷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純棉非織造紗布沒有磨脫的纖維屑,不引起傷口感染,手感柔軟,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收性。
雖然我國醫衛用紡織品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結構失衡”問題,即衛生用紡織品發展較快,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醫療用紡織品發展相比較緩慢,尤其是高端醫用生物材料,如人造血管、人造臟器、人工疝氣補片、透析隔膜等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李陵申認為,這是由于醫療體制、采購方式、用戶習慣和標準體系等問題,制約了醫用紡織品在國內的推廣和普及。對此,李陵申透露,下一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五年計劃,對于醫衛用紡織品,將重點發展醫療用紡織品,全面提升產品的醫用品質,提高高端醫療產品的市場滲透率。
“要提高產品的品質,推動行業發展,技術創新是主要動力。”李陵申說,目前,我國醫用紡織品的創新還屬于學習以及消化吸收型創新,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距離,這其中有認知的問題、體制的問題、推廣力度的問題、研發投入的問題等。因此,未來一方面,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社會對醫用紡織品的認知,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滲透率;另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不同層面相互協調、共同努力,建立完整的行業標準體系、醫療安全保障體系,力求在體制、體系上有個全新的突破,比如讓更多的醫用產品進入醫保范圍等;此外,還需要從國家層面加強對該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用”的關聯對接,因此說,醫用紡織品的創新是任重而道遠。
據悉,為交流國際先進技術、探索未來發展方向,本屆展會將推出創新產品展示區、多場次技術交流報告會以及行業重量級會議。海斯摩爾、必得福等業內知名醫衛用紡織品廠家將悉數參展,醫療用非織造布、殼聚糖纖維抗菌非織造布、高性能手術服和手術洞巾等將紛紛亮相,相關醫衛用紡織品發展話題也將被重點討論。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