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和主力軍,相比企業的技術創新,院校的科研成果量大面廣、公共性強,可以讓更多的企業受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陳樹津在考察武漢紡織大學時頗有感觸地說。7月2日~3日,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在武漢紡織大學對紡織之光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進行考察。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等一同前往。
作為專門培養紡織人才的高校,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尚鋼介紹了學校差異化發展的3個依托。首先,依托行業協會,用行業的發展規劃指導辦學戰略思想,瞄準行業技術創新,保持學校教學與行業發展的密切聯系。其次,依托領軍人物實現科研突破,通過國家“千人計劃”吸引海內外人才,通過校內培養,形成自有人才隊伍。最后,依托行業特點、企業需求,發展產學研用項目。
在聽取了尚鋼的匯報后,陳樹津贊揚學校開展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研體制,并鼓勵學校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徐衛林向考察組匯報了“粒子流原位染色技術及其裝備的基礎研究”的進展情況。為了克服傳統染色出現匹差現象及染液使用率不高的缺點,徐衛林帶領研發人員開始了粒子流原位染色的技術研發。
該項目采用超聲波設備將霧化成漂浮的粒子,再通過流體的控制將粒子送至被染織物上,“這種方法既不會造成染色中出現匹差現象,又能保證燃料100%使用。”徐衛林介紹說,在后期的工作計劃中,優化霧化設備結構;采用多套色霧化,通過霧化粒子的混合形成新的顏色等將成為工作重點。
據“新型液氨筒子紗絲光染色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曾慶福介紹,液氨染色技術是以液氨為溶劑的一種無水染色技術。染料和溶劑易全部回收并循環利用;與傳統染色方法相比,具有節水、環保和節能等優點。
“以苧麻紗線為研究對象,針對液氨染色技術中存在著竭染率和固色效率低,色牢度和勻染性差等技術問題,對苧麻紗線進行改性前處理,在液氨介質中,考察不同反應條件活性染料對苧麻紗線的染色性能和絲光效果,確定最佳染色工藝。”曾慶福表示,在已開發的基礎上,下階段項目組將在液氨絲光、染色、整理同步法;液氨和染料回收利用系統方面加大研發力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