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開發仿生態染色生成技術
不用染料卻能讓絲綢擁有亮麗色彩且永不消褪,這一定不可思議。然而,這個不可思議的課題已在廈門大學科學家手中變為現實。日前,這一技術成果已申報國際專利。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全新無染料織物著色技術的出現,將會給紡織與服裝行業帶來一場深刻革命。 傳統的衣物顏色多為化學染料染色生成,不僅會褪色,而且廢水還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廈門劉向陽教授課題組借助生物仿生,在絲綢表面成功“構造”出蝴蝶和孔雀羽毛的生物結構色,從而讓絲綢顏色如蝴蝶翅膀和孔雀羽毛般鮮艷且永不褪色,開辟了一條全新的生態染色路徑。 “這是因為,不同于化學染料染色,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所呈現的鮮艷色彩是物理結構產生的顏色,即這種顏色是因為生物在微觀尺度上的物質周期性物理結構對日光中特定顏色的反射造成的。只要它的物理結構不被損壞,無論風吹日曬,其色彩將永不消褪。”劉向陽解釋說。 經過努力發現,他們最終成功在絲綢表面構造出一種名為“光子晶體”的結構,這種結構不僅與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生物結構類似,更重要的是,它由一個個晶格“砌”成,這些晶格類似于搭建房屋所用的磚,大小可以調控。“當晶格大小變化時,內部結構也會隨之變化,從而反射不同的光,呈現不同的顏色。”于是,實現織物涼爽或保溫功能不再是難事——通過調節晶格大小,反射不同光波,織物即可順利實現抗紫外或屏蔽紅外輻射的目的。 劉向陽表示,接下來,課題組將會考慮把這一技術“擴大”到化纖、棉、毛等其他織物材料上。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