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紗機企業:拒絕在同質化產品上“做大做強”
當前,國內棉紡企業處在低谷徘徊時期,原有的細紗機生產格局正發生改變,經緯、貝斯特、同和紡機三足鼎立之勢悄然形成,原有的細紗機格局被打破。 長期以來,經緯紡機細紗機產量一直是行業龍頭“老大”,以2013年計,經緯紡機生產的細紗機(1200錠)長車為1600臺左右,短車(480錠)為3000臺左右。江蘇常州的同和紡機生產細紗機的歷史最短,短短5年內,就將細紗機長車生產提高到600多臺,短車400多臺。而山西榆次的貝斯特公司生產的長車400多臺,短車1600多臺。這3家細紗機產量可以說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綜觀這3家企業,同是生產細紗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卻能得到不同用戶青睞,是因為其將各自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經緯紡機是國內一家上市公司,不僅細紗機產量大,基本覆蓋了全國棉紡生產地區,而且棉紡設備全部配套,在技術上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據經緯公司負責人介紹,在國內棉紡行業低迷時,所售細紗機的價格在國內最高,回款最好。同和紡機雖然生產紡機在時間上來說最晚,但憑借生產羅拉和搖架的優勢,細紗機一面市就得到用戶的首肯。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同和紡機所生產的羅拉,質量堪稱國內一流。今后同和紡機還要開發更多種類的優質棉紡設備,真正確立國產棉紡設備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地位。貝斯特生產細紗機20多年,在市場上略顯低調。公司負責人說:“我們生產的細紗機,一直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產品質量比較穩定。不管市場起伏多大,公司始終處于穩定的發展狀態。” 如果說只是以細紗機產量來確定市場優勢顯然有失偏頗。在昔日的市場上,上海的太平洋機電公司風光無限,時至今日,這家公司風采依然。在2012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上,該公司推出的電錠細紗機開創了國內細紗機的發展方向。在2014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上,太平洋機電又推出了1800錠超長車的細紗機,應該說,像太平洋機電這樣有著歷史和技術沉淀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市場上的強者。 隨著市場的起伏,又有多少企業如今正在經歷著市場帶來的低迷。江蘇一家生產細紗機的企業,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真可謂順風順水,但時至今日,細紗機產量從最高峰的幾千臺滑落到幾百臺,其多層次原因暫不贅述,但缺少核心技術應該是逃不開的因素。 國外著名的細紗機生產企業——青澤、緒森、豐田等近幾年都在減產,而本土企業卻在增產,反差為何如此之大。上海的一位周姓專家在分析國內外細紗機的未來發展時說:“國外企業減產,是因為細紗機技術已達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再想有大的技術突破實在很難。上世紀末,細紗機上增加了緊密紡裝置后,標志著紡紗工藝又向前邁了一大步,到了本世紀,細紗機開始向長車、電錠發展,在展會展出的也只是概念產品,但大的技術方向沒有根本變化,說確切一點就是,在細紗機上已無利可圖了。而在國內,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新興企業,還在熱衷細紗機上量,他們即使缺少高檔產品,缺少技術儲備,卻仍然依靠用量來維持企業的利潤。比如,早在8年前的西班牙巴塞羅那歐洲紡機展上,賜來福率先推出的無槽筒概念絡筒機,在今年的上海紡機展上,日本村田公司開始大舉推銷。而我們的企業還跟在人家老產品的后面學。學了20多年,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這一事例說明,我們有實力的紡機企業要學會放棄,不要在同質化、低利潤的產品上‘做大做強’。” 對照我們的紡織機械技術開發,我們又有多少經驗,多少教訓?周姓專家認為,現在紡機行業的發展要向“高鐵”學習,就是十年引進開發,技術全球第一。紡織行業在向多學科、多種類方向發展,而我們恰恰缺少跨學科、跨行業的研究機構,不能承擔行業發展的重任。為此,我們的行業應盡快建立起這方面的研究機構,把有限的社會和企業的開發機構整合,在有限的空間做無限的開發。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