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纖維贏取“高感性+抗菌性”
本項目圍繞抗菌功能材料及其在高感性聚酯纖維與制品中的應用,進行了抗菌功能材料制備、抗菌功能樹脂原位生成、異形/細旦抗菌纖維成形及其針織品結構設計、染色后整理等系列關鍵技術的研究及規?;a。 負載金屬離子雜化材料?聽了這樣專業的名詞想必會讓多數人撓頭,但是提起抗菌功能性纖維,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是抗菌纖維呀”。是的,對于負載金屬離子雜化材料的設計制備正是為了更好地研發抗菌功能纖維制品。 由東華大學、上海德福倫化纖有限公司、太倉榮文合成纖維有限公司、上??当剡_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負載金屬離子雜化材料設計制備及其功能纖維與制品開發”在抗菌功能纖維研發的基礎研究及成品制備領域均作出了突出貢獻。 “雜化技術是高技術纖維科學與技術支撐。無機材料的特殊功能性和有機材料的易加工特性,調控界面作用,實現對材料功能的‘剪裁’和‘組裝’”。項目第一完成人、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介紹道。 高感性纖維是高品質的差別化纖維,是紡織、化纖行業發展方向及經濟效益的重要增長點??咕徔椘肥亲钍芟M者歡迎的功能性紡織品之一,尤其在日本、歐美市場的占有率很高,但國內缺乏產品標準,質量良莠不齊,影響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然而,高感性+抗菌性的技術瓶頸還有待突破,比如,抗菌材料設計制備,技術不可控、不可調;抗菌樹脂中抗菌組分難以分散、穩定性差;纖維可紡性差,工程化、市場化推廣弱;前后道技術不匹配、技術創新與集成度低。 該項目的創新點為日后開發功能性抗菌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首先,項目組開發了具有可控形態微納結構的高分散性、高熱穩定性負載金屬離子抗菌功能雜化材料制備關鍵技術。該抗菌功能材料具有可控微納結構,平均粒徑為200nm~300nm,在高溫熔融加工過程中不變色、不變性。 其次,創立了抗菌功能納米雜化聚酯樹脂的溶膠原位聚合和可控原位氧化-還原制備關鍵技術。該復合樹脂中納米銀和氯化銀分散均勻,粒徑為400nm左右,可紡性好。 再次,攻克了高感性抗菌功能纖維細旦、異形成形加工,實現兼具功能性和舒適性抗菌聚酯纖維規?;a。通過異形噴絲板設計、側吹風冷卻系統結構優化等紡絲關鍵技術的突破,成功開發了系列高感性的細旦多功能復合(包括導濕、阻燃、抗紫外線)的抗菌聚酯短纖維、長絲及抗菌滌棉復合超細纖維。 最后,研發人員還建立了雜化材料、導濕抗菌功能纖維、針織品、功能后整理和染色加工以及制品開發的集成技術鏈。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冬季超柔保暖舒適性、夏季超爽涼爽舒適性為特征,兼具抗菌保健等復合功能的四大系列14類針織產品,具有高效廣譜抗菌效果,且耐洗性良好。 以生產差別化纖維為特色的上海德福倫公司對于這樣的產品自然會卯足干勁兒。在實際參與研發生產的過程中,特別是產業化應用后,從2008年至今,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2008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為1.93億元,到2012年,更是增長了3.42億元,企業利潤增長491萬元,年增速達到58.0%。 總結負載金屬離子雜化材料設計制備的成功之處,用研發團隊的話來說,他們是用四大技術攻克了四大瓶頸,即:開發了雜化材料設計制備技術制備兩類抗菌材料AB-AC和AB-AS,結構可控、含量可調,解決了瓶頸之一“抗菌材料缺乏設計,技術不可控不可調”;發明了雜化樹脂原位聚合和原位氧化還原技術,抗菌粒子200nm~300nm均勻與穩定分散,耐500℃以上高溫,解決了瓶頸之二“抗菌樹脂中抗菌組分分散性、穩定性差”;攻克了新型抗菌材料+纖維復合異型加工技術,使抗菌材料添加量減少2~3倍,制成率97%,可紡性好,成本降低30%,解決了瓶頸之三“纖維可紡性差,工程化、市場化推廣弱”;學科交叉與產業鏈整合,建立了從原料—樹脂—纖維—織物—染整—產品設計一條龍開發和技術集成,拓展了應用領域,解決了瓶頸之四“前后道技術不匹配、技術創新與集成度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