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仿棉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
7月30日,國家科技部組織對“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超仿棉合成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化技術開發項目(以下簡稱“超仿棉項目”)進行了驗收,驗收會議在天津武清開發區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纖維新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發基地召開,由紡織行業資深技術及管理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此前,“超仿棉項目”下的“新型超仿棉PET聚酯纖維制造產業化技術開發”、“國產PTT聚酯纖維制造成套技術開發”、“精對苯二甲酸生產過程強化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以及“新型超仿棉聚酯纖維紡織染整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等4個課題已分別完成了驗收工作。 被稱為我國紡織工業有史以來第一大項目的“超仿棉項目”,自2011年1月立項以來,共有25家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單位參與,涉及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東華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化工、聚合、紡絲、織造、印染、服裝等產業鏈上的企業。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撥款8000余萬元,于2013年12月完成,歷時3年時間。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組織單位、項目承擔單位,在研發關鍵技術,申報專利,培養人才,建設實驗基地、中試線和生產線等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并取得豐碩成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曾表示,加快超仿棉開發及產業化是行業科學發展的頭等大事。 “超仿棉項目”最重要的成果在于突破了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關鍵技術。該項目通過攻克超仿棉PET聚酯分子結構與體系組成的設計優化、高比例改性組分在線添加與高效分散等制約超仿棉聚酯纖維產業化的關鍵技術,以及超仿棉纖維紡紗、織造、印染技術等,實現了超仿棉PET纖維的大規模產業化制備和國產PTT纖維的產業化,建立了超仿棉聚酯從原料到紡織品完整的技術創新鏈和產業化技術集成體系以及產品的評價方法與標準。另外,讓驗收專家尤為稱道的是,該項目成功將技術轉化,開發出系列產品,實現了市場應用。 “超仿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創新發展思路與研發模式,還積累了產業鏈協同、產學研協同、技術開發與市場推廣應用緊密結合、關鍵核心技術依靠研發平臺等組織管理經驗。 目前,“超仿棉項目”已經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驗收報告顯示,通過3年攻關,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發出超仿棉聚酯纖維、面料等系列新產品,新增銷售收入達14億元~20億元,實現利稅2億元~3億元,節能減排產生經濟效益約8000萬元。 “超仿棉”系列產品已經申請了“逸綿”品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與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負責產品推廣中吊牌的申報與管理工作。 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劉久貴表示,“超仿棉項目”對于我國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推動作用,在課題項目通過驗收后,下一步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產品的推廣應用上。他建議加大“超仿棉”系列產品的宣傳,引導消費,同時做好技術的普及工作。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