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再生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前瞻(三)
了解離子液體新介質及其應用 東華大學研究院化纖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華平 對離子液體我們要有一定的認識,離子液體的溶劑成本高,需要一定的規?;c專用高效工藝。離子液體的結構可設計、可互溶,直接溶解的工藝簡單,可連續溶解,溶解能力強且溶解種類多。 但離子液體為溶劑制備纖維素纖維尚未實現工業化,但其獨特性質在高值化纖維素纖維中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纖維素溶劑類別包括親水型離子液體體系、纖維素復合溶劑體系-離子液體/DMSO體系、溶解新技術-真空捏合溶解法。東華大學研究發現,捏合溶解制備紡絲液,溶解時間相比攪拌溶解減少6h,溶解溫度可降低20℃。溶解過程中纖維素聚合度減少不超過15%。 在工程新技術方面,中紡院提出多倍拉伸的方法避免原纖化,空氣段長度50mm~300mm,拉伸倍速5倍以上,制備纖維原纖化指數≤1,力學性能為2.3~3.5cN/dtex,即抗原纖化纖維素纖維制備技術,在此基礎上,離子液體纖維素纖維生產體系也陸續開始,東華大學和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年產30噸再生纖維素纖維中試生產線,并分別于2008年、2009年通過國家教育部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鑒定。 從原料和紡絲的技術與裝備上,不難看出纖維素纖維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原料:低成本大容量高效高品質合成、可控改性、溶劑與助劑規?;<徑z技術與裝備:高效高均勻度的原液制備技術,高壓紡絲技術,干噴濕紡、液晶紡絲、增塑熔融紡絲技術;干燥脫水技術;高效纖維水洗技術;溶劑回收技術。 在推動離子液體為溶劑纖維素纖維產品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離子液體體系在高附加值纖維素纖維產品方面的獨特發展潛力。以離子液體為溶劑,開發具有獨特性質、高附加值的新型纖維素纖維,是實現離子液體纖維素體系快速發展的可行途徑,我國應加快相關領域的規劃,增加科研開發投入。 海藻酸鹽纖維及其應用的發展現狀 佛山百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曉東 從1898年開始,人類就發現了海藻酸鹽纖維紡絲技術。在我國,紡科院的海藻酸鹽纖維生產線于2011年通過鑒定,2012年廣東百合的海藻酸鹽敷料生產線通過鑒定,浙江越隆集團也在同年建成了一條海藻酸鹽纖維生產線。 要利用海藻酸鹽纖維就要充分了解它的主要性能,海藻酸鹽纖維具有12~17g/g的高吸濕性,極限氧指數達34%,離火自滅、阻燃性能良好,斷裂強度為1.7cN/dtex,離子交換方向為逆向。然而其可紡性差、耐酸堿性較差,這些性能還有待在今后的開發應用中提升。 海藻酸鹽纖維作為敷料,在醫用敷料方面開辟出了新的市場,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產品。用非織造布工藝生產緩解了可紡性差的矛盾,逆向離子交換性能也可變成優點,在此過程中,耐酸堿性差也不是主要問題。 海藻酸鹽纖維產品可分為普通型和功能型,普通型包括M型、G型及MG型(MG比例基本相同)。功能性產品可含有抗菌性、吸濕保濕性及其他特性。 作為敷料應用,海藻酸鹽纖維還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實現其生物降解性,獲得更高的成膠性;如何制成有效且安全的抗菌敷料,或可以有效抑制、減少傷口中的金屬蛋白酶等問題。 關于海藻酸鹽纖維在紡織中的應用,現有的學術研究有很多,包括力學性能、熱學性能、阻燃性能、吸收液體性能、染色性能。其實,海藻酸鹽纖維的實際產品很少,這主要是受限于其可紡性差、耐酸堿性差,且生產成本高。 未來,對于海藻酸鹽纖維的靜電屏蔽性能和耐日曬性能還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的空間,而要充分利用海藻酸鹽纖維的性能行業和企業還須解決一些技術問題,比如改善其耐酸堿性的方法,利用共混改善纖維可紡性的技術及降低其生產成本的途徑。 生物質再生纖維的紡織服裝標簽要求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教授 吳雄英 紡織品標識體系包括強制性標識和自愿性認證標識。強制性標識是國內外技術法規或強制性標準,一般是指纖維含量、護理標識、號型規格和原產地標識。 自愿性認證標識是國內外相關規范要求的、通過自愿性認證來實現的標識,主要包括生態紡織品標識、功能性紡織品標識及其他品質保證標識。 生態紡織品標識,如Oeko-Texstandard100“信心紡織品”、Eco-label“歐洲之花”等。功能性紡織品標識,包括抗菌、防電磁波、吸濕排汗速干、透濕防水、抗皺、防紫外線、抗靜電、遠紅外線、拒水拒油、拒污、阻燃、保暖、除臭等。 隨著紡織品的升級更新,新型標簽開始不斷涌現,如碳足跡和水足跡。 在纖維成分標簽技術法規方面,美國(FTC)要求絕大多數紡織纖維制品、羊毛制品及毛皮制品的標簽中包括纖維名稱、成分含量、原產地和制造商等。FTC同樣執行國際標準化組織規定的纖維通稱及纖維制品定義。如《紡織纖維制品鑒別法》、《毛皮制品標簽法》、《羊毛制品標簽法規及其實施規則與條例》。 日本通產省頒布的《家用產品品質標簽法》、《紡織品質量標簽規則》要求:纖維成分標簽上要標明織物的纖維名稱和含量、貼標簽人的姓名以及地址、電話號碼;纖維原料的名稱必須使用日本工業標準中的特定術語,但貼標簽的人也可選擇其他的非指定術語。 在技術要求上,法規適用于所有進口和在其國內銷售的紡織品和服裝,且均是強制性要求、永久性標簽。各國對各種纖維的命名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叫法不同。對于纖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各國的檢測方法基本一致,但在修正系數等方面有差異。 然而,人們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新的纖維不斷出現,一些纖維命名滯后;現有的檢測方法不完善;對回用纖維如何進行鑒別與檢測等問題。 為了更好地發展生物質再生纖維產品,我們建議規范生物質再生纖維的命名;建立再生質纖維的鑒別和成分檢測方法;參與建立國際上生物質再生纖維的命名和檢測方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